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介:俞贤同(网名:蓝天云海),男,汉族,福建人,现在上海工作,上海浦东新区作协会员。在工作之余,喜欢阅读,注意观察与思考生活,不时有感而作,有散文和诗作以及时评散见于《中国青年报》、《福建日报》、《福州日报》、《福州晚报》、《广州文艺》、《福建乡土》以及《中国网》、《东方网》和《南方网》等中央、省级报刊杂志和网站评论专栏以及公众平台,出版有诗集《生活的浪花》和合集《时光剪影》,有作品收入《今音中外文学评论选》,有作品获奖。
永远焕发青春的大上海
俞贤同
老上海不老的上海
青春焕发的大上海
让我激情澎湃
苏州河的那条小船
从烟雨蒙蒙的江南风情中
慢悠悠地走来
外白渡桥上的车流
缓缓地驰过
外滩的灯光闪烁
十里洋场名不虚传
马勒别塾的魔幻建筑
寄托一个西方少女的
东方梦想
大世界的没落
是一种命运的归宿
南京路上的繁华依然
更添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静安寺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兴业路上的那块圣地
初心牢记永放光芒
四行仓库保留一种不屈的精神
黄浦江上观光船流光溢彩
货运繁忙日夜通海洋
高架桥一望无际纵横交错
托起一个新的上海交通网络
杨浦徐浦南浦大桥
让浦东浦西心心相连
兄弟同心共创辉煌
魏巍中华艺术宫
东方明珠名扬天下
陆家嘴高楼鳞次栉比
上海中心大厦傲视群雄
滴水湖边杨柳依依
生活创业总是与好心情相伴随
洋山港吞吐量稳居世界第一
看着这一片神奇的土地
热火朝天日新月异
每天清早起来望着晨曦
心中都会激荡起无数的浪潮
生在盛世活在当下
回想在大上海生活的十年
让一个人看清了历史发展的未来
日出东方光芒照四方

【今音评论】
诗歌情与理的镶嵌手法应用
《永远焕发青春的大上海》共计四十三行,属于长诗。那么在欣赏上,可以站在诗歌题目的“永远焕发”这个层面上,去谈这首诗歌的长项,也就是说,长诗长项长理长新,这是评论这首诗歌的“四长”。
如果按照诗歌的自然行来领悟的话,首先是第一行的“不老”,从孤立的字面上来看这两个字,可以说,非常普通,也被有些人认为毫无诗性,面对这样的问题,一个评论者的首先要做的是眼光要变,思路要新。
比如变“不老”为“青春”,变“不老”为“激情”等,作为评论的观点一定要变过来。要变得贴近作品和作者的线索排布和创作理念。由此和作者拉近距离好沟通。同时从“不老”的诗歌语气中,要能够感受得出诗歌的语速和节奏,是变快了,这个快是切入语“不老”所产生的“激情”所致。
这时候诗歌的第一个“激情”层面,表现在第一行至第三行。从第四行开始是诗歌的转,由疾到缓,第四行“苏州河的那条小船”和第六行的“慢悠悠地走来”,这两者所形成的一幅风景画,所赋予的是典型的江南韵味。
这时候,我们还没有把第五行的“烟雨蒙蒙”放在其中考量。这时候,发现了诗歌在创作上,运用了一幅幅风景画的白描手法予以展开,并由此来喻证“不老的上海”。
在诗歌当中,用了质感强的意象来加强了诗歌的立体感,比如“苏州河”、“小船”、“外白渡桥”、“十里洋场”、“马勒别墅”、“大世界”、“静安寺”、“兴业路”、“四行仓库”、“黄浦江”、“高架桥”、“杨浦徐浦南浦大桥”、“中华艺术宫”、“东方明珠”、“陆家嘴”、“上海中心大厦”、“滴水湖”、“洋山港”等,所占据的段落有十八行左右。
也就是说,以景物入诗的占了将近四十三行的二分之一,像这样的一个结构,同时也需要读者能够和诗歌的层面与境界保持一致,或者能够比作品站的更高那就更好。在这样一个环节上,不得不从诗歌创作的驾驭能力上来进行关注,比如把握由画面入诗为情,和理性方面的思考组合度如何。
在这方面,诗歌是采用了镶嵌式的技巧手法来进行展现,如第十九行和第二十行之间关系,“兴业路上的那块圣地/初心牢记永放光芒,”在这里,以此例来进行类推和类比,能够发现这其中所含有的技术含量。欣赏。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王荣根,中华知青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曾获《上海文学》短篇小说奖赛二等奖,全国知青文学奖赛长篇小说一等奖。出版长篇小说15部,评论25部,中短篇小说、诗选各1部,合集3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