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韭菜花
遁魔
处暑刚过,涿鹿的街市比之前更热闹,物产丰盛,人众辐辏,洋溢着北方的秋实充盈。这时节,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瓜菜中,有两样东西悄然登场并迅速增多,宛然初秋市场的主角,它们就是小白菜和韭菜花。小白菜我们介绍过,作为大白菜的雏形,以其脆嫩鲜亮的身姿骄人,然而因为一时间大量充斥,其卖价与其身价极不相称,甚至被农家直接抛弃在田野里。另一种就是韭菜花,也是货真价实的时令鲜品,仲秋之后,韭菜花便销声匿迹,过期不候的。
相较于“稀巴烂贱”的小白菜,韭菜花要稀罕和金贵的多。传统上,盛夏的韭菜不怎么招人待见,任由其疯长可也。处暑前后,韭菜老了,抽出花梗,结出花蕾来,就是这含苞待放的状态,正是摘取韭菜花的时候。要是听凭其开花结实,就制作不出地道的韭菜花了。
作为“小菜”,韭菜花的成品其实应该叫做“韭菜花泥”或者“韭菜花酱”,但都不够妥帖,因为它不像传统的酱那样细腻。韭菜花的传统做法简单,将花朵洗净,放在盐罐子、石臼里捣,也可以用碾子碾压,用砧板和菜刀剁碎,成品大都没有完全成粉末,而是残存着许多纤维。为了保鲜,韭菜花里要加入足量的盐;为了中和味道,让它口感更好,其中还可以掺杂一些味道清甜的果子,来调剂和中和它激烈的气味。所以,一般来说,韭菜花的咸味重,堪比北方的咸菜。而其特别的味道是辣,微微的辣,刺激的辣,地道的辛辣,完全不同于辣椒,是中国古代所谓的辛辣物味。韭菜花气味馥郁浓烈,辣的滋味,不够热烈却足够冷僻,食用之后回味绵长,爱之者,得意于余味无穷,恶之者,反感其腥膻不去。
上佳的韭菜花的色泽是翠绿的,隔着玻璃瓶壁,素雅的,绵密的,润泽的,真的翡翠一般,连它里边的丝缕和裂纹都清晰可见;打开盖子来,倒在瓷盘里少许,宛然碧玉堆砌在玉盘上,煞是好看。当然,如果保存不善,那样貌就不敢恭维了,颜色变黄,色泽暗淡,气味发酸,大失韭菜花的本味的。正因为韭菜花“保鲜”乏术,老百姓就只好拿盐来呵护它镇压它了,咸当然是不可避免的。韭菜花的咸度,其实是和它自身的腥相相得益彰的,两种口味都不适合狼吞虎咽,都弥足珍贵的。
饮食习惯使然,生活传统使然,北方人,尤其是草原人,还有北京人,几乎无不喜欢甚至嗜好韭菜花。在草原人看来,韭菜花就是羊肉的绝配,无论是涮着吃,还是煮着吃,抑或烤着吃;而北京人的许多汤汁小吃中,几乎都应该有韭菜花的加持。而至于北方的各种肉食面食,一遇到韭菜花就算是醍醐灌顶了,那滋味,会陡然升华的。
古来,国人没有什么食用花朵的习惯,平民百姓吃的花其实不多,我知道的传统的“食花”,无非黄花、玉兰、榆钱、槐花……入药的以及“融身脂粉”的除外。也就是近百十年来,西风渐盛,古风激扬,在人们的附庸风雅和标新立异中,几乎所有的花朵都进入了肴馔,摇身一变成为“个别”而又精致的美味佳肴了。而这些时尚时髦的保健食品,大多花哨靓丽,还被赋予了各种功效,加注了许多秘密,好看是必然的,爽口是一定的,但风味如何,就不好评判了,怕是蜂蜜和香料的比重更大吧。
我有韭菜花“癖”,对韭菜花可谓情有独钟,居家自然少不了,出差旅游也要带着。因为外边未必有,而即便是侥幸买着了,也基本上不地道。我的韭菜花是自己加工制作的,不但满足自己的口腹自役,还要给亲朋显摆,给他们分享的。我说我的韭菜花本味而地道,那是毫不吹嘘的,饭店里、超市里、市面上的,绝对不如咱的鲜美,拿来馈遗相好,虽难逃“芹意”的嫌疑,但还是拿得出手的。
买过两次韭菜花成品——姑且叫做韭菜花泥吧,一边区分花朵和食物——两次的境遇和感受不啻天渊之别,让我品尝了截然不同的“人间滋味”。第一次是在坝上,盛夏的坝上已经转凉,昼夜温差明显,韭菜花“提前”开放了。在一个景点附近,看见小摊上陈列着许多特产,我驻足浏览,玻璃瓶里的碧绿吸引了我,我知道,那是新近做成的韭菜花泥。听说价格实惠,我当即买了一瓶。中午,我带着它去外边用餐,意外地享用了它出奇的美味。回家之后,几乎每饭比要佐以此物,没多久它就罄尽了。
秋后去清西陵游玩,又一次邂逅了这珍馐,基本同样的价格,只是容器小了一点,汤汁充盈了一些。不过,我没有讨价还价,爽快地慷慨解囊,买下两瓶,满怀期待地登上归程。当晚,选购了一些羊肉熟食,我迫不及待地要享用这人间至味。我还跟老婆吹嘘,羊肉蘸韭菜花,再美不过了。回到家,排开阵势,拿出美酒,只等老婆端上碟碗,就要大快朵颐了。
“稀,没味。”老婆呈上稀拉的酱汁。
我端起来闻一闻,摘掉眼镜端详了一阵,觉得奇怪,就蘸了一筷头品尝:“哪里是什么韭菜花,分明就是韭菜叶子,烂菜叶——你尝尝。”
老婆抄起小勺,舀了一些放进嘴里,咂摸几下,皱眉:“死咸,根本就没有花,全是叶子。”
“龟子……拿它炒鸡蛋吧。”
“快算了吧,倒了得了,再吃出点毛病就赔大发了。”

作者简介:许茂生,男,笔名遁魔、洗耳翁等。河北省涿鹿县人。县文化局工作。已出版多本作品集。张家口京畿民间文化研究会理事。涿鹿民俗文化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涿鹿收藏家协会理事。涿鹿秧歌角研究会理事。热心于推广和研究本土文化。文笔优雅细腻。非凡中国艺术社团特邀嘉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