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献给天下教师,敬祝节日快乐
作者:王玉彦
一根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五天忙碌六七不休,幸无八九十分用心!左思右想唯恐误弟,百般教诲千言万语!会心一笑天下桃李,启智文明燃烧自己!

走好自己的路
杜斌强
不知不觉当中,我已经在教育的路上走了二十年了。二十年的岁月流逝,快的让我来不及回忆,来不及品味。
2001年的七月,我二十二岁,刚从渭南师范学院毕业。那时的我,风华年少,意气风发,心中充满对未来的种种憧憬。那年的暑假,是我人生当中度过最漫长的时光。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的日子有期望,有梦想。
我一直等待到九月一开学,还是没有等到上班的通知。记得很清楚,直到九月十三日那天。当时,我在二舅家帮忙盖新房,父亲骑着自行车,急匆匆地赶过来,满脸欣喜,说是我被分到到水沟中学去上班。二舅在我走时说:“总算没白花你爸你妈的钱。”
就这样,我来到了我教学生涯的第一站:水沟中学。
那时候的我,虽然一无所有,但内心的热情和青春的梦想使我无所烦忧,我是快乐的。水沟中学也叫燕伋中学,是一所普通的乡村中学。刚参加工作,朝气蓬勃,很快和学生打成一片,每天总觉得生活都是那么的有生机,虽然每月拿着微薄的工资,但我生活的有滋有味。
现在我还能想起那两年所带的学生,现在的我依然能感觉那些学生浓浓的人情味,我和他们相处的极为融洽。曾记得有一位学生在一个周末请我到他家去吃饭,没想到是他父母给我介绍对象,虽然当时的场面很尴尬,但我心里是暖暖的,被他们的善良和热情而感动。
燕伋中学的两年时间里,是我这十八年里最值得留恋的时光。去年的夏季的一天下午,我还骑着车去过那里,楼还在,还能清晰地记得我当年和老孙老师合住的宿舍。站在校园里,燕伋中学已经被燕伋小学代替,当年的学生老师各奔东西,物是人非,不变的是我在这个校园里美好的记忆。
2003年9月,我离开了燕伋中学,回到了我的初中时的母校----张家塬中学。从2003年到2011这八年期间,我经历了人生当中结婚、买房、生女等一系列的重大事情。我少了最初的热情和单纯,少了初上讲台的惶恐和激情,我习惯了校园呆板、缺乏变化的生活。我会在教室里沉着脸,批评不求上进的学生,我也会在某些时候感慨失意的生活,但我却绝不会因此颓废无聊,我已经习惯了平凡,我真正读懂了教师这一职业真正的含义。
这八年时光,是我人生的成熟期,这期间,我经历了三位校长,和众多同事共过事,带过五届毕业生,这些都像流水一样流失,带走了我年轻梦想青春年轮。张家塬中学的八年,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天下午和几个老师打篮球的情景,挥汗如雨,享受着运动的快乐。还有就是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一伙老师蹲坐在学校灶房门前,边吃边聊,往往是最善调侃的老师蹲在中间,其他老师围成一圈,说的人眉飞色舞,听的人忍俊不禁。
2011年夏,全县中小学布局大调整,张家塬中学也成为撤并的对象,我成为母校张家塬中学最后一班的老师之一。
悠悠岁月,感谢在母校的八年任教时间,我不仅读懂了教学里的书,更领悟到了人生的这部大书。
2011年9月开学,我来到了红山中学。辗转间,我来到此已是第十个年头了,回顾这十年时光,清晰,历历在目,一切恍如昨天。
在红山中学的这十个年头,我每天急匆匆的到学校,又急匆匆的回家,每天的上班下班,每天的上课办公,少了悠闲,多了繁忙,少了安逸,多了压力。这十年,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人生的紧张和奔波。
红山中学的节奏快,学生多,制度严,我也很快习惯了现在的生活,每天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自己的事情。年年相似,年年又不同,每年看着毕业离校的学生,看着走进校门的新生,我越发感觉到时光如梭,青春易老。一想刚来红山中学的时候,女儿若兮还是小姑娘,而现在,她早已长成大姑娘,在红山中学毕业去宝鸡中学上高中了。
岁月流逝,人生易老。在平凡而又平静的日子里,我每天忙碌着,在讲台上抒发我的情怀,在文字当中找寻我心灵当中温暖的记忆。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的自然,就这样,我在教育的路上,和诸多和我一样的老师,享受着作为一名老师的乐趣!
二十年的光阴,一挥而就。在教育的路上,我无须忧叹消沉,无须刻意求之,我只管走好自己的路,教好自己的学生,简充实地过好每一天就很幸福了!

作者简介:杜斌强,男,土生土长的千阳人,2001年毕业于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任教于千阳县红山中学。从教二十年来,敬业乐业,闲暇之时,常写文字抒怀壮志,偶有作品见诸于报刊、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