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炕高
师胜军老师是我们的高中时年级英语课老师兼班主任。他的英语课生动、风趣、幽默,大家非常喜欢。他讲的一个关于英语考试的故事,让我记忆深刻:
他说,有一天,一位没学过外语的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英语学得不错,有意当着朋友的面炫耀一下, 就把孩子叫到跟前,说:“听说你英语学得不错,你敢不敢让我出道题考试一下?”
儿子知道父亲不懂外语,于是就不慌不忙地答应了。
父亲指着朋友戴的眼镜问:“你叔叔戴的眼镜用英语怎么说?”
聪明机智的儿子虽然真的不知道答案,但是又不能告诉父亲自己不会,他就边看父亲身边的叔叔边想:眼镜不就是透过眼镜片的玻璃看东西吗?于是,他就一本正经地用说英语的腔调对父亲说:“透玻璃看!”。
这个父亲一想,对啊,眼镜不就是“透过玻璃看”吗?看来,这第一道题没有难住孩子,他感到非常开心!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决定再出一道题,继续考试。
他又笑着对儿子说:“也许第一道题是你蒙对了!第二道题,你若还能答对,才能说明你有真本事!”
“好,你出题吗!”儿子平静地回答道。
有了第一次蒙混过关的经验,这孩子的自信心十足,他冷静的一边答应着父亲,一边想着对策。
“‘蓝球’用英语怎么说?”
“只要能蒙过去就行!”孩子心里想。“但是,怎么蒙呢?”
他就想:蓝球,外边是皮,里边是气……,想到这里,他就继续用读英语的语调告诉他的父亲:蓝球用英语说是“外皮里气”!
这个不懂英语的父亲,再次让孩子蒙混过关了!
为了进一步向朋友显摆自已孩子的英语水平,这个不懂英语的父亲也是够拼的,再次提高了考试的难度!他指着炕边上的倚墙问孩子:“最后考试你一道题,如果你还能用英语答下来,说明你的英语水平真是没的说了!”
这个孩子微微一笑,告诉他的父亲:“倚墙”用英语说叫“比炕高”!
这个父亲一听就认可了孩子的答案,因为中国农村炕边的倚墙就是比坑高啊!
从此,无论这个父亲走到什么地方,都非常自豪地用这三个考试题炫耀他儿子的英语学得好,并且说,学英语其实真的不难,汉语和英语完全是相通的!
头发
茹生贤老师是我们一中时的教导主任,并兼任年级《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任课老师。
一个冬天的早上,茹老师上关于洋流和季风的课时,教室有炉子,比较暖和,大家都穿着棉衣,不一会儿,同学们就逐渐进入昏昏欲睡的状态。茹老师就微笑着说,给你们讲了一个故事吧。
他说:“一天,有老师在给学生们上课时,为了实践循循善诱、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就“天空”一词向一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进行课堂提问。该同学一听到老师点他的名,就急忙站了起来!
老师问:你的头顶是什么?
这个同学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头发!”
这时,班上的同学们都纷纷从迷糊状态中清醒了过来。
茹老师见大家都有了精气神,就继续往下讲。
“听到回答,老师虽感诧异,但也符合情理,为显示老师的耐心和智慧,他就继续提问:那,你再思考一下,你的头发上边是什么呢?
学生在头上用手摸了一下后,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帽子!
老师有点无奈,但,还是点点头,继续耐心地提问,他认为这次这位学生该能想到天空了,至少也应该想到房顶吧!于是,就继续问说:那——,帽子上边呢?
这位学生又摸了一下头顶,非常真诚地回答老师说:还是头发!
这时,这位老师才发现,这位同学的帽子上边有个洞,他的头发的确从帽子上的洞里露出来了!
老师的耐心终于崩溃了。他又气又急的对着学生喊道:我这么耐心的启发诱导你,你怎么就不会往天空上想?说来说去,咋总也离不开你头顶的头发呢?”
这时,全班的同学们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
那堂课,全班的同学们再也没有瞌睡,都聚精会神的把那节本来晦涩难懂的课程听了个清楚明白。
茹老师和师老师的课堂故事,既活跃了课堂氛,又极大的增强了大家对他们课程的兴趣和爱好。他们讲课时惟妙惟肖的表情、栩栩如生的故事情节、以及全班同学的笑声,跨越数十年的时空,依然印在我和同学们的脑海中,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继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开心和欢乐!

作者简介:大山,本名李虎山,河南陕县柴洼人。诗文业余爱好者。
投稿须知: 1.欢迎来稿:故乡系列,人在外头,田园风光,美丽乡村,家长里短,乡土故事,父老乡亲,我们这一辈…………要求有真情实感。
2.要求必须原创首发,散文,诗歌,小小说,报告文学,随笔,杂文,情感美文均可。不限纸质是否发表过,做好错别字校对,文责自负。
3.字数,体裁,题材不限,尤欢迎精短乡土散文。文后附一百字以内作者简介,清晰照片,联系方式。投稿前须关注本公众号,邮箱2950441524@qq.com
4.稿酬来源于赞赏。作品发布之日起十天内赞赏的70﹪为作者稿酬,其余留存平台运营。后期赞赏不计入结算,十元以下不发放。
文中图片音乐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