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上月令-瑰宝三星堆
——遗址考古阶段成果发布又有惊世发现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
9月10日新华网、央视网综合消息,9月9日下午召开的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气会和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的直播中,三星堆又有多项惊世发现。

据报导,三星堆究竟还要带来多少惊喜?迄今为止体型最大的完整金面具、商代最大的青铜大面具、超越时代的青铜扭头跪坐人像、被考古专家昵称为“奇奇怪怪”的青铜神坛……三星堆的神秘几天也讲不完,一言以蔽之,那就是曾饱览无数文物的专家们口中的一句“没见过!”而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气会和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的直播中,一件又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华文化瑰宝向世人揭开面纱。

据通气会通报,截至目前,考古发掘已经过半,三星堆新祭祀区已提取文物超5000件,3号坑和4号坑共出土完整器557件(组),残件1214件。在基本清理结束的3、4号祭祀坑以及揭露出文物层的7、8号祭祀坑,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体型巨大的青铜神坛、神兽、完整的金面具、刻有神树纹的玉琮以及神似西餐刀的玉刀等文物。专家表示,现在三星堆考古发掘的面积不到三星堆遗址总面积的千分之二,很多谜底等待被揭开。

3号坑,熠熠生辉的完整金面具,是新出土的“重器”,此前发掘的金面具均为残件,而这件金面具非常完整,质地做工极好,数千年后仍然熠熠生辉。面具平铺展开有40厘米宽,高约27厘米,是目前三星堆遗址发现的完整金面具中体型最大的一件青铜大面具

3号坑发现的青铜大面具是三星堆遗址发现的最大的一件青铜面具,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整个商周时期最大的一件青铜面具,比三星堆博物馆目前陈列的青铜纵目面具和大面具还要大。它的最宽处136厘米,高75厘米,看上去极具威严。该面具被发现时面部朝下,最初发现的是两只耳朵。在清理完上部的象牙和关联的其他青铜器物后,考古人员在面具背后的鼻腔处发现不少海贝,这说明当时人们将面具向下放置,再放入海贝等物。3号坑还有一件被考古人昵称为“奇奇怪怪”的青铜器物,因为已知的夏、商、周三代青铜器中都没见过这样的东西,以至于直到现在也无法给它准确命名,只能暂定名为“铜顶坛神像”。这件器物下方是一个俯卧的人像,上方顶着一座方形祭坛一样的构件,祭坛上有4根立柱,立柱又承托着一个圆盘样的构件,上面缠绕着三圈非常细的铜丝。再往上又有4根立柱,每根立柱上连接着一套龙、牛组合的装饰物,龙的形体飘逸,双爪立在牛的犄角之上,造型精美绝伦。

4号坑,超越时代的青铜扭头跪坐人像异常精美,表情细腻,身体比例和肌肉非常写实,极其罕见。人像头发“冲天而起”,双手比例夸张,是一件充满了写实主义和浪漫想象的作品。4号坑发掘负责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许丹阳说,其造型不仅在三星堆是首度出现,之前也没有见过这样的青铜器。3件青铜扭头跪坐人像大小、造型一致,似同属一件铜器。人像呈跪坐姿态,身体略向左前方倾斜,头微颔并扭向身体右侧,双手呈半“合十”状平举于身体左前方,两膝贴地,双脚前脚掌着地,后脚掌抬起。人像身体重心在左肩与双手手掌之间卡槽的位置,表现出强烈的负重感。人像头部有高耸的头发,坑里也发现若干个头发的残片,最长的残片长度接近70厘米,也就是说修复起来,仅头发就超过70厘米长。

7号坑暴露的象牙数量与8号坑不相上下,小件的玉器和青铜器品种、品相是6个坑里最出色的。目前显露出来最特殊的一件是只“烧烤架”,之前网格状的青铜器少之又少,而且它的下方还压着巨大的玉器,应该是与其相匹配的,专家表示,如果这两种不同材质的东西是连在一起的,又是一大新的发现。并且经检测,网状物上还曾包裹有很多丝织物。

8号坑,体积最大、造型繁复的青铜神坛,为三星堆迄今发现的最大青铜神坛。8号坑是三星堆遗址6个新祭祀坑中最大的一个,坑内尚未露出全部真容的大型神坛和立人神兽等青铜器已然绽放华彩。8号坑西北角也显露有较大的青铜器堆积,目前已发现的一件“非常庞大的器物”,暂时名为“顶尊倒立神人像”。这是一个身体像蛇身一样向后弯曲的人像,头上顶着一只高约60厘米的觚形尊,日前又发现其中一只残断的手臂与旁边一件青铜器焊接在一起,说明这是一件由3部分构成的青铜器,可能成为8号坑最大的秘密。这些青铜器器型独特,前所未见,很有可能再有国宝级的文物亮相。预计将于10月份提取完全部象牙并开始提取埋藏文物。

神秘的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约12平方公里,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1986年三星堆遗址第一次考古发掘,出土文物震惊世界。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2019年10月,三星堆考古重启。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中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又出土了黄金面具、青铜方尊等500多件重要文物。此外,三星堆遗址将联合金沙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快建设三星堆国家遗址公园。

对于三星堆今次最新考古发掘成果发布,笔者特赋《花上月令》为评为纪。
中华瑰宝话三星。
探源最,世人惊。
古城南国神奇伴,
月湾冰。
迷梦浅,祭云轻。
盘坐扭头铜顶兽,
灯点起,醉天明。
细看大面金铜具,
玉吟醒。
岁深重,祀坛更。
——2021年9月11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