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冰点时评文章的点评与判断】时政文化心观天下(242)
文/张有清
图/作者提供
隶属于共青团中央的官媒中国青年报,近日发出“冰点时评”文章指出:
中国大陆正在进行一场大型政治变革。文章称,美国正通过“中国内部的第五纵队对中国发动颜色革命”。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已经开始,不仅资本圈,也不仅娱乐圈,不仅要摧枯拉朽,而且要刮骨疗伤。
文章强调,从蚂蚁上市被叫停,到整顿经济秩序、反垄断,到阿里被罚182亿元和滴滴被查,到北京隆重纪念建党100周年,提出走共同富裕道路,以及最近对娱乐圈乱象的一系列整治动作,显示中国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从经济领域、金融领域、文化领域到政治领域都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或者也可以说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文章称,这是一次从资本集团向人民群众的回归,这是一次以资本为中心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变革。因此,这是一场政治变革,人民正在重新成为这场变革的主体,所有阻挡这场以人民为中心变革的都将被抛弃。这场深刻的变革也是一次回归,向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回归,向着以人民为中心回归,向着社会主义本质回归。
文章说,资本市场不再成为资本家一夜暴富的天堂,文化市场不再成为娘炮明星的天堂,新闻舆论不再成为崇拜西方文化的阵地。因此需要治理一切文化乱象,建设鲜活、健康、阳刚、强悍、以人民为本的文化,需要打击资本市场上大资本操纵、平台垄断通吃、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引导资金流向实体企业、流向高科技企业、流向制造业,当前正在进行的从治理培训机构、学区房开始的治理教育乱象,让教育真正回归平民化、公平性,使普通人有向上流动的空间,未来还要治理高房价、高医疗费,彻底铲平教育、医疗、住房三座大山。
此外,需要切实解决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的问题,共同富裕是要让普通劳动者在社会财富分配中能够获得更多收入。这次变革将给社会带来一系列新的气象。
文章还称,当前中国面临着越来越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美国正在对中国实施越来越严厉的军事威胁、经济及科技封锁、金融打击、政治及外交围剿,正在对中国发动生物战、网络战、舆论战、太空战,力度越来越大地通过“中国内部的第五纵队对中国发动颜色革命”。“当前中国正在发生的这场深刻变革,正是为了应对当前严峻而复杂的国际形势,正是为了应对美国已经开始对中国发动的野蛮而凶猛的攻击。”
点评与判断:
李光满老师的【冰点时评】大方向把握准确到位,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有站位高度。但有的判断有点过左了。中国目前采取的系列整治行动,只是对极右倾向的一种纠正,对资本无序发展的一次纠错,对娱乐教育,伪娘文化,学区房乱象的一次整顿,并不会改变改革开放的方向,甚至是人们担心的那样逐渐走回固步自封的老路,中国并不会否定市场经济,重回计划经济模式,中国仍然是资本健康发展的合适土壤,中国为民族经济发展的资本大可放心,在中国的土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与才华。中国更不会实行全面市场经济,走向西方倡导的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之路,从而失去政府掌控经济市场运行节奏的能力,让中国大陆资本泛滥,无序乱行。而是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以更加健康的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两翼并行,促进中华民族的振兴与发展。
一年来的系列行动,其目的是强化中国共产党在这场百年未有大变局中的领导与掌舵作用,校正航向,以利前行。这与反【颜色革命】与【和平演变】无很大的直接关系。当然,筑牢对这两个干扰的防火墙,应对外部势力,应对美国的合纵战略围堵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与历史使命。
中国大陆不会出现香港动乱式颜色革命,一纸国安法便搞定了香港颜色革命势力,大可放心中国会按照中国既定发展战略前进。资本仍然是资本,但马云们,大佬们,饭圈们,媒体们,必须在法治的架构内发展壮大,必须按照中国的指挥棒合奏,而不是按照外部势力带节奏式的指挥起舞。
这不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会搞劫富济贫,中国搞的是宏观层面的共同富裕,引导资本向正确方向前行。保护个人私有财产,保护法律范围内获得的资本利益是国家的责任,目的只是让资本在中国大陆健康发展。但对于资本的出圈乱拱将会予以警示。
中国不会搞摧枯拉朽,刮骨疗伤式的政治经济社会革命,中国要的是国有经济模式与市场经济模式的健康快速发展,两翼齐飞!
(2021年9月)


张有清: 男,汉族,江西省宜春中学高级教师。对古诗词,现代诗歌,小说散文,时政评论均有涉猎。诗歌曾入选《南吟北唱》诗集。在《中国诗歌网》《世界诗歌联合会》《华人文艺联盟》《中国现代诗歌文化传媒》《中国现代诗歌文化传媒黑龙江总社》《中国现代诗歌文化传媒山东总社》《江西一道琴棋诗书画总社》《江西云裳文学社》《江西诗声》《宜春诗词》《宜春市曲赋学会》《袁河茶话》《诗艺国际》《兰馨文轩》《蝶舞霓裳诗书画社》《诗意文韵》《诗码头古韵悠长》《都市头条扬歌文学社》《都市头条莲叶之珠文学社》《中国新梦文化传媒》《今日头条微头条》等网络平台发表诗歌五百余首,被诗歌平台专业朗诵者朗诵诗歌散文政论一百余首篇,编发中短篇小说若干篇,发表“文化时政心观”评论四百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