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人物传记随感录453
傅斯年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1]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
傅斯年曾任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代理校长(1945-1946)和台湾大学(1949-1950)校长。傅斯年任历史语言所所长二十三年,培养了大批历史、语言、考古、人类学等专门人才,组织出版学术著作70余种,在经费、设备、制度等方面都为历史语言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组织第一次有计划、有组织的殷墟甲骨发掘,其后先后发掘十五次,大大推动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和商代历史的研究。傅斯年还将明清大库档案资料争取到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进行专门整理,使明清史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傅斯年在历史学研究方面,重视考古材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摆脱故纸堆的束缚,同时注意将语言学等其他学科的观点方法运用到历史研究中,取得较高的学术成就,在现代历史学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在台北病逝,享年54岁。主要著作有《东北史纲》(第一卷)、《性命古训辨证》《古代中国与民族》。有《傅孟真先生集》六册。
读《北大“功狗”傅斯年》有感
有人喻他为北大之“功狗”
更有人谓他绝对是一个天才型的学者领导者
他生于山东聊城一个没落的名门望族
他的祖先在清朝不乏其人杰
他的国学功底非常深厚
上大学时就有“国学小专家”之说
他本是黄侃的得意弟子
而后却成了胡适的学生尤为个别
自北大毕业后
他考取了官费留学
一心扑在学习上
当时名齐陈寅恪
虽说连个硕士学位也未拿到
但没有人不佩服他的学问渊博
“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
不愿敷衍含糊,不肯折衷调和”
这是他的特点
更是他的性格
“傅大炮”“傅老虎”的雅号
令他名声大噪显赫
炮轰赶孔祥熙宋子文下台
更是一时轰动了朝野
桀骜不驯
秉性独特
在蒋某人的眼里
却是人才一个
劝之为官
任说客把天说破
转拉胡适入阁
又被他竭力反对阻遏
李敖一直赞誉有加
说他有拒不做官的气节
到了台湾后
更是蒋某人的座上宾客
不信
请看这样一个细节
别人
在蒋面前都是毕恭毕敬唯唯诺诺
而他
却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嘴叼烟斗指手画脚地跟蒋说
遗憾的是
天不佑泽
一天这位敢说话办实事的台大校长却突然倒在了会议厅中
患的是脑溢血
享年五十四
令人惋惜令人嗟
作者简介:
陈宝田,笔名龙山石,男,1949年2月出生,山东肥城人,中共党员,中学教师,诗人,书法家,毕业于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一生热爱文学,尤其喜欢诗歌创作,有作品见诸报端,为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得奖主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