在花莲酒店用过早餐,这一天的行程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到太鲁阁峡谷风景区,另一个是直奔台北,途中,我们还要换乘火车,计划在花莲的新城火车站搭乘火车,然后在宜兰苏澳站下车,再换乘旅游巴士前往台北,从台北驱车去野柳风景区,晚上住在台北的富驿饭店。
到了太鲁阁峡谷,我不觉想起了湖北长阳土家族居住地的清江,那里的地势和这里很相似。在这里更加吸引我的是一条隧道。据导游介绍,早在五十年代,由大陆去的二百多名老兵,为打通这条隧道而献出了生命。为了纪念他们,政府在半山腰建了个祠堂,被山体滑坡毁坏过两次,然后重建。那里还有一座桥,名叫慈母桥,还有一个躲在山洞里的发电厂,因环境污染问题而停产,车经过那里时,只看到一个像陕西窑洞形状的门,门紧闭着。
在旅行团队到达峡谷险区时,每人都能领到一个安全帽,必须戴上,预防万一。之前,旅游大巴刚经过一个滑坡区域,有两辆推土机正在作业,大巴绕了过去。
我也戴着安全帽,按照导游的吩咐,尽量少回头,只管一直往前走,要走到大巴停车的地方然后赶紧上车。


我上了大巴车,车没有一直往前开,而是选了一个调头的地方往回返。尤其是行驶到转弯处,常常会出现辆车会车,在狭窄的山道上,两边是悬崖峭壁,洞里的岩石如犬牙交错般,而会车司机的沉着和冷静以及精湛的驾车技术,令人肃然起敬。
令人肃然起敬的还有那些凿通这条隧道的人,五十年代就打通了这条隧道,那个时候的机械化设备和条件,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这不得而知。我既然来到了这条峡谷,我也要写一些关于这条峡谷的细节。可能是因为我曾经到过湖北长阳的缘故,我对这里的峡谷也生出一份钟爱。它们如深山里的闺秀一样,很少有与人接触的机会,只有当旅游团队来了,这里才有了少有的热闹,而这种气氛随着大家的离去,这里又便增添了几分萧条和寂寞。
我看见了几个修山工,在隧道的一侧,正在做一些山体加固的事情。有峡谷,应该也会有瀑布。我放眼找去,终于看见对面的峭壁上流出细细的一条水线,它被漫山遍野的绿色簇拥着,必须要定睛看,认真看才行,然后我又顺着那股细流,慢慢的往下瞧,瞧到了谷底,也看到了一些细流,还有那些乱石也躺在谷底默不作声。这时候,我想起了一个电影名,山间铃响马帮来,这是我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电影,到了今天,我竟然讲不出它的内容来。人生恍惚,转眼就是百年。

隧道、峭壁、绿色的植被、涓涓的细流、蓝天白云、慈母桥、长春祠、乱石、大巴、摩托等,都留在了我的脑海里,它们互相叠合,时而又分离、错位,哦,我的感觉就像当年在长阳清江一样,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那么的和谐。
作者简介:今音,王荣根,中华知青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曾获《上海文学》短篇小说奖赛二等奖,全国知青文学奖赛长篇小说一等奖。出版长篇小说15部,评论25部,中短篇小说、诗选各1部,合集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