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过春节,老家有一个重要的特色风俗是行人情,大家通过这个往来习惯加深了亲戚们之间特殊的情感和记忆,这是记忆中春节期间老家几乎唯一的最重要的群体性传统社交活动。它完全占据了老家人从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期间几乎所有的白天时间。
因为没有其他的交通工具,不论天气如何,所有人走亲戚全靠步行。这期间乡间道路上人来人往的程度是一年里最高的,这是老家在我印象中所呈现出的最热闹的景象了。
大概是家族大的缘故吧,我们家的亲戚的确是很多的。我和两个哥哥每年都是按方向划片行人情。即使如此,到了正月十六之后,还有剩下的比较远的亲戚家的人情要父亲亲自去行,要持续到正月二十五前后,附近的亲戚才可能完全走遍。
从正月初二开始,我们走亲戚常常搭帮前往。譬如说去刘家山大姑家走亲戚,我们由叔叔带队和村里其他家的哥姐弟妹组团前往,回来时结伴到家。但是,时间越往后,单独前往较偏远或分散的地方去走亲戚的机率就越高,哥哥和我在摸黑回家是很平常的事。
记忆中,无论谁在天黑前还没有回家,妈妈就会在他回家的方向找一个制高点,站在那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地呼唤着我们的名字,呼唤声在夜幕中传向远方,在老家的山谷中回响。直到夜色中传来我们遥远的回应声后,妈妈还要高声说着话,直到我们走到她跟前,才欢快的一起回家。
记得有一次,天已经黑了,哥哥走亲戚还没有回来,妈妈就拉着我一起去呼唤哥哥。我就问妈妈,哥哥到时候就回来了,为什么还要去喊他呢?妈妈说,不知道你哥哥走到哪里了!害怕的时候如果听到呼喊声,就能给他壮壮胆。听到这里,我也帮着妈妈呼唤。我发现,我的声音没有妈妈的声音洪亮和悠长,于是,我就慢慢的跟着学。随着年齡增长,我的声音也越来越洪亮和悠长,若到天黑时哥哥还没有回到家,妈妈也会偶尔委派我代她去呼唤,当听到哥哥的回答时,我心里的确是很高兴的!
直到有一天,我出门回来晚了,一个人在漆黑的山坳里正感觉头发根子发炸、心里发怵、忽然听到妈妈呼唤我的声音时,才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呼唤声的对夜行者的重要性,真切地感觉到了妈妈用行动对我们成长付出的无私的关爱。我们在妈妈一遍一遍的呼唤声中逐渐长大,走向离家越来越远的地方。
随着岁月的变迁和生活条件的改善,88岁高龄的妈妈已经搬到城里居住。她再也不用为我们兄弟姐妹们担心了。但是,当年她对我们的呼唤声常常在我的耳畔回响...... 。
我决心用最大的努力让妈妈过上快乐、舒心的日子!
祝福我的妈妈天天快乐,幸福安康!

作者简介:大山,本名李虎山,河南陕县柴洼人。诗文业余爱好者。

1.欢迎来稿:故乡系列,人在外头,田园风光,美丽乡村,家长里短,乡土故事,父老乡亲,我们这一辈…………要求有真情实感。
2.要求必须原创首发,散文,诗歌,小小说,报告文学,随笔,杂文,情感美文均可。不限纸质是否发表过,做好错别字校对,文责自负。
3.字数,体裁,题材不限,尤欢迎精短乡土散文。文后附一百字以内作者简介,清晰照片,联系方式。投稿前须关注本公众号,邮箱2950444524@qq.com,一周内未见刊登可另投他处。
4.稿酬来源于赞赏。作品发布之日起十天内赞赏的70﹪为作者稿酬,其余留存平台运营。后期赞赏不计入结算,十元以下不发放。
文中图片音乐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