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左名都,瘦西湖畔,廿四桥旁,芍药年年,只为春红。作为世界美食之都的扬州,是中国四大名菜“淮扬菜”热力辐射的原点,它的根系深扎在丰厚的文化土壤中,一宴、一菜、一饭都有历史故事,折射出曾经的文风鼎盛和富庶繁华。
“ 三禽一簋世无双,鹜套家鸭鸽内藏。层出不穷尝异味,楼头放鹤忘回乡。”读罢清代诗人的诗句,勾起我对“三套鸭”的想象。

家鸭肥嫩、野鸭喷香、菜鸽细酥,三味融合,此鸭馔乃美食江湖的绝响,激荡着饕餮客的襟怀,制作“三套鸭”,可谓“日出而作,日落而吃”。它是数一数二的“功夫菜” ,出神入化的刀工、如切如磋的火功, 自古就有“闻香下马,知味停车”的魅力。文化人为它起名“君子菜”,赞誉其“和而不同”“温良恭谦”的品质。
让我们此刻聚焦东临瘦西湖,北倚蜀冈的二十四桥宾馆,一道“三套鸭”,它已经成为头牌菜,行业标杆菜,得到社会各界人士好评。

由淮扬菜名师娄培尊团队亲手打造,他师承淮扬菜泰斗居长龙大师,娄培尊说道:“传承、挖掘、创新淮扬菜是责任,我这辈子能够守护好一两道菜,就非常满足了。”
淮扬菜的魅力,为什么让娄培尊如此热爱、并钟情一生呢?“我是徐州人,父亲是村里的半个厨师,我对美食的兴趣来自家乡的老土灶。高考后,我到扬州瘦西湖散心,邂逅了一位叫‘春花’的姑娘,她当时在粮食饭店工作,我也因此与扬州餐饮结缘。”经过十多年,他在社会餐饮企业的滚打,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以及吃苦耐劳的心性。“我得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娄培尊不断要求进步,三天两头跑新华书店,做笔记,求新知。
机会总会垂青努力的人,娄培尊顺利应聘到了西园宾馆,有幸得到居长龙、薛泉生两位名师的口传心授,领略到淮扬菜的精髓所在,重新认知到烧菜不仅仅是一项技艺,更是一种艺术,“原来我一个‘烧饭的’,也可以穿干净的衣服,做体面的人”。自此,点燃了他对职业的热爱和敬畏。
如今,他获得了“淮扬菜烹饪大师”等许多称号,以及赢得了国家和省市级各类奖项,荣誉是一把柴薪,他心中的火烧得更旺了。他在扬州买房安家、生了女儿,供养父母。淮扬菜成就了他,他爱扬州发自内心。
天时、地利、人和,对“三套鸭”来说,缺一不可。创新往往都是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自清代,扬州就有了家鸭套野鸭,野鸭腹内添菜鸽的做法。

这道菜,关键点落在“拆”和“脱”整鸭骨架的技法上,娄培尊大师说,“必须对鸭子骨骼结构,烂熟于心”。这是最能体现淮扬菜功夫的环节,一定要特别小心。只见娄大师把光鸭平放在白果案板上,他手持红色剪刀,从鸭背的颈部剪开一个约3公分的豁口,把鸭脖上下截断,然后摸准两大腿关节,随着“咔嚓、咔擦”两声,腿关节被摁断。将翅膀的肌腱和关节轻松剪断,下一步便进入“脱”的步骤,剪掉所有皮下组织和骨头相连的地方,再沿着两边锁骨,把鸭脯肉去掉,使骨肉分离。
他双手发力往下拉,在脊尾处停顿,此处只有皮和骨,无肉,他捏着一口气,拆脱至尾骨。显然这样的熟稔手法,绝非旦夕之功,已成了一种“肌肉记忆”。接着焯水,家鸭的脖颈开口处避开水,因为变硬后,无法套入野鸭和鸽子。

至于套鸭这一环,他如“探囊放物”般轻巧,并裹挟进葱姜、金华火腿、花菇和笋片。纵观整个流程,娄大师一丝不苟,毕恭毕敬。
传统方法采用清火慢炖,至6小时酥烂,起锅前放出“臊汤”大招,经过三滚、三捞,汤汁更加厚重醇香。这“独门秘笈”秘而不宣。现在采用清蒸,主要迎合现代人养生的理念。
为了人性化服务,宾馆特地招聘了专业讲解员,讲述“三套鸭”的前世今生,菜,只有懂得,方得真味,品菜亦是品人生。
一场盛宴接近尾声,作为压轴菜,当天青色的瓷钵端上宴席,揭开红色“腰封”的刹那,“三套鸭”惊艳亮相。耳畔的松风和着软语,园林的景致衬着书香墨韵,空气中茶的清芬、酒的浓郁,相互烘托,一同奏响“美食交响曲”。
随着刀刃划开白嫩嫩“吹弹可破”的鸭皮,宴席再掀高潮,舌尖荡漾起层次分明的三种汤汁鲜香。老饕们则能喝出7种口味,真不负“七咂汤”的美誉。所有美好,此刻升华成一种境界,一种情怀,这是和美的意境。
“烂煮老雄鸭,功效比参芪。”美味是核心,养生是目的。淮扬菜化普通为神奇,融进“雅致、中和、时尚、养生”的文化特质,讲究“君臣佐使”配伍,调动了食客的“眼耳鼻舌身意”。
一生中,哪怕只尝过一次“三套鸭”,它的美,会横亘在你的心头,用它舒缓的旋律,治愈你,抚慰你,让你一次次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