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念我的父亲
文‖樊川樵夫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天是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佳节,我特别思念我的父亲。我的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二十二年了,每当我想起他老人家,我都忍不住的泪流满面,无法自已,父亲的音容笑貌,常常萦绕在我的耳旁、浮现在我的眼前,他美好的品质是我的无价之宝,他高尚的人格、宽广的胸怀和顽强的意志激励着我度过了人生的五十六个风风雨雨的春夏秋冬,在我的心中,他就是一座高山,他美好的品德和崇高的精神,将与日月同辉,和天地共存。
父亲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农民家庭,在他幼年,由于我祖上的勤劳,日子还算过得不错,有七、八亩水田和一个三合头儿的庭院,我父亲也在私塾里念过六、七年的书。后来因为我二祖父赌博和抽大烟,把一份好家业败光了,地卖完了,房卖完了,到了临解放的前几年时候(大约1947年前后)已经成了农村里的赤贫了。这种变故使得我的父亲过早的就品尝了生活的艰辛和人生的艰难,过早的承担起了赡养老人和养育弟妹的生活重担,同时也从我的祖父祖母那里继承了良好的家风,这就是善良、朴实、勤劳、顽强、乐观、胸怀宽广、待人真诚、乐于助人。

我的父亲廉洁奉公。解放以后,我父亲真心的热爱共产党和毛主席,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是我们村的最早的共产党员和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他紧跟党走,从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到人民公社,他都一直是我们村的带头人和组织者,带领村民们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把政府分给他的好房子,主动的让给其他贫苦的的人家,把分给他的好的庄基地,主动地让给当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建了集体的牲口饲养室。而他却一直住在一间破旧的厦房里,每一年都要用稻草把漏雨的地方重新苫一遍,一直到我结婚,还都住在那间旧房子里。我的幼年,我们这里农村还很贫穷,我家里也不例外,有一年到了二、三月间,青黄不接,家中断炊,有的相邻看我饿得可怜,就把我叫到他们家里,有的给我吃一碗稀粥、有的给我一块黑面野菜团子,我实在太饿了,加上年纪幼小,也顾不得羞耻,就狼吞虎咽的吃了,觉得这是天底下最香的美味佳肴。这就是当时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独生儿子的生活特写镜头,这也足以说明了我父亲的清廉直正和最本质的品格。我现在还时常把乡党们对我的一饭之恩讲给我的两个儿子及儿媳,要他们永远都要知恩、感恩、报恩。每念及此,我都忍不住的凄然泪下。
我的父亲为村民为集体艰苦创业,他在思想上能与时俱进。1958年农村大搞电气化时,他和其他村干部带领村民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使得我们村成为我乡最早使用电力的村子,他给我们村里买的电磨子、电碾子,压面机、扎棉花机、拖拉机等都是在我们周围几个村子中最早的。在农业生产中,他在我村里倡导科学种田,多种经营,先后建了粮食优良品种试验田、蔬菜种植地基、桃园、梨园、苹果园、杏园、甜瓜园等果园地基,既丰富了村民的物质生活,又增加了集体的公共积累。而他从不沾染集体的一分钱。

我的父亲从不动摇对党的忠诚和信仰。1964年社教运动中,由于极左路线,我父亲也受到了極不公正的对待,加上他在工作中也因公得罪过一些损公肥私的人,社教工作组不明真相,把我父亲拉去批斗,那些当年我父亲批评过惩罚过的损公肥私的人,此时也不知咋的却成了运动中所谓的积极分子,趁机诬陷我的父亲,甚至还辱骂和殴打我的父亲。这使得我一家特别是我父亲蒙受了不白之冤,我祖母因此而卧病在床多年。后来查明真相,给我父亲昭雪平反,恢复了我父亲的工作。就是在我父亲蒙受不白之冤的日子里,他也从未动摇过对党的忠诚和信仰,他多次告诉我的家人;要坚信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绝不会永远冤枉好人的。尽管他本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人格侮辱。
我父亲待人真诚,乐于助人。村里人家,无论谁家出了丧难之事,他都不请自到,安慰生者,帮着葬埋好死者。尽管我家也很贫困,但他常常帮助那些生活更加困难的人,从不以权谋私。他不但农活样样精通,厨活也做得很好,晚年卸任党支部书记以后,无论谁家有婚喜庆大事,都请他去做大厨,他厨艺很高,做的是我们陕西关中农村传统著名的十三花大菜,色香味齐全,每次都受到客人们的一致赞赏。当年那些在社教和文革中整过我父亲的人,在运动结束以后,基本上都主动地来我家里,向我父亲道歉,表示悔恨和痛心之意,我父亲都一一热情接待他们,宽大为怀,原谅了他们,并宽慰他们,后来这些人中,只要有啥困难,向我父亲求助,我父亲都尽力去帮他们解决困难,使他们深受感动,常常在我父亲的背后,夸奖我父亲的高尚人格。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我父亲去世安葬的时候,我们村里万人空巷,男女老少都去为我的父亲送葬,有许多人诉说着我父亲生前为乡党们做的一桩桩、一件件好事,一个个泪流满面,有的甚至失声痛哭,使我和我的家人、亲戚都大为感动啊!我为了报答我父亲对我的养育之恩,尽管我在他的有生之年,尽了最大的努力,为他老人家颐养天年,力所能及的尽了一个做人子的从精神到物质的赡养孝道,在他过世后,我还是按照我们关中农村当时的习俗按照最高规格和传统礼仪,葬埋了我的父亲。也为了表达我对乡亲们感谢之情,我也不吝借贷,办了数十桌酒席来招待乡党们,以感谢邻里们对我父亲的浓浓乡情。我父亲虽然去世二十多年了,可村里的老年人在一起聊天时,还时常提起我的父亲,叙说着他在世时的许多往事,怀念之情,溢于言表,乡亲们对我父亲的这些口碑,就是历史对我父亲的最好评价吧。这使得我常常为乡亲们对我父亲的浓浓的怀念之情,感动得不能自已,热泪盈眶,心潮澎湃。

我的父亲非常勤劳。他生在农家,长在农家,从小就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干农活是一把好手,那时我们农业落后,农活基本都是手工劳作,他套牲口犁地耕田,播种撒种,割麦拉车,插稻秧,割水稻,积小麦集子,扬场,给牲口铡草等等,样样精熟。他当村干部的几十年间,从来没有脱离过农业生产的体力劳动。直到他晚年,还劳作不息,把我家村边的菜地,打理得井井有条,各种时鲜蔬菜都种的很好,还常常把他自己种的蔬菜分送给乡党邻里和我家的亲戚。我家早年家贫,他就常常跑南山,经常和我村里的其他人步行到秦岭山中,砍柴、割竹子、割条子,编担笼,卖点小零钱,以养家糊口。他常常是带着黑面干粮,喝着山泉水,每次都是身背肩扛,往返一百多里路,特别是深山之中,山高坡陡,沟深路险,山中天气情况变幻莫测,其中的艰难险阻非我们现在一般人所能想象得到的呀。有一次进山砍柴,没小心让竹子根把右脚心戳了个窟窿,鲜血直流,他硬是忍着疼痛,用布把脚裹住,一瘸一跛,硬是咬着牙、强忍着剧痛把柴担了回来。每念于此,我都忍不住的心如刀割,泪湿胸襟。
我的父亲多才多艺,热爱秦腔。他一生深受我们陕西大秦文化的影响,酷爱秦腔戏曲,那时我们农村还很穷困,精神文化生活极度贫乏,在冬季农闲的时节,他和村里的乡亲们一起排演秦腔戏,那时我们村曾经排演过一本秦腔现代戏---《南海长城》剧情是讲我南海某渔村的民兵,在连长偶英才的领导下,协同解放军,歼灭美蒋武装匪徒的故事。我的父亲是司鼓,他的秦腔版路打得很好。还到西安高压电磁厂工人俱乐部演出过,受到了西安高压电磁厂及其附近工厂工人的高度赞誉。
我的父亲侍奉双亲极其孝顺。我的祖父在我出生的前一年就就去世了,听我家人和邻里们讲是患肺结核去世的,那时人们还不认识这种疾病,把这种病叫痨病。当时我国医疗水平很低,无法治疗这种疾病,我父亲极尽全力,多方求助,照顾我的爷爷直到去世。我祖母晚年身患多种疾病,我父亲尽心设法,四处求医问药,为我祖母治病,每日劳动工作回来,无论多晚多累,都要问候我祖母,亲自陪她照顾她。在我祖母临去世的那年寒冬腊月,我祖母想吃韭黄水饺,我父亲就在生产队里借了三块钱,亲自步行到西安城里,往返一百多里路,买回了韭黄和羊肉,让我祖母在去世前,吃了一次羊肉韭黄水饺,而他自己却舍不得吃一个饺子。

我父亲非常疼爱而又严格要求我。我父亲和我母亲一生未曾生育过,我是他们抱养的独生子。他们一生把我看作是他们的命根子,爱我远远胜过爱他们自身,我在在出生后四十三天,就来到了他们的身边(我的生母是我的养父本家堂姐,家里当时更加贫困,我一出生就无一点奶水,生母一共生了我弟兄五人和四个姐姐,其中有两个姐姐先后都饿死了,我是最小的一个。我的亲生父母也都和我的父亲一样,是特别善良、忠厚、朴实、勤劳的农民,而且目不识丁。)。我生于1959年3月19日,当时我国还很贫穷落后,我们农村更加贫困,我一出生就遇到了我国最困难的时期,我的父母自己常常节衣缩食、忍饥挨饿喂养我,他们也不知经受了多少艰难困苦,在那么困难艰苦的条件下,能把我这个刚刚出生才四十三天的弱小的生命,养大成人,其中的艰辛非今天的年轻人所能想象到的呀。他们视我为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搂在怀里怕捂了,他们把所有的爱都给我,教我做人,教我学习,教我劳动,叫我生活,教我健身。记得我小时候,也曾和别的小孩儿打过架,我父亲总是严责于我,从不护短。我父亲一生喜欢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每日收听广播,阅览当天的报纸,后来有了电视,每天中央台的新闻联播,是他必看的首要节目。他常常和我探讨各种问题,给我讲他人生的各种经历和对人生感悟,他的美好品德和崇高的精神熏陶着我,感染着我,影响着我的一生。
我父亲对孙子及其他孩子特别疼爱。我的父亲自己虽然未曾生育过,但是对孩子们特别的疼爱,无论村里谁家的孩子,他都非常的喜欢,我家有啥好吃的,他宁愿自己不吃或少吃,也要分给其他孩子们,无论亲疏远近。我的儿子出生后,他更是欢喜得不得了,孩子出月后,他就抱着满村的给人看,随着孩子的成长,后来一天天的他抱不动了,就用小车推着,形影不离开他的孙子。他特别的慈祥和慈爱,村里的孩子都很喜欢他。无论谁家的小孩儿,只要见了他,大老远的就喊他“爷爷”。

我父亲的一生,是善良的一生、勤劳的一生,是为村民乡党们操劳的一生,尽管他是个很平凡的农民,在我的心目中他是最伟大的。人遗子金满罗,父遗我唯一德。他一生身为共产党员和村干部,从来都没有以权谋私,他一生虽物质贫困,但我认为他精神世界却很富有,我因此也感到我也很富有,我为有这样的一位好父亲而感到特别的自豪和骄傲。父亲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物质遗产(只留下三间破瓦房),但他给我留下了优良的家风,美好的品德和崇高的精神,这才是我和我的子孙受之不尽的真正的无价之宝啊!今天,我和我的两个儿子都是中共党员,而且,都在外工作,为国家效力,这都是我的父亲辛勤培育的结果。如果有来生,我还愿意世世代代都做我父亲的儿子,在外为国家尽忠,在家里为我父母亲尽孝,世世代代都忠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孝敬我们的父母亲,秉承家风,以慰先祖。我和我的子孙将世世代代铭记我父亲的英名,继承和发扬他老人家的美德,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永远做个善良、勤劳、积极、乐观、胸怀宽广的普通劳动者,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2015.10.21.
作者简介:樊川樵夫(吴军利),男,生于1959年3月,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退休中学教师,酷爱文史,尤喜古诗词,近十年来时有作品发表于多家诗词网络平台,传播正能量,宏扬中华文明,褒真善美,斥假恶丑,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生命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