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子午岭
耿志平(甘肃)

午亭子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我一个生于太白长于太白的镇原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听人不止一次谈论过它,四十几年后的今天我终于踏上了这片向往已久的土地。
立冬的天格外温暖,天空万里无云,迎风摇摆的芦苇,让人不禁想捧在怀里,那一片片柔韧的白,使人不忍心践踏它的美。一串串金黄的沙棘果如一颗颗明珠,等着人们来采摘,摘几粒咀嚼酸的让人吐舌。
午亭子遗址、秦直道遗址、午云寨东寨遗址、秦直道遗址合水段、午云寨驿站遗址、陕西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陕西的界碑,甘肃的界碑,这一块块石碑,既是陕甘两省的分界,也是历史的见证。

那依势而建的九层窑洞,在岁月的变迁中失去了往日的容颜,也没有了昔日的繁华与热闹,几百孔窑洞都修建在特别向阳的地方,窑洞有大有小,一个挨着一个.里面有一层层抹过的痕迹,被烟火熏的黑咕隆咚的,有一孔里面还有一盘石磨。
有一种不知名的植物,在冬日里绿油油地长了一片,有一米多高,还开着紫色的小花,更让我惊奇的是竟有两只蝴蝶在翩翩起舞。在这满山遍野萧疏的季节里,这一抹绿显得那么特别那么可爱。

一只黄色的小猫在我们身后游走,我们停它停,我们走它走,不时伸着懒腰,显然是跟主人待惯了,很粘人。
陕西界上有一排民房,一个瘦高个的小伙说他是护林人,开一辆较破的车去给九层窑洞居住的护林人送生活用水。这边的护林员是大山门林场的职工,也是位年轻帅气的小伙。他们虽然守护的是属于两个省的山林,但它都属于子午岭,山岭是相连的,人心也是相亲的。我们走过时高杆上的喇叭里传出:“你已进入林区,不要使用明火,护林防火、人人有责”。提醒着来人防火的重要性。

走在秦直道上,我不由地喊了句:“蒙恬我来看你来了”,惹的同伴发笑。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雨洗礼,大部分在树林里看不见了,现有的也长出了野草,不见了昔日的辉煌和车辚辚马萧萧的忙乱。几十万大军翻山越岭,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用一吨重的石碌碡在茂密的森林里硬生生压出了一条大道。方便了秦军抵御匈奴入侵,又有多少人倒在了这片土地上。一将功成万骨枯,为大秦立下汗马功劳的蒙恬也被赵高及李斯和秦二世陷害吞药自尽,成了子午岭里的一个冤魂。
在三叉路口,有一个涝池,三棵古柳成三角形分布,分属于合水县、宁县和陕西富县,人称“三县柳”。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和午云寨的兴衰。

在罗山府林场我们向一个职工要了杯开水,他正在听秦腔,桌子上放了好多张写好的毛笔字,字体可圈可点,我说:“你还有这闲情雅致”。他说:“待在大山里写字可以打发时间,要么冬天怎么过”?说的也是,漫长的冬天除了护林防火,没事可干,总得找样东西消遣,否则看着萧瑟的大山还真是难熬那。
要特别感谢杜彩虹老师开车带我和闺蜜去了趟午云寨,感受到了它的雄浑和厚重,了解了它的地形地貌和它作为曾经交通枢纽的辉煌。每个人都很开心,兴尽而归不虚此行。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甘肃镇原人,自由职业者,商海沉浮二十载,爱好看书,个性随和,花开随喜,花落不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