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马村义士传
李德超的故事(一)
在西马村的村正街上,有一处清朝古宅。虽然只剩下对面六间厢房,残缺的门楼。但精雕的青石墙体、古朴的砖雕不失当年的威武气派,它便是李德超故居。
据清朝光绪七年县志义行篇记载:“李超(又名李德超)字卓亭,布经历衔,西马村人,行善乐施。光绪三年冬,出粟赈济,上宪给《惠及闾里》匾额。又捐施义地七亩。子,凌云,寻埋尸骨甚多 "。
据83岁的李秀花老人讲:她曾祖父李德超熟读经律、为人正直,在马村通往白杨的官道上有乡民为其立的功德碑,现在已经遗失。李家老宅原来是前厅后楼,对面六间厢房,中间有圆券门。墙体用青石、青砖砌筑,门窗用料讲究、刻有各种鸟兽。这么好的房子连白杨树街也少有,然而却不是李德超自己盖的。据老人们传说,李德超文化水平高,替县官和邻县打官司,县官本以为败诉的案子却被他打赢了。在他出去打官司的四十天里,宜阳县令为感谢他专门在他老家建造了一所宅院以示感谢。
魏神拳与“飞毛腿”的故事(二)
自古豫西地区民风剽悍、崇尚勇武,蔑视怯弱。西马村人们尤为如此,村民好武之风已久。清朝中期,西马村魏氏武功好,他爱抱打不平,远近有名,人送外号“魏神拳”。
清末又有“飞毛腿”之称号的李德尊,皆是好武之人。传说有一次,马村唱戏缺少戏装,他五更时候从马村出发到洛阳老城东关买了戏装,天明便又回到家。一来一回用了两个小时,速度很快,他在洛阳老城买的火烧馍到家还是热的。
狭义之士魏居仁的往事(三)
清末民初,西马村有“靠山”魏居任。他秉性强悍、人缘好,手下有千余人在花果山行侠仗义,江湖人称“老驾赶”。他曾将国民党县长路尔宏逮着关在山上,他也曾在陕州李村为村民李贵等人报仇,仗义之风至今流传……
三、白杨渠的往事
白杨渠,它处在白杨镇西马村龙眼沟下,一条被历史遗忘的水渠。

据县志记载:“在道光年间(1821—1850)修白杨渠,引西马村溪水,浇白杨镇地200亩(而西马村只有很少地可以浇灌)。当时,有严格的用水制度,县令刻碑立石,违者罚洋20元”。(此石碑原有二块,一块立在西马村倒座老母庙门前,一块立在白杨街五区上园地)。
如今干涸的龙眼沟里面再也看不见潺潺的流水,往日鸟语花香已成为历史。水渠便失去了它使用的价值,任岁月之催残、风雨之飘零,消失在历史的记忆中。
作者:李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