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党育人 培根铸魂
——榄核镇委党校以“四个注重”推动党员教育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是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故乡,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2021年,榄核镇委党校在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为党育人,培根铸魂”为统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实际,致力于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方式,注重培训管理,注重硬件、软件建设,注重教学效果,注重咨政献策,开展一系列高标准、高质量活动,切实提升党员教育培训实效。

榄核镇委党校现场实景
一、注重培训管理,夯实“压舱石”
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为细化实化年度培训任务,结合区、镇的中心任务和全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榄核镇委党校按照每季有专题、每月有培训的要求,通过充分调研、科学合理制定2021年培训工作计划,明确“理论教育更加深入、党性教育更加扎实、专业培训更加精准、知识培训更加有效、培训体系更加深化”的培训目标。创新工作思路,教育培训主要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培训、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培训、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培训、党建工作专题培训、形势政策教育等6个专题进行,确定了党员干部常态化培训、人民群众按需分类培训的工作原则,不断拓宽培训对象。经统计,榄核镇委党校每年培训党员干部和群众超过3万人次。
为切实严明学风学纪要求,榄核镇委党校不断完善学员管理制度,明确学员考勤、请假、签到、调训通报等规定;加强学员反馈制度,优化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案,定期收集学员对授课老师、授课题目、授课内容等意见反馈,不断改进教学质量。加强培训纪实管理,建立学员培训档案,将学员培训情况与公务员、事编年度考核,村居书记抓党建述职,农村绩效百分制考核相结合。

榄核镇委党校在举办优秀
中青年干部职工培训班开班仪式
二、注重软硬件建设,筑牢“主阵地”
今年以来,在大抓基层 的鲜明导向、大力推进镇街党校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榄核镇委党校进一步强化硬件和软件建设,目前已建设有榄核革命历程展览室、多功能室、培训室、会议室、图书阅览室、书画舞蹈室、谈心室、曲艺室等,音响、投影仪、电视、空调等设备齐全,教室可同时容纳100人开展教学。同时,不断扩大校区范围,在军为培训基地、冼星海艺术创作中心、牛角村兰花基地、绿村农耕世纪研学基地设立4大各具特色的分校区,达到每天可容纳1000名学员、可提供食宿的培训能力。

农耕世纪研学基地 现场实景
发挥镇内24个村(社区)党组织分教点作用,为基层党员“送学上门”,有效打通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的“最后一米”,让因身体原因难以参加党组织生活、党内学习的老党员,享受履行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感受党组织的关怀;面向镇内学校开展“童心向党”启蒙党课,组织“两优一先”宣讲团,结合榄核元素,以视频浏览、歌曲演唱、游戏互动等形式,生动地为学生“送学入校”,培养学生爱国情怀。2021年以来,镇委党校共为约100名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送课入户;为近1000名学生开展爱党爱国教育。

榄核镇委党校为基层党员“送学上门”
建立涵盖专家学者、机关干部、优秀书记、乡土能人等的强大师资库:一是建立专家学者梯队,聘请“外来名师”。对接省、市高校和广州市委党校讲师库,引入了近20名教授(副教授)宣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章党史、党规党纪的优秀师资;二是建立机关领导干部梯队,加强“内部挖潜”。聘请10名镇属机关领导干部,从贯彻落实区委、镇委工作部署、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等实践经验解读初心使命;三是建立党支部书记梯队,形成“领头雁阵”。邀请8名获得区、镇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分享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综治维稳、环境保护、河涌整治等工作的经验;四是建立乡土人才梯队,拓展“乡土师资”。将镇内的乡土优秀人才、各级“好人”请到“家门口”,开展“身边人讲身边事”,树立榜样的力量。目前兼职讲师2名,分别是中国作协会员、榄核镇文联主席谢克忠,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执行秘书长、榄核成校校长郭锦生。
镇委党校聘请“外来名师”
宣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注重教学效果,做好“贴心人”
榄核镇委党校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的方针,每年都深入田间地头、企业一线摸查党员群众的学习需求,听取办学意见。紧贴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发展前沿,积极总结党校的教学规律,设计了“户内教学+户外考察”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新平台新手段,开设情景教学、现场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音像教学等培训方式。
在培训内容上做到“四个重视”:一是重视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培训。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以“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为方向,不断活化党史学习教育形式。今年以来,榄核镇共向下辖基层党组织发放教材26420册,邀请专家学者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党史学习教育培训35次,全镇128个党组织开展学习教育近400次,累计超8000人次党员参加学习。全面开展党员大轮训,榄核镇委党校聚焦普通党员,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各村(社区)为培训主阵地,通过邀请省、市高校教授直接到村(居)授课,让党员在家门口便可参加培训。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党员大轮训20场,共计1700名党员参训。开展2021年入党对象暨积极分子培训班,切实提高党员后备队伍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保障党员发展对象质量,共计93名学员参训。二是重视时事政策和重大会议精神的学习培训。每逢全国、省、市、区重要会议、国际国内重要事件,榄核镇委党校都及时跟进,聘请专家进行深度解读和辅导。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召开后,镇委党校立即启动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培训2场,并要求镇领导班子成员到各个村讲授党课,切实做到全覆盖学习,尽快学懂弄通。三是重视挖掘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方面涌现的先进个人和感人事迹作为“活教材”。2021年7月,榄核镇深入挖掘先进个人和感人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汇编了“两优一先”表彰对象事迹材料,大大增强了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四是重视业务知识培训。针对新上任的村(居)“两委”成员,结合实际,以会代训,先后举办了任职培训班、财务知识培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拆违治水、网格化管理、旧村改造、食品安全和企业安全生产等培训班35次,培训3500人次以上。

榄核镇委党校深入挖掘
先进个人和感人事迹作为“活教材”
在培训形式上,做到“四个结合”:一是理性教育与感性教育相结合。除课堂授课外,还组织党员干部到红色资源丰富的革命地区参观学习,增进对党史知识、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理解。二是正面灌输与寓教于乐相结合。“七一”前夕举行征文比赛、重温入党誓词,“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授仪式。机关事业单位和村居党支部还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知识竞赛、卫生大清洁等集体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教师面授与“线上党校”相结合。开设“线上党校”,打造符合基层口味的“指尖课堂”,围绕党史学习教育重点推出“党史百年天天读”等栏目,今年累计推送党史故事、历史人物等学习内容30多篇,方便党员群众随时随地开展党史学习,增进互动性、增强灵活性和增加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四是传统教学与创新教学相结合。创新打造“流动党校”,由基层党支部书记连同党员群众“流动”学习,软弱涣散村“流动”到党建强村学习,集体经济发展薄弱村“流动”到经济强村学习,环境落后村“流动”到美丽文明村学习,通过看对比、找差距、谋发展,充分调动党员和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形成发展共识。创新打造党建大喇叭“有声党建”宣传学习载体,在24个村(居)设立445个大喇叭,引导党员群众学习党建知识、农技知识、好人好事等,让党的声音响彻基层“最后一米”。创新教学方式,开设“光影课堂”,抓住重大时间节点,安排党员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如组织党员群众观看《周恩来回延安》《金刚川》等爱国主义教育片,创作并首演了反映冼星海生平的大型诗歌剧《大海的回声》,以文学创作、作品朗诵和歌舞表演的方式,深化广大党员干部初心使命,做到既“接地气”,又“提气神”。

创作反映冼星海生平的大型
诗歌剧《大海的回声》 并于7月29日首映
四、注重咨政献策,打造“新高地”
镇委党校立足师资和科研优势,组建了由党员领导干部、“土专家”、“田秀才”等组成的党建智库,大力开展基层党建课题研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基层党建经验,不断为镇党委、镇政府建言献策。今年以来,共组织召开党政咨询座谈会7场,输出党建课题项目4个。比如,党校学员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全镇集约农业缺乏机制的保障及政策的支持,群众对土地流转认识不够及集约的意愿低下等问题,形成了约5000字的调查报告,提出健全完善农业集约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及宣传力度的建议。今年3月,镇党委、镇政府出台《榄核镇现代农业增量提质扶持实施办法》,每年预算300万元,加强土地集约和土地流转, 鼓励建设特色农业园区,打造农耕水乡新乡村示范带。
湾区潮涌风正劲,星海精神催人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榄核镇委党校将立足榄核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绿色禀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致力打造成为辐射广州、影响大湾区的优秀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
(刘付云 刘楚霞 冯伟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