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老师
文/华琴之
一
时光倒流48年。1963年除夕,广州市东山一所著名的华侨中学沸腾了。人们狂欢着,或参加各种游园活动,或在“白课堂”旁的大礼堂内,围着圈儿跳集体舞,那欢快的音符像一串珍珠镶嵌在我心上 ……
那是一个难忘的夜晚。接近深夜12时,校园里的气氛达到极致。“美洲楼”二楼初一(2)班教室里,班主任杨淑铭老师正在主持班会。黑板上“送旧迎新”的大字正是他秀气的笔迹,黑板之上,贴着八个鲜红的美术字:“永远革命 永不变色”。
那时杨老师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清秀的脸庞上架一副近视眼镜,书生气十足。此刻,他正声情并茂地带领我们朗诵诗歌:
“我们年轻,像一轮红日刚出海,
我们健壮,像一排排白杨要成材;”……
想起杨淑铭,便想起这首激情洋溢的诗。带给我的是青春,热烈,奔放和亲切。

二
杨老师很器重我。那年我从广州华侨小学考到广州侨光中学,他当我的班主任,立马就让我当了班长。
毕竟生性愚顽,有了成绩就骄傲,就盛气凌人,越来越不招人喜欢。于是几个不服我的同学就设了一个“局”,要把我拉下马。先是指使一位同学撩拨我,推搡我,千方百计惹我发火。我终于忍不住,便推了一下他的肩膀,他却顺势抱着肚子在地上打滚嚎叫。接着这伙人起哄:“快来看呵,不得了啦,班长打人啦!”……
这应该是当年一件不小的事件,因为我身为班长居然打人了。
人群中走出一位大哥哥,揪着我的衣服,圆瞪着眼:“你看你看,怎能把人打成这样!你是哪个班的?”一边拉起那作痛苦状的同学,一边严肃地教育我。(这位大哥哥就是高年级的罗林松,后来我们成“哥们”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到北京,就住在阜外西口他就读的大学里,他还带我游览了天坛等地。)
翌日,我被叫到教导处。教导主任郑重地向我宣布,由于打架,我被撤销班长职务。当时我感到很委屈,杨老师呢?他为啥不来保护他的“干部”?到我懂点事时,才知道我令他伤心了,令他失望了。当时那位德高望重的教导主任拿着一把锁,在桌面上摁翻了,又扶起来,对我语重心长地说:“跌倒了,就勇敢地爬起来,前进!”此时,杨老师回避了,我知道他此时一定会感到没面子,一定会为此难过。我没当好班长,辜负了他的一片苦心!
现在提起这件事,感到十分有趣。正是孩子们各式各样各具特色的调皮和天真,构成了少年时代生活的多彩。13岁,我幸运地当上了“一把手”,后来被撤职了。检查一下原因,主要是不能以身作则,未能在同学中树立威信,不善于团结同学,不善于和班干部团结合作。今天看来,是“情商”(EQ)太低了。“情商”就是管理自己和他人情绪的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成功”的要素。后来,在工作中我也成了“一把手”,而且是一个还算可以的“一把手”,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我想这和13岁时当上“一把手”是有关联的,我得感谢杨老师给了我机会,没有那时的失败的经验教训,可能就没有今天卑微的成功。

三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当年下乡当“知青”,第二年我便被调去当教师,先教小学,后教中学。没读过师范学院,没受过任何训练,凭借自信心干起来了。自信心来自于我敬佩的老师们,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杨淑铭。他的教学风格是我模仿最多的。
首先是杨老师的敬业精神,表现在他强烈的责任心,对工作的忠诚焕发出来的活力与激情。作为班主任,他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和学生谈心,休息时间到宿舍巡查……集中体现了他对学生的爱心。所以我首先努力培养这种爱,像他一样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我努力钻研业务,写好教案,定期家访到户,掌握每位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
杨老师有颇深的文学基础和造诣,他讲课富有感染力。他批改作业认真,每篇作文都下了准确精炼的评语,并注重激励,树立榜样。(我的作文被多次“贴墙”)。于是我也学习他讲课讲求实际效果,吸引学生,同时也在课堂一角辟有“贴墙”专栏,优秀的作文和作业都贴墙以示范。
杨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但他同时是一位严厉的、有威严的老师。他狠刹班中的歪风邪气毫不留情,那些喜欢捣乱的学生都怕他。这点我也学到手了。平时我和学生相处如兄弟姐妹(他们只不过比我小几岁),但如遇到捣蛋的学生,一声断喝,课堂上顿时雅雀无声。控制了局面,再做过细工作,这招颇奏效,可说是“恩威并施”吧。
我当了六年教师,年年都被评为公社“先进教师”,并多次成功举办“公开课”,获得各级领导和同行的好评。杨淑铭这位“师爷”确实功不可没!
写于2011年9月

【作家简介】华琴之,出版专业副编审。诗人、音乐家、书法家。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常务理事、世界华人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会长等。已出版新诗、散文、小說专著九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