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史料顾问:祥云
诵读:雪绣冰绮
八、企业文化上档次,丰富多彩助生产
煤矿企业的企业文化,更多的是围绕企业生产造势,如“大战红五月,会战六七八,向十一献礼”等一些临时性的宣传鼓动工作。建国初期的企业文化不得而知,可能都是围绕生产竞赛内容组织的。据说当年煤建处现代京剧搞的不错,还到各厂矿交流过。还听说因为领导偏爱,煤建处篮球打的不错,历经几届都斩莸全市冠军,这些都让煤建人引以为自豪和骄傲。进入八十年代上中期,全国工会系统开始“整组建家”,就是整顿加强各级工会组织,提升工会地位,同级单位配副职,建设“职工之家”提高工人的主人翁地位。
这时期我正调入煤建处工会任宣传委员(包括体育委员和职工教育委员)。当时矿区工会的工作达标方案是:作为“八矿一处”一类达标单位,仅体育一项,每年就要求必须参加全局六项大型活动。当时我还身兼处工会的美工,真可谓是每日忙的不可开交,出外或下基层办事,经常会把三四个事凑到一起办。工作中有时累得感到浑身很难受。抓大型体育活动我是个新兵。比如说运动会,它是由竞赛、田赛和其它如拔河、马拉松等项目组成的综合性运动会,按顺序先借场地、画跑道、借器材、培训裁判、组织十几个单位运动员报项目等等,包罗万象于一人掌控之中,现在都很难想象我是怎么搞下来的。煤建处有篮球赛底蕴,当时还有白立军、卢云鹏、肖德金、大桑等一批骨干,每年都必须组队参加一届职工篮球比赛。附加全局工会干部篮球赛和全局建设系统篮球赛。我对篮球组队训练和裁判工作知之甚少,记得一次全处篮球赛刚开始,就看见一工区主任李云魁带领队员,在运输处篮球场大门外的石头台坐着,经询问,原来比赛程序规定“一败淘汰制”,他们输了一场就完活了。当时我想做为一个生产单位,组织一支队伍很不容易,又是训练又是买队服的,得花多少精力和时间啊?为何输一场就回家了呢?经询问总裁判长高轶欧,他笑呵呵地说:谁有功夫陪他们玩那么长时间啊。至此,我下决心学裁判和组织比赛工作,带着周凤梅去市体育局竞赛科学习,很快拿到了三级裁判证书,后把小周培养成二级裁判,我与她还多次为全处决赛当裁判员。
桥牌是煤建处的强项,我处以叶甫、吴广生为代表的选手曾三次获得全煤系统桥牌赛冠军。在我主抓文体工作期间,为市体育局承办了全国“劲雕杯”、“南宫杯”两次鹤岗地区的比赛,从一楼扛桌椅到三楼布置会场及其它会务工作。连续多年在大年初三,在煤建处会议室举办全市“迎春杯”桥牌邀请赛,故煤建处素有“桥牌之乡”的美誉。那些年矿务局企业文化兴盛,每年春节全局都举办花灯和冰灯展览。我带领大车队几台卡马斯大卡车,到佳木斯松花江上去拉冰,早去晚归小北风大烟炮呼呼刮相当辛苦。一次回来在矿区灯光球场装卸冰,16吨大吊车刮到上方灯架子上,把吊车杆轴“两侧铁罩”撞掉一块,我正在近前指挥吊车卸冰,只听扑哧一声,看到一块小脸盆大的铁重重的砸在地上,我上前一搬没有搬动,司机师傅用力才把它搬走。如果砸到了我头上就殉职了,当时把在场的人都吓了一大跳。为配合大战红五月,在党委副书记刘忠德的指挥下,我还组建过一支文艺宣传队,编制节目到土建、矿建工地演出多场,深受各工区职工的欢迎和好评。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养和锻炼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和才干,为自己组织更大规模的文化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八五年至九零年这一段时间里,应该说是煤建处建处以来文化活动最丰富最活跃的时期,除了桥牌、集邮、球类、棋类等传统项目外,坚持十年的《开拓者》文学创作、李国维美术、马成江书法等活动,在全局也首屈一指,煤建处无愧于是全局企业文化的“桥头堡”,留下了许多值得可庆、可贺和美好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