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坟
文|拙兰
每年春节后正月二十是老家上坟的日子。但这一天往往是兄弟已踏上归程,各奔西东,而且女儿已开学,往往不能成行。多几年了,只有姐和她的家人去坟上添新土,供香烧纸钱,表达到已逝亲人的思念和缅怀。今年一合计,提前几天,一起去坟上奠拜下。尤其是母亲的坟,虽然知道已不能相见,但对她的思念绕梦间,魂相牵。她是我们不忍避及的话题,似乎一直慈笑着,没有离去。
我和弟下了车向老家走去。一路上青麦已绿,过桥时洛河水已不湍急,而且已有新修的洛河岸已见端倪。路上还有车停下来,好心的要捎我们一段。我以为是弟的同学,忙说马上到了,不用了。现在我们村的公坟已由原来荒窄的生产路拓宽为一条新修的路,而且家乡的变化已日新月异。母亲的坟就在风水之上的西北角,望眼即见,这也符合她爱热闹的心性。只是一想到她不及老态便离开我们,无福消受这好日子,常让人不知悲从何来。
我们在茅草地上坐下,取出金箔叠元宝,姐去取铁锨,拿香,纸串和鞭炮。整顿完,开始依次在爷爷,奶奶,妈妈坟头放纸,添新土。只是坟上长的乱树枝茬很硬,放火烧,还它一片净。放上点心,牛肉,水果,插上三柱香,开始烧纸钱,元宝,正午的太阳热辣辣的。开始磕头跪拜。女儿还先合手默哀下,方跪下。在母亲的坟节,她不计较儿女的失礼,不能每年看她,也知道自己这只是释放一种情绪和念想,是不能多说的,怕都失控,把对她的哀思,要说的话都埋在了心里。泪盈眶,心欲滴。那种悲怆与荒凉是不可形容的。失去了母亲就如同失去了全世界,和那位最爱你的人。
像今天这样,静静地站着,如此努力的克制,心底的对语,只有这样才是近距离地接触的气氛。那个乐观慈祥的她终是离去了。捕捉那点回味,遥寄的是哀情。而如果在上坟那个日子,全村出动,人头攒拥,那种感受是不同的。太热闹了,太喧吵了,久不见面的人还要打着招呼,最后的鞭炮声还要此起彼伏,那种场面距离自己的想象太远。也是人们看淡生死,只是尽下对先人的应有怀念。在豫东地区,他们往往是除夕夜熬年,到二三点去坟地看看,告诉已逝的亲人念想,开始挨家挨户的拜年,并不觉得这种哀喜有失违和,已觉得很自然。
看了该看的先人,在回返的路上,和弟殷殷而谈,更希望他早日在异乡安定下来,免得惦念。以前觉得失去老人是别人的事情,并同情他们的不幸。当自己面临这一天时,是这样的悲恸,绝望,难以接受,岁月如此匆忙,只好一声叹息,但愿衰草和衰老是一种常态,能孕育出希望所在……

作者简介:拙兰,河南洛阳人。业余喜欢码字读书,作品偶发纸刊,微信公众号。生活简单随意,内心自由丰盈。只是想,有人可伴,有书可读,有荫可蔽,有暖可取,人生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