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龙歼灭赖世琮
1930年9月9日,红二十四纵队与壬田、九堡、黄柏的游击队一起行动,在合龙歼灭想升官发财从石城来瑞金的“靖卫团”赖世琮部。

🔺瑞金
一红一白时期的瑞金
1930年5月至1931年3月这段时期,被瑞金人民称为一红一白时期,这段时期内瑞金曾经多次被反革命占领又获解放,革命与反革命进行了反复、激烈的较量。
1930年三四月间,瑞金安治(泽覃)、武阳、九堡、黄柏等地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相继进行武装暴动,各乡镇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全县人民革命气势日益高涨,夺取县城的呼声越来越高。瑞金中共党组织负责人鄢寰、蓝夏桥、邓希平等人率领全县各暴动队联合行动,兵分三路攻城,鄢寰、邓希平等率领安治、黄沙暴动队为第一路,从瑞金城西门攻入;杨斗文率领武阳暴动队为第二路,由瑞金城北门攻入;周昌仁率领九堡暴动队为第三路,由瑞金城东门攻入。4月30日城内守敌杨衍鸥部闻风而逃,瑞金革命武装力量一举攻占县城。暴动队伍占领县城后,全县尚未暴动的各区乡纷纷举旗暴动,接着在南门岗成立了瑞金县农民协会,邓希平被推选为主席。各地地方武装发展成7个区游击大队。此时,胡子垣部又企图进攻瑞金,杨斗文率游击队主动出击,连夜开往古城,出敌不意,一举将胡子垣部打垮。随后,瑞金游击队挺进长汀,在红四军主持下正式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纵队(同年7月,瑞金二十四纵队编入陈毅的红二十二军)。革命武装力量的发展,使瑞金周边县的反动势力坐卧不安,1930年5月下旬,长汀古城“靖卫团”团长胡子垣又率两营兵力攻打瑞金,为保存革命力量,邓希平率部转移到南片山区,县城失守。
1930年6月7日红四军回到瑞金,将1930年5月份打下瑞金的长汀古城“靖卫团”胡子垣部打跑,同年6月在南门岗谢家祠召开了中共瑞金县第一次代表大会,邓希平、谢存信、杨舒翘、曾拔英、肖连彬、杨道辉等5人成为县委常委,邓希平被推选为主席,不久各区乡也成立了相应的政权组织。1930年7、8月间县区革命委员会先后改称为县、区苏维埃政府,开展了分田分地的运动。
1930年8月,九堡土豪钟运标、钟子先、王立煊勾结红军叛徒、于都人袁国标(1930年4月曾任于·会·瑞边区赤卫大队大队长,同年6月叛变投敌任万田靖卫团团长)9日连夜进攻九堡,杨子光、周昌仁带领的安治、武阳、九堡游击队打败。
1930年9月,瑞金县逃亡的部分土豪劣绅纠集起来,跑到石城县向当地“靖卫团“团长赖世琮求援,向赖世琮许诺:打下瑞金县城,由你当县长,赏银洋5000元。赖世琮认为升官发财的机会已到,当即答应,并亲自率领700余团匪,携400余支枪,从石城出发向瑞金开来,这一情况被红二十四纵队驻壬田的第3大队获悉,立即向纵队司令部报告,纵队司令部一方面派出驻壬田的第3大队和驻沿岗(日东)的第16大队游击大队阻击赖匪,9月3日赖匪在沿岗圩被打个措手不及,丢枪10余支。游击队边进攻边佯装败退,诱敌深入;另一方面命驻九堡的第1大队,驻黄柏的第2大队向合龙圩附近的观音石集中,准备集中兵力,伺机合歼赖世琮部。赖匪在游击队的牵引下,于9月8日晚到达合龙,驻扎在今脚陂村枫树下,准备翌日攻城。当晚杨斗文指挥埋伏在合龙观音石的第1大队、第2大队,汇合诱敌的第3、第16游击大队及驻合龙的第10游击队,分3路把敌人团团围住。合龙区苏政府也动员组织广大群众支援游击队,许多妇女深夜送食物给队员们充饥。罗汉岩等地16岁以上群众几千人,手拿梭标、鸟铳等武器准备参战,围歼敌人。
9月9日清晨,游击队各路人马发起猛攻,敌人一听到枪声和四面呐喊声就乱成一团了,纷纷抱头鼠窜,赖世琮企图组织顽抗,无奈指挥失灵,赖世琮感到大势不妙,只好单枪匹马向东逃命,刚逃到沙背时,就被追赶而来的游击队一枪打下马来。这场战斗,从9日早上5时起到上午10时结束。共缴获敌人步枪400多支,驳壳枪20多支,手提机枪一挺,马6匹,俘敌400余人,毙敌300余人。赖世琮的头颅挂在合龙大桥示众。群众欢庆道:“锣子打来咚咚咚,石城出了个赖世琮,世琮贪财又贪官,谁知性命难保全”。又唱道:“响咚咚来闹咚咚,石城出了个赖世琮,走到合龙打一仗,割掉脑盖不见踪”。合龙全歼赖匪的消息传到宁都、石城后。群众称赞说:“瑞金人的梭标真厉害,一梭几十里,把赖世琮的头都梭掉了”。合龙战斗得胜后,瑞金人民的革斗争热情更加高涨,红二十四纵队的力量迅速增强。

🔺民国时瑞金县政府
1930年9月下旬,红二十四纵队奉令离开瑞金攻打赣州,反动地主武装蠢蠢欲动,企图一举扑灭新生的苏维埃政权。11月3日,钟运标(后在新陂土围被红军击毙),再次勾结会昌西江的“五区联防”队长欧阳江(此人穷凶极恶,红军长征后欧阳江被国民党任命为江西保安3团团长,其率部一个晚上屠杀500多名武阳革命群众,制造出“武阳血案”,后逃台湾,1977年病死)联手分两路进攻县城,县苏组织地方革命武装竭力据守,在城内巷战半天,但因敌强我弱,弹药短缺,不能久守,县苏机关只得率部退往安治(泽覃),待机再战。敌占瑞金城后,将靖卫团改为“民众自卫团”,钟运标任团长,在九堡、黄安(云石山)、黄柏、壬田、谢坊、瑞林、大富足(拔英)、沿岗(日东)等地组成9个总分团,又在全县设了68个分团,大举向各地苏维埃政权斗争。为保存实力,全县大部分苏维埃政权和武装力量暂时都退到山区或转入地下活动,这时地主豪绅向农民反攻倒算,逼租逼债,逼害革命群众,反动派的滔天罪行,更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怒和对敌斗争勇猛。
因红二十四纵队离开瑞金,1930年10月至1931年3月,壬田、沿岗、下洲等地游击队和日东、湖陂、湖洋等地赤卫军及瑞金人民,与自号为“民众自卫团”团长的钟运标、会昌西江的欧阳江、会昌“维持会”的欧阳新、谢坊“维持会”的郭静山、长汀的胡子垣和马洪清、安富反动迷信头子刘立灿等及各地“民众自卫团”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其中,1930年11月,瑞金县苏军事部长杨金山率领游击队和群众在壬田圳头伏击了马洪清,打得敌人丢盔弃甲仓皇从叶坪下罗逃回瑞金城。
1930年12月间,各地“民团”联合向武阳下洲大举进攻,下洲村民和农会组织撤到白竹寨,敌人在下洲抢掠大量财物后离开下洲,下洲村民和游击队以白竹寨为据点,展开重建政权和家园的斗争。1931年1月27日敌人再次进攻下洲,被下洲人民和游击队奋起反击而打退。30日,欧阳江、欧阳新、郭静山、刘立灿等反动头目,纠集3000多“民团”和地方反动流氓,及被胁迫的群众,合约20000余人,扬言铲平下洲地皮,杀光下洲男女,称“打开下洲,在下洲过年,打不开下洲,就在下洲肥田”。下洲军民在谢在储、李金彪带领下,沉着应战,谢在储表示“谢在储在,下洲在,我与下洲共存亡。”下洲最终在游击队和群众的合力下,抵挡住了号称2万敌军的进攻。
1931年1月10日,杨金山在去往宁都领枪回瑞金山崇(现泽覃兰从)路过壬田大川(现并入桥岭村)时击败当地民团,又利用缴获的装束和敌军旗帜化妆成民团,于12日攻入壬田民团团部,活捉民团团长钟腾炜。2月,杨金山回到山崇将县游击团改编为瑞金工农游击团,团长杨金山,辖6个连,共700余人,有800多支枪。2月27日从山崇出发,于3月2日到达日东一带,与当地革命武装一起,攻打湖陂、沿岗、日东的民团,活捉湖陂民团团副钟石古。到9日,日东各地恢复苏维埃政权。接着又帮助壬田大川一带恢复苏维埃政权,成立瑞金县东北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钟辉南。
1931年2月21日,红三十五军军长邓毅刚、政委罗贵波,率部从西江进至瑞金城郊,22日攻城未果,24日杨金山游击团闻迅紧急增援配合红三十五军再次攻打县城,采取分路包围、各个歼灭的战术,将大部分守敌歼灭,瑞金城又回到人民手中。没过几天,匪首钟运标、欧阳江纠集残部兵分二路再度反扑县城,战斗异常激烈,敌我双方伤亡惨重,为保存实力,红三十五军主动撤离县城,转入安治休整,县城又落入敌手,红三十五军3月转宁都。
3月中旬,钟运标、欧阳江等率领“新兵团”到杨金山老家壬田圳头烧杀抢掠,杨金山率游击团进驻壬田洗心迎战敌军,游击队把敌军退路的小桥烧毁,大量败退敌军跳河,游击团大获全胜,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1931年3月26日,红十二军军长罗炳辉率部进入瑞金,钟运标、欧阳江等闻风而逃,红旗重新飘扬在瑞金城,瑞金县级红色政权重新恢复,各区游击队也相继恢复,27日,罗炳辉派一师兵力攻下九堡,又一鼓作气解放高围圩(云石山),同时解放大柏地院溪,瑞金从此慢慢恢复和巩固了各级革命政权。
此后,4月黄安区恢复苏维埃政权,5月攻下渡头(冈面),8月,彭德怀率红三军团来到高围攻下云石山,16日红三军团从瑞金攻往会昌,一路击溃下冈、水南、黄下、瓦子等地的地主武装,随后解放谢坊。9月底,红三军团转战茶亭、麻地,驻板仓。10月,沙心、万田一带苏维埃政权全部恢复。至此,瑞金全县“土围子”被肃清,实现了瑞金全县“赤化”,为11月在瑞金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和定都瑞金打下基础。
但在一红一白期间,瑞金人民付出了惨重代价,据《瑞金县志》记载,1928年瑞金有人口27.8万人口,1932年统计,瑞金仅24万人口了。

🔺瑞金军民集会庆祝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苏大会)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