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是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自建队以来,不断吸引全国各地共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家媒体。在此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加入,为这支文化队伍发展壮大,为中华文化光耀四方一起努力奋斗。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第十五届“三木秉凤”杯征文的序幕
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五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征文时间:
本届征文自2021年6月1日起至 2021年9月底截稿,共4个月。
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1200元。
一等奖2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3名:奖金300元。
三等奖5名:奖金150元。
优秀奖30名:奖金 60元。
鼓励奖300名:奖金30元。
投稿处:
主编:希望之梦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编辑制作:烟雨蒙蒙(李安洁)

心语:愿与大同文化事业荣辱与共,传播大同文化事业是我的责任与义务,因为我是大同文化事业团队成员的一分子。
【个人简历】
烟雨蒙蒙(李安洁)生于1959年10月末已退休,黑龙江牡丹江人
喜欢狂热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搏击。从2017以来曾经在多家平台发文1000多篇左右,热衷喜欢散文、诗歌、随笔、微说、小说等练笔泼墨,曾经多次荣获多家微平台参赛获奖荣誉。
热爱生活,爱旅游。最大的缺点,想事简单,太直性了。优点善良正直讲义气的我,有一颗感恩的心。
2021年3月26日






《精神的海洋》3

文/三木秉凤

《浣溪沙》辞言:“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暗想玉容何所似,小楼高阁谢娘家,一枝春需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游历于诗风花辞之中,犹如从梦境中走出,内心总有脱俗但回归平凡的生命状态,也许自觉高尚但群难鹤立,也许冰清玉洁但外观却朴丛岩石。在一个以“资本” 为基础经济社会里,人类的灵魂大都容易在金钱面前或多或少发生扭曲,丰厚的物质存在真的可能掩盖了一切精神的光茫?

人生犹如动态弯曲的河流,或波澜起伏,或平缓宽厚,对于我们的生存环境,改变它还是适应它,一切应自然而然随缘达事。但对于生命的品质我们有义务一生去培植它!而培植的方法只有一个,这就是“爱”的奉献,爱形式多元,它可以表现为仁爱、友爱、大爱、博爱、泛爱、慈爱、恩爱及无缘之爱等等,让人类的灵魂在爱与被爱之中相互滋养。人类教育由本元的文化教育变成当今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享乐教育,精神品质的培养无意之中被我们放弃。人从哇哇落地时起,就奔向唯一共同之目标…死亡!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生命的平等性就在于生老离别的一致性,这也是物质的运动性决定的。然而,有一样东西并未随着生命而衰老,它就是我们精神品质。
精神是什么?根据中医解释,精就是构成我们生命的最基本的元素,就像高楼大厦的每一块砖瓦。神是什么?神就是精足之后的活力外现,犹如碳火内燃外旺。我们的生命离不开精,也离不开神,很难相信一个精气耗尽生命枯萎的人,他的精神还能活灵活现!有些人为什么随着岁月厚积而品位越养越低,路越走越窄,心越行越小,人生越来越累?以至于迷失自我,失去正确方向!
《中庸》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让人们在天命、率性、修道之中不落两端,走中庸之路。庸是什么?庸即是“用”,中庸就是以中为用。人生的很多困苦艰难不是来自外部的阻碍,而是来自内心对某些事物的极端的执着。所以,学会中庸行事,学会放下才觉悟到轻松,学会满足才感觉到富有,学会读书才会发现灵魂的浅薄和渴求,学会感恩才減少私欲。生命意义就在于让灵魂高贵、自信且丰富多彩。正如燕雀与鸿鹄,虽共展蓝天,却志别遐迩。荀子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跬是半步,人生就是半步半步地累积起来的一个过程,江海也由汨汨细流汇集而来。人生品质之升华亦复如是,在恒信中坚持,在寂寞中成长。
人生的疑惑来自哪里?来自无知、无明、无向。无知,缺乏世间常识,无明,缺少做事智慧,无向,没有人生目标。犹如塘前燕雀,朝起夜归,不离巢穴。知识乃养身之物,我们适学而止,智慧乃养心之源,我们当百学不厌。知识来自哪里?源自科普性、常识性、技能性的信息。智慧来自哪里?来自经典之训,如《道德经》、《古兰经》、《圣经》、《易经》、《金刚经》等都包含无尽智慧。经典犹如活水泉源,深读则促灵魂震撼而自我净化。宋相欧阳修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秀也。人生犹如醉翁,酒可饮其情,不可恋其醉,山水之秀乃广阔所向也。人生如梦,梦如人生,百年岁月转须便逝,万象皆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天,不舍昼夜”,人生不会在任何一处停留,若让生命走的更远更远,让有限生命历程放射出无限的精神光芒。
走过的是历史,反观的是记忆,眼前展现的是未来,脚底之践的才是当下的自己。我们不知道这颗生命会在哪一刻停止前进,但我们知道精神的海洋无边无际。《满江红》辞曰:“红玉阶前问何事,一汀鸥鹭翩翩去,半帆烟雨送君远,笑问青天天无语”。虽说诗辞之韵来自一种意境,来自一种灵通的艺术感染,来自一种洒脱世间的超然品味,然而这样的海洋谁愿意畅游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