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其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即从“诗境”走入诗人“心境”,是对诗者之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的认知。读一诗,得其一,自足矣。
811
题蓝牡丹
范诗银
晚春最是洛阳红,绚朵雍容来梦中。
夺目忽惊颜色好,新蓝一剪向晴空。
在洛阳红、雍容梦幻般的反衬下,新蓝一剪更加夺目惊艳。构思巧妙,对比、反衬浑然天成。(归樵)
812
关天培
深南
日落天昏海泛波,雄关浴血独挥戈。
援兵坐待孤军殁,只道王臣正议和。
“独挥戈”“援兵坐待”以致“孤军殁”皆因“王臣正议和”之故,“正”字下的好。读来痛心而引人警醒。(归樵)
813
巫兄约桃花
楚家冲
曾约桃花也约诗,桃花初绽叶先知。
梦底桃花诗未就,桃花结子绿盈枝。
句句不离“桃花”,强调突出,一咏三叹,朗朗上口而未见累赘。(归樵)
814
宣纸信笺
灏子
春枝夏月一炉封,更拾干花嵌晚风。
焐得毵毵潮气尽,卷帘端坐写鸿蒙。
自然的和感性的东西用精神现象的形式描述,使之具体可感、生动传神且唯美地表现出形象中某种潜在的情感。(归樵)
815
小园
孙晓飞
春光散逸柳风轻,独坐莓阶认晓莺。
若问小园何所有,几株野草不知名。
转结“小园何所有”“野草不知名”的问答,不仅更能增添情趣,同时亦可读出诗人所暗含的寄慨。可与宋人林昉的《春晓》对读。(归樵)
816
过苏小小墓
杨光胜
油壁青骢俱已尘,千年风月只相伦。
西泠桥畔香魂驻,点缀湖山一角春。
生于西泠,长于西泠,葬于西泠,一生不负好山水,千年后仍为湖山增色,“点缀”、“一角春”融情于景,颇妙!(归樵)
817
题山行图
杨广胜
青山削壁拔秋高,欲到中年轻一毛。
行入莽荒无迹处,卧听松籁起波涛。
“青山削壁拔秋高,”“拔”字下的妙,拔出了格调与气象。(归樵)
818
庚寅端午归途漫兴
昆阳子
斜阳作伴饱看山,暝色新留月一弯。
莫道鱼龙归后寂,润州灯火未阑删。
有了“斜阳”、“月一弯”,“润州灯火”的想象方有依据。此浑圆者也。(归樵)
819
甲午岁末返乡翌日晨醒
酣梦楼主
四面楼高压古樟,祖居得护此荫长。
一窗鸟语啾啾碎,啼入归人晓梦凉。
祖居后山多香樟,蔚然成林余荫十代,于今日渐逼仄。危矣。
“啼入归人晓梦凉。”传神的表达出潜在的惆怅感,妙借外部形象寄托内心情绪者也。(归樵)
820
甲午秋过道滘大坟闻蛩鸣用芷园读史原玉
酣梦楼主
岭南剑气动燕京,济水犹闻沉碧声。
多少秋虫生等死,草间碑下舌纵横。
“多少秋虫生等死,”言外多伤逝黯然之意。“草间碑下舌纵横,”寄慨杳深,见怅然叹息之情。(归樵)
个人小传:
少年曾牧牛于柳溪之畔,采薪于桃林之野;老来欲固守于幽怀心斋,回归于天然纯粹,便有归樵别名。喜读诗词,偶有一得;好乱涂鸦,聊补性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