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评:今音,王荣根,中华知青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曾获《上海文学》小说奖赛二等奖、知青文学长篇小说奖赛一等奖。
按收稿排序:木子(香港)关敏仪(香港)陈华美(新加坡)水央(美) 闲情泰叟 田野的风 阿红 李爱华
四川路桥邮政局
——给上海
木子(香港)
诗人写了一首诗
关于上海的虹口记忆
诗说:那儿的空气充满甜蜜
诗说:满街的梧桐都是情谊
我想起那一年的
鹅毛雪还有四川路桥邮政局
英伦古典的大楼响起了钟声
赫尔墨斯和丘比特挨在一起
满街的梧桐都是情谊
那儿的空气充满甜蜜
关于上海的虹口记忆
诗人写了一首年少的诗
我以为爱我的你
一直就等在罗马柱的旁边
不知所有的爱情都会消逝
直到在人海中不见了彼此
只剩下古老的钟声在时空中响起
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咚咚咚,时钟响了十二下
水晶鞋的故事只属于王子
(独白)
这些年你去了哪里
说起来我有点想你
后来你还好吗?
我……只是有点想你
还有那一年的自己
【今音点评】
木子这首《四川路桥邮政局》好像是在横浜桥那边也有一个邮政局。这是一个地标性建筑,在上海虹口一带。一讲到虹口的历史,自然会想到那里曾经是日本人租界。这也是“虹口记忆”里的一种。诗歌中的“鹅毛雪”也或许是在那一年的三月份,很奇怪,上海的三月在历史上曾经也有下雪的历史。这时候,诗歌所存在的唤醒意识,也会像“梧桐”那样,充斥着读者的脑海,尤其是去过那个邮电局的人更加会触景生情和记忆犹新。这是题外话。
这首诗甚至还有一个扩张义在里面,它就是被置于诗歌第五段第一行“只剩下古老的钟声在时空中响起”,这也好像是邮政大楼上的钟声,但是它和横浜路桥的那个邮政局是什么关系,好像还要打听一下。这些都是题外话。当再次回到这首诗歌里面来看,比如这首诗像爱情诗,也像一个历史典故诗,甚至,更像一个上海地域文化浓厚的故事,如此等等,包括猜测、怀旧、缅怀和纪念在内,这首诗歌的基调呈上扬态势。写了一个历史与爱的尺度关系。
祝福,我的祖国!
关敏仪(香港)
紫荆绽放 海港芬芳
海浪拥吻 五星金芒
我伫立在维多利亚港湾
迎着飘扬的五星红旗
心如香江奔涌的波浪
在东方之珠一瞥一捺
写下从血脉里汩汩流淌的诗行
荆棘中跋涉,惊涛中起航
血与火洗礼,生与死考验
五千年漫漫征途
七十一年的风雨兼程
擎起亿万子民苦难的双肩
撑起中华魂的脊梁
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自强不息的大地母亲
历经万千挫折
依然以雄狮般的气魄屹立东方
大潮奔涌,大国泱泱
号角声声,红旗飘扬
引领中华儿女
劈波斩浪,石破天惊
熔铸沧桑巨变的不朽丰碑
当大地痉挛
你星夜兼程翻山越岭与死神赛跑
当洪魔肆虐
你舍生忘死架桥登舟迅疾驰援千里江堤
当疫情告急
你率领最美逆行者点燃生命的信心和希望
是你,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是你,书写一页又一页神奇篇章
是你,奏响一幕又一幕生命乐章
中国速度 中国力量
中国精神 中国担当
汇聚成中华儿女的骄傲与自豪
祖国啊,我伟大的祖国
我挽起你高山大海的臂膀
我心跳的节奏与你同频共振
我和祖国共成长
此刻我举起醇香的美酒祝福你
我要用铮铮的铁骨捍卫你
我要用嘹亮的歌声传颂你
因为有你,山河无恙
自信的源头,赋予我们力量无穷
【今音评论】
这首诗歌五段四十三行,它的诗核就在于“因为有你”(详见第五段第十一行)。所确立的是一个明辨是非的标准。这个标准在诗歌里面立得非常清晰,毫不含糊。这是诗歌旗帜鲜明的特征。诗歌为了突出“因为有你”,用四段来进行铺垫的方式,突出的是哲学的辩证。它所面对的是一些生在福中不知福的人而言。于是,诗歌有一个知福、惜福的观点表现出来了。这需要去用心去品其中的味道。像这样的味道,在诗歌里面就是通过第一段至第四段的铺垫来完成。这时候,容易使读者对这首诗歌会反复看,比如看诗歌人物的思辨过程和思辨的力量,那么,像这样的力量方式,为什么有的人不具备。在诗歌当中,也可以作为一个侧面提出来的问题,可以继续探讨。比如,探讨“因为有你”;也可以探讨“山河无恙”的具体表现等。这一切,都“因为有你”,所以,我们感到幸福!
老 屋
文/陈华美 (新加坡)
与曾经的人间一样,周身皴裂
就连遗漏的阳光有时也有点摇晃
蒲公英,苋菜与蔬菜瓜果
一起努力加固老屋
也拴牢着我们的记忆
我的文字竟然不约而同地列队
门前的河水与以往一样弯曲
老屋的目送也是弯弯的
老屋的炊烟也是弯弯的
只是婆婆一直祭拜的香火
是笔直的
通往老屋那条多少年以后的路
依然是笔直的
【今音点评】
这首诗歌所倡导的团结精神,是以诗歌所摄入的意象,从悟其内涵的角度切入并且是有探究的。固守的方法之多,已经层出不穷,它已经涵盖了各个领域与学科。这是从诗歌暗喻当中所体察出来的。这也是诗歌能够具有广泛性的原因之一。之二是指对诗歌人物的领悟手法不同一般,比如诗歌第一段第一行的切入语“与曾经的人间一样”,那么,不一样的又是指什么呢。比如,固守的方法等。
这时候,就要对诗歌像作这样的结构和对事物作这样的诠释,它的作用和内涵,是一边起别致一格的作用,一边在开拓诗歌的内涵深度也不断实践,从不断的实践当中来分析和比较自身的纵向发展轨迹。那么,这首《老屋》也是作者诸多作品当中的一首。而这一首除了倡导团结以外,另外还有一个如何团结的方法在内,它也被结构在了诗歌的第三段的第二行,“就像婆婆精心种植的那些整齐不一的花草与四季青。”需要关注的是这一句以长句形式从中所突出的人物情感是一气呵成。
乳 牙
水 央 (美国)
儿子走过来
手里捧着
一粒刚脱落的
小小磨牙
象捧着一颗珍珠
他让我妥善收藏
我问他是否快换完了
他说还有一些
如果
一付完整的乳牙归还
是不是就有
另一种方式
拥有他童年的
星河轨迹?
【今音评论】
像这首诗歌的风格和杂志里的其它诗歌的区别在于口语化。如何适应像这样的诗歌节奏,从中去评出它的新意,也是对评论人的一个考验。一个是诗性,另一个是潜在的语言张力。这时候,主动贴近人物的语境,并且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作新意的挖掘和欣赏。比如诗歌的场景显得有点冷与静。冷于毫无烘托的人物直接描写,颠覆了传统的诗歌写法与技巧的一贯制所谓的经验。这是需要从中去探索和研究的地方。比如诗歌第一段的第一行“儿子走过来”。针对这样的诗歌语言,它其中的诗性,首先是母亲的视角和经验从中流露出来,流露出感叹和希翼的说法,是母亲的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
还不了的母亲债(母亲节特写)
文/闲情泰叟
我老了吗?
经常眼泪婆娑,
念叨妈妈,
尽管妈走了近四十年。
妈妈苦水里泡大,
庄稼人家里成长。
她耗尽生命,
养育了四个儿女。
为了不让我出世即夭,
妈妈烧香求佛,
砍锅做法,
把我从死亡线上犊回。
家境贫寒,
妈妈说儿子不能没文化,
那怕揭不开锅,
也要送大毛头上学。
三年自然灾害,
我把校歺米饭带回一半,
本想孝敬病倒的妈妈,
她却一粒不剩,
分给孩子们吃。
自己喝着,
无米无油的菜汤。
妈妈得了青紫病,
我在床头恸哭,
妈妈摸着我的头,
深情地说:
家里缺少劳动力,
很难养活一家人,
你是老大,
不要怨我让你停学。
为妈妈,
为这个家,
我乐意辍学了,
妈妈却躲在被窝里哭。
从此我发誓,
做个男子汉顶梁柱。
妈妈教我农活,
争工分我一个顶俩。
妈妈送我参軍,
我在熔炉里百炼成钢。
一九八三,
妈妈患绝症离世。
我欲哭无泪,
心里滴血。
虽然我已当上镇长,
没有钱送妈妈去大医院。
总以紧张繁忙作籍口,
没有多陪妈妈,
熬过生命的尽头。
妈妈,
我欠你的爱,
欠你的命,
这辈子还不完,
要还你不在。
妈妈,
我只能用良心,
回馈您的慈善。
用普世,
展示你的愿望。
让你的伟大灵魂,
飞往新时代,
护佑子孙,
兴旺!
(2021年5月8日母亲节)
【今音点评】
这首长诗六十四行。讲了一个诗歌的求解与已解。诗歌一气呵成的功能,可以影响到读者对欣赏的连贯与亢奋。至于后者亢奋的说法好像和这首诗歌的主旨不大符合,而其亢奋的特征是指诗歌的只有这么一个段落的摆法,能够足以引起读者的思考。比如思考带有东方文化底蕴的第八行“烧香求佛”。它以常见、常态、常时,在很多人的生活当中,甚至把它作为了精神支柱的唯一性来对待与实践,反映了一段历史时期内的底层人的普遍命运。于是诗歌在无意中提出了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比如,求解与已解。
求解是诗歌提出的问题,它表现在诗歌的前半部分,也就是前四十行。而已解则体现在诗歌的后二十四行。从诗歌的对称上看,略微不均,而从诗歌的内涵铺垫上看,突出的是国家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的艰难与曲折,像这样的变化具体落实在诗歌人物身上,是指参军以后。
傍晚,我在磐龙湖
文//田野的风
我在磐龙湖行走
看着低卧的小草和更加低矮的湖水
莲花山啊,总是那么执着地站着
默默无声。也默默托起的是一片蛙声
像卧佛寺里溜出来的禅音
在一遍遍咏唱
西边的落日红着脸
悄悄的走过
嗯嗯
莲花山依旧耸立着
【今音点评】
《傍晚,我在磐龙湖》着重在于一个善于发现。以向下的眼光,打动和策应了那些所谓的高者。其中还有一组人物,诗歌里面一共有三组人物,所谓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结构关系。但其中也有个可变因素与意识在内,它好比三角形的变形法。类似于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互变,这个关系就类似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像这样含有哲理的关系,容易形成诗歌的骨架和内涵的支撑。于是诗歌的生命也就诞生了。
母亲的七月是绿色的
阿 红
这一天永远留在了过去,那个飘雨的七月
那个断肠的早晨~
母亲一个人走了。
去了天堂,父亲在哪里等了好久…
有父亲的天堂,就应该是母亲的故乡吧!
晨雾迷离时,那片月季花在微风中荡漾,
细雨飘洒时,那朵莲花正悄悄的开放…
一生都活的精致,
活的浪漫,活的潇洒,活得自在,
这是一种禅意的生活,生命的极致!
一生慈悲,一生友爱,
乐于助人,乐善好施
这些是母亲的遗产
一生也享用不完…
你说忘了吧!
过去的都已经远了。
我说哪有过去,哪有未来,哪有现在,一切都是梦幻泡影…
记忆里
母亲的七月是绿色的,也是虔诚的。
故乡的牵牛花漫山遍野,故乡的麦浪摇晃着希望。
故乡的风是那么的干爽,故乡的河是那样的安详。
妈妈,你走了以后,
我就一路向南,
再向南,
到了这世界的南方…
妈妈,我知道你一路向西
再向西
去了佛国天堂!
七月流火,我的心已不在流殇。
忧伤,只是弱者的凄凉,
强者总是捍卫真理
向未来展望!
阳光总是在你头上,在你背上,在你看见和看不见的地方…
有阳光
有爱
有雨
这世界就没有凄凉
同样在夜晚,在困惑时,在孤独处也都有月光,星光闪闪发亮…
往事不堪回首
只在往事的背后画一个圆
把所有过往
清零。
2020.7.4
【今音点评】
诗歌采用矛盾体的手法首先结构在诗歌题目当中的“母亲”和“绿色”,这时候也容易把诗歌场景中的“七月”淡化而退至幕后,而诗歌幕前的是“母亲”。我们把这样的操作看作是无意识也好,有意识也罢,但不会妨碍欣赏这首诗的任务。然而,这首诗歌所肩负的任务是继承两个字。这个继承也是诗歌的内涵,被淹没在各个段落当中而趋于强化甚至于根深蒂固。由于了解了诗歌的内涵与主题之后,这时候就诗歌形式来讲,也像诗歌题目“七月”一样,被悄悄退至幕后。像这样的目的存在,也是为了把“妈妈”的精神继承趋于完整,这个完整在诗歌的表达中就是每一个意象所指背后的含蓄或深沉。它就是母爱的力量。
雪 芹 面
李爱华
那年,一碗雪芹面,打开了
我们的婚姻之旅,每天早晨
心无旁骛,直奔这个滋味
世博园的阳光在不同语言和肤色中
穿梭,我们拥抱着青涩,与曹雪芹
以及红楼里的人物窃窃私语
弄堂里巷走出了十里洋场的步履
朝花夕拾,一座座拔地而起的身姿里
遍寻那个早晨,那碗流年
发现,东方明珠抛出一束光阴
夜色里的外滩,如一纸剪影
欲拒还迎
世纪大道走出来的陆家嘴
像一位新娘,托举起一路目光
一种滋味见风就长
2019.9.29
【今音点评】
《雪芹面》以切口小、以点题手法的合并使用,得以使诗歌的主题,在铺垫的方向感上,没有发生偏差或者是移位。具体的是“雪芹面”和“世博园”能够联系在一起的原因,已经清楚了。 这个路径由第一段第三行的“直奔”所概括。一旦和“世博园”共同结构到诗歌里面,分别把两个一大一小的意象,得到了连贯,并从中也挖掘出了诗歌的内涵,是在于第二段第四行的“弄堂”和“十里洋场”的这么一个历史现象引人关注。于是诗歌的背景得到了充实,而充实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诗歌把上海的变化,用点滴的寥寥数语,把它描摹出来。作为诗歌人物的感受,作为见证都市发展的变化,将传统的“一碗雪芹面”看作是诗歌升发的基础,接着用第三段至第六段来对它进行拓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