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稿、点评:今音
按收稿排序:华心(美) 木子(香港) 关敏仪(香港) 邓瑛(德国) 陈佩君 子瞳 阿红 罗林
路灯•我•影子
文/华心
寻觅着自己的影子
它也在寻找我
被压在我身下
不是灯光的错
被人们高高挂起的路灯
循规蹈矩地照着夜的路
照不亮路的夜
我赶着夜路
被一排排路灯驱赶着回不是家的家
夜中是否飘荡着谁人的灵魂
而路过的车辆
载不走我疲惫的心
脚下找到了影
却丢失了魂灵
【今音点评】
《路灯•我•影子》三位一体,重心在于“照”。“照不亮路的夜”,其中有一个合成处理法在内,是表示诗歌人物一段心绪的体会,其中含有暂时的“疲惫”。这时候诗歌在处理上,以它的气虚,构造出恍惚和艰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由此突出诗歌的深思程度,朝着和者盖寡的方向发展,甚至走得更远。这是诗歌在研判时可以看出的发展空间。这是诗歌的大致走向。关于诗歌的动态特征展现出来的目的,是想告诉读者,一个人不仅拥有自己思想的重要,而且还要具有辨析能力。这两者是诗歌在发展时通过诗题不断投射,渐悟渐得的。
等风来(散文诗)
文/木子(香港)
通常是幽室,对故人而坐。中间小几,几上有茶。俩人相对情话绵长。
有风徐徐,窗外竹影婆娑,阳光疏影横斜地在两人脸上身上浅墨梳妆。这样的时空,是快乐不知时光易去,是人生千百年修行后的一瞬间,是久别后的重逢无端地欢喜。
待到时光划过眉梢,月亮爬上枝头的时候,总有一个会起身拈花弄香。袅袅青烟升起,暗香早已盈袖。香味在时空中或凌空悠然或随风缥缈。
坐在那里的人,恍恍惚惚间抬头,茫然之中不见了故人。就这样不见了故人,在一个满室生香的屋子里,不见了那个和你朝夕相对的好不容易寻来的人。
你记住了这香、这气味,把思念藏在记忆的空匣子里。
等风来。
【今音点评】
《等风来》是以节奏来衬托心境的安宁。首先是节奏所带来的轻松与欢悦,在不经意当中就赋予了文章的暖色调。这容易在生活中的智者带入一个良性循环的思维模式。在这篇散文诗里,所循环的是以流动方式的预知和未来。这样的方式和题目中的“等”,是以动静结合的意蕴作有所反应,而不是流动始末的整体或全部。始于“幽室”的提法与指认,这寥寥数字,就把人物的性格烘托出来,比如,喜静、喜温馨和喜思考等。文章的立意以快闪出,这个快,是指散文诗的第一段。比如,有人物、有思想、有节奏、有立意和有分寸等,这也是因文字以浓缩为基点所散发出来的芬芳,并且渲染和带动了以后的五个段落。
一路走来一路歌
——写于《香江信息网》五周年
关敏仪(香港)
一网连天下
春华秋实整五载
香江信息网——
资讯雅韵传四海
任凭风云幻变
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平台
每日的<头条新闻>
各栏目丰富多彩
在媒介融合变局中独特存在
爲东方之珠增光添彩
一路走来
灼灼芳华耕耘五载
不断刷新的时代风向标
永远不变的家国情怀
所有美好的过往与荣耀
让回忆充满了鲜亮的色彩
凝魂筑梦征帆满
不负韶华向未来
承载媒体人高高远远的梦想
永远爱着我们的爱
【今音点评】
关敏仪的诗歌《一路走来一路歌》的大气,是写出了对家国情怀的理解。 在于第一段的第一行“一网连天下。”情有独钟和情归故里的说法是在于第一段第十行的“为东方之珠增光添彩。”这是诗歌的境界与高度。比如高在能够站在民族之林大团结的这样一个角度去结构诗歌。这也是诗歌人物的眼光。眼光敏锐,具有洞察力的表现,也是这首诗歌值得称道的地方。同时,这一些也是诗歌内涵的所在。比如对“家国情怀”的理解(详见第二段第四行)。随着欣赏这首诗歌,按照移行或移段的方法去看,可以发现,诗歌的核心在于一个“家”(详见第二段的第四行)。有家就有情,有情就有爱。这是诗歌表现出来的又一个特征。这时候,在诗歌结构内部,从内涵的延伸中,可以领略到有家、有情、有爱的体现,而且是“永远爱着我们的爱”(详见第二段第十行)。
对 话
邓瑛(德国)
回望告别的那个瞬间
看见一朵野菊正在构思
于是,我写了若干行
即将离开的秋思
我总想知道
那些与我过往的命运
物是人非之间
红尘滚滚
虚空还是星辰
抑或告别与相逢
这是苦春的时候
那个叫孙建军的诗人
发话,说曾经相识
并且也促膝笑语
把当我们老了那首老歌
唱到娱乐尽头的时候
世界就会诞生
数不清的诗人
你可能已经忘淡
现在好不好的寒喧
但我必须想念岁月沧桑
连同你的记忆
所以,不论回眸是春
还是,转身遇秋
猛然的意象
那就是你,还是你
【今音点评】
邓瑛创作的《对话》所透出的诗歌气流席卷忆往年的随意和蓄势,是在于一段“苦春的时候”,诗歌情感的积淀与认真,也就构成了这首诗歌有一气呵成之韵。其旋律流畅于四段连接中,主要突出的是在每一行的尾音处理上,以自然、朴实中体现了诸多音节处理技巧,使得诗歌《对话》的质量,是以每一行意象的质感,来体现细节的直观效果,尤其是第一段的四行相对其它几个段落更是如此。于是诗歌人物的可信度增加了。像这种增强诗歌效果的做法,其中一个技巧是运用了断句处理,比如第三段第二行的“诗人/发话,说曾经相识”等。
窗外的时光
文/ 佩君
你的目光所及
我半寸流年
别捅破那层窗牖的纸片
让不明就里的夜露
慢慢腐烂
我的时光旋律
应该触摸到你的琴键
灯火依然
匿藏于回眸的瞬间
花开无眠
而迷途
却不知道如何复返
2
倘若我是风
一定会乘隙而入
等
在时间之外
一场雨的飘落
成就了永恒
而倘若风也能补缝
推开冬日的寒冷
是否会捕获到季节
交替时的撞碰
倚窗读你
却读不出其中的权衡
【今音点评】
作者用定力和展望来作结构这首诗的底气,于是就把富有个性特征的东西表现了出来,比如,诗歌的切口、视角的转向、甚至还有深入拓展的方法等,把这三项写出来,将有益于其它作者在创作时起参考作用。比如,诗歌的“切入”的设计,能够做到与众不同的是含义和心态的取舍。先看第一首第一行“你的目光所及/半寸流年,”像这样的想法,我们称它为新,由新来反映这首诗歌与其它诗歌的不同。确实,像这样的“切入,”恐怕为数不多。
【开在掌中的繁花笑了】
文/子瞳
为何黄昏
总要摇着酒杯对着繁花送出祝福
原来暮色
总把海市蜃楼托付给各自的深梦
各种欢喜
都会空降于夕阳西下的梦幻之境
因为天使
吻过的祝福会在漫漫长夜中送来
…
【今音点评】
从一个周期的复述角度去认识此诗,是作为互动和使得诗坛不再显得呆板,呆板是指每天各文学群发现在用诗歌互相砸来砸去,砸了半天,不知理在何处的事实,在作为常态化之后,已很少有人对它提出质疑。诗与评是作为互相搭配和互相支撑、缺一不可的伙伴,缺一就是缺腿的认为,至少也已经由来已久,已久就会慢慢习惯。围绕此,沉默与期盼同在,它就像一个女人抱着娃站在自家门口,总希望路人来夸几句。但是,在诗歌的大街上,多半是行色匆匆、擦肩而过的多,对某首诗歌的深度赏析,也只能路过加错过后的叹息不已,很多诗歌客观与内在的优秀,被诗坛上的路人忽视与冷落,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包括大咖、大腕、名家的作品在内。于是,一个人“掌中”有没有“繁花”的认知,从内心深处去体验,会发现有失落的地方。又于是,“为何”也就作为问题,在这首诗歌中被提了出来,但是结果还好,至少在这首诗歌当中就能看到对“空降”的认识,对“闻过的祝福”的定位,比如,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对人的尊重及友好表示等,都是属于“吻过的祝福”的结果,它来源于不同的个体,其特色是发自心底和灵魂深处。
永久的地下党
阿 红 (哈尔滨)
爸爸! 你匆匆的走了,
走出我青春的视线。
我没来得及看你最后一眼,
这是我今生永久的遗憾!
每一年的八月,
丹桂飘香时,
我会愁肠百转,思绪万千……
这一天 :八月二十七日,是你的生日。
可还没等到五十岁的生日,
在那个冻伤双眼的大雪天,
你就丢下我们赴了黄泉。
那年我二十六岁:
哭得天昏地暗,
真想随你同行,
陪在你身边不让你孤单。
那可恶的癌症扼杀了
你未完成的夙愿;
生命过早地终结了,
在那不惑之年,
可惜:从生病到辞世仅仅半年。
爸爸啊!
你每天工作在医院;
却忙得顾不上诊疗、住院!
你开着救护车抢救了千万人的生命,
可为什么没人能让你生还?
我仰望苍穹呼喊:
为什么好人不能平安?
留下的是我写不完的思念。
爸爸!
九泉之下的你还是那么正直肯干?
不分日夜,在不停的奔忙?
为了提神:你还是累了就拼命抽烟?
你最开心的就是女儿给你买烟、
帮你捶捶背揉揉肩!
记得那年 我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你买一条香烟,
久违的笑容又爬上你那张严肃的脸;
这一幕只有我小时候拿了奖状时才能看见。
记得那天,你的生日,
妈妈准备一桌子美餐,
等到半夜你才回家,
你坚持把最后一个病人送进医院。
而你靠在沙发上睡着了、我不敢叫醒你吃饭;
打盆洗脚水,
轻轻地给你把脚洗净擦干,再盖条毛毯、、、
就这样:365天你没日没夜、没假、没节、没年, 随时都准备上班;
你雷厉风行:诠释了军人的风范;
你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救人无数,却从不收患者一块糖,一支烟;
问你为什么?你说:我是党员!你兑现了为人民服务的诺言!
直到你生命的最后一天.
你的生命虽然短暂,可你的人格是那么伟岸!
正直、坦诚、无私、勤勉、甘于奉献。
这是你留给儿女最丰厚的财产,
一生也用不完!
爸爸!明天就是你(农历)的生日了!女儿写给你的诗你能否看见?
我站在黄浦江边遥望家乡:
那丰腴的黑土地、辽阔的北大荒:
留下你们建设兵团战友的豪迈的身影,
你亲手开垦的无垠麦浪,大豆高粱已经硕果累累,丰收在望!
美丽的黑龙江日夜陪在你的身旁! 那簇秋菊还在你坟前怒放!
我的心已经飞回故乡:
在你坟前点三只香烟,
摆一盆你最喜欢的君子兰;
再敬你一杯清酒、尝尝哈尔滨的红肠、、、
安息吧爸爸!
如今妈妈已经陪在你身旁
您们脚下的莲花已经绽放。
每年的八月都会有来自南方的桂花为你飘香;
还有那不倦的夜莺替我为你歌唱!
【今音点评】
这首也是长诗。回顾了在生产建设兵团的日子。把黑龙江的一个地域文化的特征显示出来。比如,“北大荒”。诗歌写北大荒的生活印记,写那个地方的悲欢离合,还写对那里的缅怀等,都和“父亲”联系在一起的处理手法,是作为加强版的面貌出现的,这个加强是指已经有了纪念母亲的诗歌之后的情感延续。并且这还是一个诗化了的故事。多用细节和长句来予以搭配出来的效果就是两个字:诉说。这时候诗歌的风格趋于凄婉和悲凉但不失温度。像这样的处理过程则更加趋于复杂化状态,比如要避开在结构纪念母亲的诗歌文字中的同类项。因为这个作为一个问题,在其他作者创作的过程中有这个现象存在。
贝壳类
罗 林 (上海)
踏着贝壳的路
是因为地砖上的文化
脚书写文字
蜿蜒向前
小时候的梦想
装在贝壳里
纹理清晰
把海的文字涟漪起来
龟,驮着语言
是我上课的桌子
不知何时,我心中
长出了一叶宽厚的叶
有海风吹来的时候
摇电着“贝叶经”
今天,人行道清新明亮
你迎我而来
他迎我而来
我赞美你们的鞋子
希望双脚是眼晴
走过的刻下
走过忘掉
一场春雨降临
还好诗经拓了
还好四库全书拓了
还好煌煌全书拓了
走累了
在无量的石头上
泡一杯龙井
泡一杯大红胞
太湖水上展开叶尖
碧罗春,是朦朦雾气
潮水退去之后
海滩上都是我们脊背
赤裸裸的
深刻的
跳动着阳光的眼纹
光刻着潮水般闪亮的文字
2021.4.6
【今音点评】
这首《贝壳类》讲了一个小人物的朴实与伟大的道理。以第八段三个排比句式“还好”,亮出了人物在大胆前行过程中的谨慎有余,其中道理是出于“小时候”。在这里凸显的是人物的一段历史成长状况,以及其个性、爱好等形成的基础与环境。尤其是以希望在闪烁(详见第十段)来奠定人物成长的发展方向。在诗歌结构中,作者把这些感悟寄托在这十段里面的用意,是感悟和不断前行。其结果是被结构在了第六段的一行“今天”。那么,从第三段的第一行的“小时候的梦想”作为起点,并且与第六段第一行的“今天”相连,也就形成和突出了诗歌人物成长的轨迹,像这样的轨迹只适合于诗歌中的这一个人物而不是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