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七十年的红军英雄
路福贵
邵阳,人杰地灵,英雄辈出。建党百年,于斯为盛。
在邵阳,是谁荣获红军最高荣誉“红星奖章”(全国仅166人)?是谁荣获红军“破译三杰”称号?
是谁把蒋介石罩在玻璃杯里表演?是谁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破译敌军密电90部(平均每天0.7部)?
是谁在长征中被毛泽东点名随身带走“北上”?

红军英雄隐秘在历史长河
2016年10月,我应湖南城步县的邀请,重走长征路。
我发现很多地方宣传红军英雄邹毕兆的资料极少,而且内容不实。
很多网站、甚至是政府网站、特别是全世界著名的“百度百科”,竟然把邹毕兆参加长征的时间、单位、职务全部搞错,把邹毕兆随中央军委二局在长征中建立丰功伟绩的历史功勋,全部付之阙如。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红军的无线电技术侦察情报工作做为“绝密”直到本世纪初才解密,有人乱猜测,有人以讹传讹。
揭开尘封了70年的历史帷幕,人们才发现在历史长河中,蕴藏着隐蔽战线无名英雄的无限辉煌。
1949年10月,我就认识了带领我们南下的湖南邵阳军分区第一任司令员邹毕兆。
当时,我是中共邵阳县委秘书处的干事(16岁),我曾经给他送过机密文件,参加剿匪。
1961年,邹毕兆转业到地方任中共邵阳地委副书记,我调到邵阳地委任常委秘书。三年后,我调任邵阳县委副书记。
1974年,邹毕兆曾经带领我六次晋见开国元勋、国家副总理王震,建成了城步南山中国第一高山牧场。
我再次爬上湘桂边界老山界,而且造访红军后代邹邵华、邹生宁,感谢他们提供了邹毕兆亲撰的回忆录、照片、勋章。
我惊奇地发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任军委二局破译科副科长的邹毕兆,在三个方面军胜利会师后,又被提拔为军委二局破译科长。
党中央的提拔任命,证明了邹毕兆,竟然是为红军长征胜利做出重大贡献的我党我军隐蔽战线的传奇英雄。
出生在湖南新邵县的农家少年邹毕兆,是我党我军绝对保密数十年的“秘密武器”;是中国工农红军最高荣誉“红星奖章”的获得者;是红军无线电技术侦察“破译三杰”之一;是红军长征中毛泽东点名随身带走的红军英雄。

中革军委在江西瑞金洋溪村无线电训练班旧址。邹毕兆在此毕业。
彭德怀送给中央的“好脑袋”
邹毕兆回忆录写于1988年,题目叫《玻璃杯》。
他第一句话就说:“毛泽东说:“和蒋介石打仗,我们是玻璃杯押宝,看得准,赢得了。这个玻璃杯就是破译敌人密码工作”。
邹毕兆就是红军“制造玻璃杯”的“破译三杰”之一!
1930年,15岁的邹毕兆参加红军,任红3军7师组织干事。17岁时被推选参加总部无线电训练班。因为他记忆力强,摩尔斯明码背诵如流,特别是永不服输,当年就成为红军报务员中的佼佼者。
1932年10月,中央红军总司令部二局在福建建宁成立,这是我军第一个无线电侦察单位。
11月16日,局长曾希圣和报务员曹祥仁破开了敌军第一个密电码,中央军委嘉奖。
红三军团长彭德怀立即打电话给曾希圣,以“送一个好脑袋”名义推荐三军团优秀报务员邹毕兆到二局。
1932年12月,17岁的邹毕兆调到二局后,很快就大展才华。
他不仅无线电报务能力突出,而且学会破译敌人密电码!邹老回忆:“我是参加曾希圣局长、曹祥仁他们破密码,因而得到经验和启发,进而能够独立破密码”。从此以后,中央红军对敌军所有密电都能破译。
从1932年11月开始,到1934年10月长征,中央军委二局共破译敌军密电340个。邹毕兆豪气干云地说:“蒋介石的首脑机关和凡配有电台的师、旅以上的司令部,他们干什么,只要通过电报,我们也就知道什么”!
陈诚急得吐血
1930年冬到1931年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军,连续打破敌人三次“围剿”,中央苏区扩展到28个县,250万人口。
但是,1931年1月,王明等取得了中央领导地位后推行了一整套“左”倾错误路线,毛泽东受到排挤,被取消了军队领导权。
恰在此时,1933年1月,蒋介石气势汹汹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调动50万大军,企图将红军歼灭。而中央红军此时兵力只有4万人。
但是,毛泽东虽然人不在,其思想还在。而朱德、周恩来等指挥者,又能够从实际出发;同时,红军已经能够全部破译敌军密电。因而,第四次反“围剿”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邹老在回忆录中说:“蒋介石派吴奇伟九十师由抚州进到浒湾,八点过后,才收到吴奇伟师出发前进的电报。我们破译科立即破译出来。有了这个电报,红军各部便分头向指定的阵地开进。
吴奇伟遭红军痛击,损失惨重。红军进攻南丰。蒋介石调动大军分三路企图断我后路。
二局及时掌握了蒋介石这一情报,于2月27、28日在东黄陂将正在调动集结的第五十二师、第五十九师,在行进中一举彻底消灭”。
“蒋介石仍不甘心,再以两个师,从中路再向广昌前进。我军又于3月21日在草台冈将陈诚的王牌第十一师基本歼灭,陈诚急得吐血。就这样,蒋介石的第四次“围剿”,在我根据地边缘被粉碎”。
国民党“围剿军总指挥”陈诚。
邹毕兆回忆:“1934年“八一”节,中央军委对全军有功人员颁发红星奖章。
曾希圣局长获二等红星奖章,破译科长曹祥仁和我获三等红星奖章(邹毕兆奖章号码79号)。
由周副主席、朱总司令亲自到二局颁发,并在会上讲话。他们对二局工作给以高度评价”。
破译密电险些活捉蒋介石
邹老回忆:“我们制造的大玻璃杯,把这位委员长也扣在里面。蒋介石变成了我们日日夜夜控制着的杯中人主角”。
特别让人提神的是由于破译了密电险些捉住蒋介石!
邹老回忆:“蒋介石在第四次‘围剿’遭到惨败后,还打肿脸充胖子。
他亲自来到崇仁陈诚的中路军指挥部视察。我们从破译的敌人电报中,确悉蒋介石定于日间取水路回南昌。聊以观山景水色,‘示形败而不馁’。
周副主席、朱总司令立即指派了截击的部队。崇仁的河,水不大,容易截击。后来敌人电报说,蒋介石临时改乘汽车,侥幸地走脱了,免做刀下之鬼”。
我多次查阅老红军八十多年前的回忆录,发现邹毕兆回忆录中,有关“险些活捉蒋介石”的回忆,确有其事。
据老红军江华同志回忆:当年红三军团长彭德怀接到密电,立即选择200名精兵,身偝钢枪、马刀、绳索,指定江华为队长,待命出击。如果蒋介石真来,肯定会被捉。当年如果捉到蒋介石,中国近代史恐怕就要改写了。
周恩来当面背诵李默庵密电一首诗
1936年12月底,西安事变后,周恩来会见国民党中将李默庵,当面背诵李默庵密电中的一首诗,让李默庵思想震撼,内心佩服,走上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道路。
这个带有浪漫色彩的佳话,是历史长河中的真实的浪花。
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黄埔一期学生、十四军军长李默庵。
1933年2月,红军在江西登仙桥一举消灭了国民党两个师。
时任第十师师长的黄埔一期生、国民党名将李默庵(1904.1--2001.10),获悉第五十二师和五十九师被全歼后,情绪低落,厌战情绪溢于言表,他用军用电台给夫人发了一封密码电报:
“登仙桥畔登仙去,多少红颜泪始干”。
这封电报被中革军委二局截获,并准确无误地破译出来。因为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他对李默庵在黄埔第一期学生中“第一位入党、又第一位退党的”表现,深感气愤和惋惜。
因此,看到李默庵的诗句后,就记住了这两句话。西安事变时,李默庵曾奉何应钦之命,准备进攻西安,周恩来亲自来拜访这位当年的学生。
李默庵见到恩师前来,赶紧出来迎接。周恩来对李默庵说:“你的诗写得不错”。并当面背诵出了其上述两句诗。
李默庵在回忆录中说:“我闻言则大惊失色,忙不迭反问:‘主任何知我有此诗句啊?’周恩来则放声笑了起来。
见我一副惶然不解的样子,周恩来告诉我说,这句诗是1933年,作战期间,红军从电报中截获转呈他的,因为诗句写得形象生动,又表达了厌战心情,他一下便记住了”。
1933年3月6日出版的《红色中华》报,也刊登了这个消息。
师生二人见面长谈三个小时。以后,李默庵表现良好。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李默庵任第十四军军长,在山西忻口会战中任左翼兵团指挥官,与八路军并肩抗战,指挥5个师与日本侵略军激战,后转战中条山,与日本侵略军长期作战。
1940年任湘鄂赣边区总指挥,兼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教育长,与八路军教官共同培养抗日游击战指挥员。1946年,任国民党第三方面军总司令等职,参与酝酿湖南和平起义。
1984年,与侯镜如、宋希濂等发起成立“旅美黄埔军校同学及其亲属促进中国统一筹备委员会”;同年6月回国参加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大会,任副会长;1990年回国定居,1995年6月,任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后注:9月9日是纪念伟人的日子,故发一组文章缅怀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