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阜新颂歌》最小的知音
——阜新颂歌的故事之五
音乐和歌曲是神奇的,是让人不可思议的。尤其是歌曲,它有令人想象不到的魔力,歌曲的魔力就在于它会飞,它会通过各种渠道飞遍天涯海角去被人接受,如果是歌唱一座城市或者是某一个地方的歌曲,它就会给这座城市和这个地方插上歌声的翅膀,让这座城市跟着这首歌飞向四面八方,让这座城市名扬四海。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北京颂歌》、《人说山西好风光》、《绿岛小夜曲》、《鼓浪屿之歌》等等。
歌曲的另一个魔力就是神奇的号召力,这种号召力像一只魔杖统领着人的精神世界,甚至可以改变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国际歌》,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曾改变过世界,让全人类一半以上的人们唱着这支歌向一个理想和目标去奋斗出发。
再有就是《义勇军进行曲》,它本来只是一部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然而,影片上映后深深地感染和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救国斗争和革命意志,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这首插曲不翼而飞,传遍祖国各地,其历史价值和社会作用远远超过了一部电影主题歌的地位和作用,最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今天,再给大家讲一段《阜新颂歌的》故事吧。
当今是数字时代、网络时代、手机时代、微信时代,微信群无处不在,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看着这些群我联想到了我的《阜新颂歌》,于是就联系了几个人建立了“阜新颂歌群”,阜新颂歌群以爱家乡、颂祖国、歌唱幸福生活为理念诞生在“群”的海洋里,诞生在家乡阜新这块热土上。
阜新颂歌群成立最初只有十几个人聊天、唱歌,与其他的群并没有什么不同,直到有一天,我把《阜新颂歌》的歌曲MV、MP3、歌谱上传到群里,大家开始学唱,一石激起千层浪,没几天,成员数量陡增,很快发展到几百人,而且还在继续增加。
令人高兴的是群里面吸引了广州、北京、湖南、大连、海南、锦州等地的群友;其中有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退休工人、退职干部、退伍军人、农民、教师、大夫、护士、铁路工人、自由职业者,有诗人、画家、作家、书法家、摄影爱好者、记者、编辑、声乐爱好者、舞蹈爱好者等,大家奔着《阜新颂歌》而来,大家奔着“阜新”慕名而来……。
群里有一个朋友虽然是阜新人,但是中学都是在抚顺念的书,自然,她的中学同学都在抚顺,她也经常回抚顺参加同学会等。她把《阜新颂歌》唱给抚顺的同学们听,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纷纷索要歌谱,有人建议说:“阜新这么好啊,咱们应该去看看!”
在这里,我代表“阜新颂歌群”的朋友说:欢迎您,抚顺的朋友!届时,阜新颂歌群全体成员和你们搞篝火晚会,唱歌、跳舞、联欢,然后,再回访到抚顺,看一看抚顺——雷锋精神的故乡!
再给大家讲一段感人的小故事,开始的时候,每天晚饭后这个群内的成员都拿着手机听、唱《阜新颂歌》,无意中影响了一位朋友的孙子,一位10岁的小学生。大家唱这首歌潜移默化地熏染了他,大人没会唱他先学会了,有一天她抢过奶奶的手机完整地把《阜新颂歌》唱了一遍,稚嫩的歌声通过手机传到群内每个人的耳朵里,顷刻,群里沉默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和思索呢?
更没想到的是,有一天他向奶奶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他说:奶奶,等你们这些大人都没有了,是不是就剩我一个人唱《阜新颂歌》了?
听完这个提问我沉思良久,哎呀,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
《阜新颂歌》通过微信、网络、口口相传等各种手段传遍各地,传遍天涯海角。
旅居加拿大的著名爱国诗人邵秀珠是我的诗友,她在朋友圈里看到《阜新颂歌》后,特意给我发来微信赞扬了这首歌并介绍了她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的爱国诗作《雏鸟》;《阜新颂歌》和《雏鸟》都是歌颂家乡和祖国的文艺作品,这两只“雏鸟”,一只从中国飞向加拿大,一只从加拿大飞向中国,互相传递着热爱祖国的满腔激情。
一位叫乌兰的长春网友发来微信索要《阜新颂歌》的歌谱,她说她的娘家在阜新,从小在阜新长大后嫁到长春。通过《阜新颂歌》了解了阜新,没想到阜新变化这么大,她一定要唱好这首歌。
……
今天,阜新颂歌群的队伍正在壮大,明天,我们要搞千人大合唱,万人大合唱,共唱“阜新颂歌”。
“阜新颂歌群”的成员年龄不一、性格各异、爱好不同、各有志趣,但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爱家乡、颂祖国、歌唱幸福生活大家凝聚在一起,伴随着新时代的跃进鼓点向美好的明天出发。
愿我们的家乡阜新插上《阜新颂歌》的音乐翅膀飞向蓝天、飘过大地、穿越海洋、飞进每个人的心田,让我们的家乡阜新这座城市名扬四海!
张宝春
2017年22日于草根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