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读于喜柱《故乡吟》思于谦
文图/梁成芳
这是我第一次读到于喜柱同学的诗作《故乡吟》,诗作发表在于贵文所著的《于家史话》一书中,读完后,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忽然在脑子里晃动。读着《故乡吟》即而想到于谦的《石灰吟》。
“于家史话”从不同层面和版块介绍了于家民俗石头村的人文历史。于家村人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于谦的一支后裔,于谦19岁时写《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的诗明志、激励后人。在数十年为官生涯中,他蔑视荣华富贵,珍视道德修养。于谦巡抚河南、山西达19年,当时封彊大吏进京述职,多要向朝中权贵有所馈赠,而于谦每次进京,都是“空囊以入”。好心人劝他,“虽不愿送金银珠宝,攀附权贵,至少总要带点土特产线香、蘑菇、绢帕之类的东西才好。” 于谦哈哈大笑,举起双袖说:“我带有两袖清风”,并就此作了七绝一首:“手帕蘑菇和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宁正而毙,不苟而全”才是于谦一生的真实写照。于谦一生可谓一生清白,两袖清风。于谦为官,严于自律,品德高尚,他清正廉洁的一生永远昭示着后人,他留给我们的是那种高尚气节和高贵精神。
于喜柱乃于谦二十世孙,他非常敬仰自己的先(贤)祖,日常生活中爱练笔、勤学习,他以先祖为范,勉力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工作闲暇之余,陶冶自身情操,或安于寝室阅读或公园席地水毫练书,值得学习!
《故乡吟》如下:
异乡为客三十年,
已丑冬令回故园。
南山红叶见亭台,
北寨山下石楼院。
万古绝唱石灰吟,
千秋百代颂于谦。
扪心有愧忠良后,
清白立世常自勉。
于喜柱工作在邯郸,心系着故乡,只有对家乡拳拳的热爱才能写出这样的诗作,全诗八句,不含丝毫的虚伪,全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读后能够感人至深,难能可贵。思念家乡的心切是甚至任何东西都所不能企及的。他说:“盘桓缠绕的思绪,飒风吹拂下金黄的玉米地,故乡的山水在黄昏中染成深黛……”又如他的于家村四季之吟:“春光百花开,夏日绿荫盖,秋霜红叶染,冬雪耐风寒。”还有自然吟:“生在井陉于家村,苦心劳作赵国城。悠悠岁月催人老,魂牵梦绕故乡情。”这些全全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心结和思念之情。
故乡吟是一首好诗,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作者回乡看到了南山红叶,又见到了村里的亭台楼院。他说,这些都是自然境观,唯心中愧疚的是自己的先祖于谦……
在此,对诗作吾不能去细剥,只因她明理、干净,诗意分明,还有什么说的呢!
心灵驰骋在渐行渐远渐无书的于家石头村街巷,鞋底发出石头锃光瓦亮的倾诉,文字作舟载我遐想,这个悠远历史的古村落,站在一制高点,微眯双眸,可浮现出渐成清晰的云影轻烟,故乡美丽出静静环境,看着勤朴善良的于家人世代劳作,建设着自己美丽的家乡,心中千万感慨,思乡之情无不得以升华。从而赞颂于谦为国献身,他是一位忠臣、一位勇士、他是一位真英雄,他是唯一的光!
2021.9.7, 晋中 · 山西大学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