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四有”、破“五唯”,不忘初心再前进
——写在第37个教师节
整理/云蒙山人
2018年9月10日,习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对教育各阶段和教育主体提出了具体评价改革的方向和任务。面对新的形势,破除“五唯”痼疾,确立“四有”目标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根本。
价值取向引领行动方向。“五唯”之弊根本在于“唯”。分数、升学、文凭、论文、荣誉,本应该是教师工作的重要评价指标,错就错在“唯”。确立“四有”教师改革评价,是教师评价正本清源的必由之路,这是因为“五唯”道路是错误的。
“唯分数”,一方面是表现为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另一方面表现为学校在评价教师的时候,以教师所教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工作成绩的唯一手段,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教师的绩效、评优、职称评定等挂钩。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方向,而且影响了师资的建设质量。
“唯升学”,表现在以中考、高考为核心,形成家长、学校、社会盲目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思想和文化氛围,将学生是否升入好的学校作为评价学生成败的标准,将教师所教学生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标准。
“唯文凭”,表现为各级各类用人单位将文凭直接作为直接判断教师是否人才、选人用人的唯一标准,一方面助长了社会中盲目追求名校的风气,另一方面误导了其他行业的选人用人标准。
“唯论文”,是指学校将论文数量作为教师科研能力考核、晋升职称、评奖评优的唯一指标,一味追求论文的数量,分散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不利于潜心教书育人,而且阻碍了科研水平的发展。
“唯帽子”,是指教育部门、学校等机构过分看重对教师授予的荣誉称号和头衔,这将造成帽子赚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再用更多资源获取更多帽子的恶性循环,助长了教师的功利主义思想,对教书育人为本的根本使命和良好学术生态产生了阻碍作用。

宏伟目标描绘美好蓝图。习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科学合理定位教师职业,让教师回归教书育人本行的重要依据,也是目标清晰的发展教师,为教师立身、勾勒科学评价之魂的重要基础。
习书记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他提出,“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十分明确地确立了新时代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框架,是落实新时代我国教师评价改革的指导思想,也是建构新时代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依据。
“做有理想信念的教师。”首先,要在教师首先要在教师队伍中倡导为国育才、乐于奉献的精神与工作作风。其次,要有立德树人的职业理想和甘当人梯的坚定信念。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师工作的初心使命。立德树人的首要是培养有理想、有担当、讲奉献的社会主义新人。最后,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成长,摆脱教育实践中的功利化,从“育分”走向“育人”,在每一节课中落实课程的思政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在实处。
“做有道德情操的教师。”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师德是教师素养的基础底色。习书记指出,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师要有立德为学的情操。坚守职业道德底线,热爱教育事业,只是达到了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远远不能称为优秀教师。教师要做立德树人的教育典范,做德才兼备的人生导师,在不触碰和违背道德底线的基础上追求崇高道德,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爱护学生、教书育人、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良好教风和钻研教学、钻研教材、钻研教法、研究学生、改进教学的扎实学风。

“做有扎实学识的教师。”习书记所说的扎实学识,包括了专业技能等教师从教需要的知识,能力与教育智慧。因此,教师不仅需要传统意义上广播的科学文化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基本的教育教学知识,还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积累丰富的教育实践知识、教育技术知识、科学研究知识等,随时补充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乐于接受别人的建议,吸纳别人的优秀成果,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使其切实能为我所用。新时代的教师评价要把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同事的评价、学生的评价、教学研究的能力、教学改革的能力等综合起来,形成教师评价的能力目标,把个人专业发展因素考虑在内,引领广大教师做有价值的研究,出好论文,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让更多教师在专业发展上走出“高原期”,迈向“卓越教师”。
“做有仁爱之心的教师。”教师仁爱之心的核心在于爱学生,这是教师作为师长对下一代的真情实感的表达。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提出教育是爱的事业,并倡导爱满天下。作为教师,不仅要爱自己学生,还要爱这个社会所有的人。仁爱之心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所采取的一种态度,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尊重差异,而且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个性特点,凭借自己的教育智慧,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因材施教。有仁爱之心的教师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取得进步,收获喜悦,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特点,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更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实现无差别、无歧视、无偏见,公平公正地教育学生,把时间和精力投身到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健康与发展方面,俯下身子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形成民主、平等、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坚定初心开创光明未来。在第37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身为教师,更应该关注以人为本,在教学相长中协调身心发展、完善学生人格,尽最大可能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备良好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的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担当、有责任、有学识、素质全面、创新力强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梦想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教育工作者力所能及的贡献!
(2021年9月10日)

20210910


作者简介:萧军,祖居商洛洛南,自称云蒙山人,文学爱好者,有作品刊发于纸媒和网刊,很高兴认识更多文朋诗友!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