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周未擦的板书,经年不忘的批语
——写在教师节之际
文:吴熙禄
诵:君儿
本人党校毕业后,在本厂职教中心当了一名政治教师。面对不同层次、专业的学生,教了十多年书。俗话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今值得我珍重的不是代表“功劳”的山东省总工会授予我的优秀教师称号,而是平凡经历“苦劳”中令人难忘的记忆。
记得我在给中专班的学生上第一节课时,走上讲台,待班长喊了“坐下”后,全班学生瞧着我这个全校唯一的,脸面不老,却满头白发的陌生老师,表情怪怪的,恭敬中夹杂着猜度,我知道他们在为我的年龄犯嘀咕。
我笑着说道:“我的相貌让你们很纠结吧?”“是!”同学们笑着回答。我不得不为自己的“少白头”打圆场:“看上去我长得很‘矛盾’,面容和头发似乎不一代!其实也没啥奇怪的。白发标志着我的生理年龄,人老头发白嘛;面容则反映着我的心理年龄。我是人老心不老。为你们这些青少年上课,我更觉年轻了”!一席话讲的台下的学生频频点头,继而响起掌声!
心灵共鸣触发,不知怎的就来了灵感,田汉话剧《关汉卿*蝶双飞》中的一句台词,如飞鸿不期而至!我不由自主地拿起粉笔,在黑板的右上角,“比葫芦画瓢”,写了如下话语:“发不同青 心同热,人不同代 脉同血,与你同行”十八个字,心有灵犀,教室里又响起一阵掌声!
那一刻,顿时觉得师生的血管“串联”了!代沟,瞬间抚平!
这第一堂课前的师生预热,没想到如此“燃烧”,然更没有想到的还在后头呢。
过了一周,当我再次来到这个班上课时,黑板右上角的十八个字依然历历在目!此刻,顿觉一股暖流涌动全身,我的眼睛湿润了!这与课文完全无关的板书,在四五位老师轮番上课,擦了写,写了擦的黑板上,历时一个星期,竟然保存了下来,足见他们是何等的珍重! 黑板上舍不得擦掉的十八个字,成了师生心灵相通的象征!
三十多年过去了,而今回忆起来,这一幕在我的心目中还是那么鲜活!
说到作业批语,与随时擦掉的板书就不同了。只要作业本在,那批语就在,长期保存算不了什么。然能让学生印在心里,多少年后能一字不错地背下来的,就凤毛麟角了。
https://mp.weixin.qq.com/s/7c24fvveStIx9WppH_JWOQ(纯美童谣 向着明亮那方)
记得一次出行,碰见了我教过的一个学生。多年不见,加上少年到成年的变化很大,我几乎认不出对方,学生自报姓名和班级,我这才想起来,感慨道:“这么多年了,难得你还认识我这个非专业课老师!”“老师取笑了!别看您一头白发,就凭您最后为我们的道德课作业写的批语,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学生动情地说道。
我愣住了。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为多少班的多少学生打过多少批语,已成过眼云烟……见我一脸的茫然,这个学生提醒说:“您忘了?您在道德课作业本最后写的‘真正的考场在社会,希望你们考好’的十四字批语,让我们好感动啊,一辈子也忘不了!”
想起来了,当年道德课结束后,我是怀着殷切和庄重的心情,为四十几名同学的作业写的批语,怎么能忘得了,只是一时想不起来罢了。当然说“批语”不如说“寄语”更贴切。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重点是“育人”,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关心他们毕业后的人生道路。
这次师生邂逅,与上述板书引起的师生共鸣一样,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抹不掉的记忆!
2021年9月10日于莱钢金鼎花园

【朗诵简介】
君儿:穿越生活,用声音表达自我!我叫张玉君,来自吉林市。喜欢朗诵、唱歌、读书。希望通过声音表达自我,远离浮躁,审视心灵,寻找诗意!做真实的自己!
“芃芸国风”主播

吴熙禄,大专学历。原莱芜市钢城区棋山管委圈里村人。1965年参军,退伍后先后就职于莱芜铁矿、莱钢安装工程处、莱钢培训中心。当过矿工、宣传干事、政治教师等。曾在报刊上发表文章50余篇,出版诗集《汶水流情》、评论集《玉壶冰心》、长篇纪实《荣河纪行》、古代历史故事小说《古槐幽梦》、《大明清官吴来朝》等。
投稿加微信zxq13910331606
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芃芸国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