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山坊表(牌楼)拾遗
马 民 权
英山县志载:英山自唐代至中华民国九年,境内共建立坊表二十六座,至民国九年有承流、宣化、灵应、仁致、观化、黄甲、傅家、学士、青云、义坊、百岁等十二坊,因诸多原因毁废。
二十六座坊表(牌楼)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唐大学士沈佺期在黄连冲立的学士坊,上书唐大周女皇武则天赐联曰:“庐州管辖三千里;英麓排来第一家。”该坊高大雄伟,通体为汉白玉垒砌。 再就是明义民徐沧海捐赈,奉敕立做义门坊,以及明进士张禧、刘会及举人段环等十三人共立的青云坊,均具巍峨气势。
而由明太常卿金中刚,在英山城关西门立的清卿坊,以及城北门内节孝祠右,由清知县李文泉于道光丁未年为阖邑节妇所建的节孝总坊,气势宏大,皆为汉白玉石精砌而成。于此同时,城北门内节孝祠右,还有建于道光戊申年的明段牛氏节烈坊和城北门内节孝祠前,乾隆十三年为胡国良妻所建的吴氏节烈坊,堪为英山节孝坊表(牌楼)的最佳代表。
似此节孝、节烈坊还有位于县东九十里萧家河,乾隆时为萧方煜妻所立的傅氏节孝坊。县北三十里孔家坊,乾隆乙亥年为增生沈诗群妻所立的郑氏节孝坊。县南一里皂角树,于嘉庆十九年为马道海妻所建的施氏节孝坊。县北四十里龙潭河,于光绪元年为金宗选妻建的程氏节孝坊。县东八十里陶家河,于光绪八年为安从谦妻建的吴氏节孝坊。县东北四十五里杜家墩光绪时建的杜爱女贞烈坊。县南三里长冲,于同治七年旌表,光绪三十年为奉直大夫陈金法妻立的蒋氏节孝坊和同地不远处,光绪十二年旌表,光绪三十年为李善台妻建的余氏节孝坊等。
而在土门潭为职员叶敷桂之妻立的百岁坊和在县城西门旧兴贤馆后为王锡善立的百岁坊均为年逾百岁的高寿老人专立的坊表。
其外,还有在县南四十里牌楼河,由李树滋捐田赡族,次子士槱赈恤水灾,呈请旌表,于光绪二十年建立的好善乐施坊则另树一帜,坊表高大雄伟,远传江淮,牌楼河因此而得名。
早年毁废的傅家坊,传说为殷代名相傅说所建,而承流坊、宣化坊、灵应坊、仁政坊、观化坊、润芳坊、黄甲坊、清卿坊等皆因毁废时久而无考。
由于时代久远,政权更迭,战乱天灾等诸多原因,英山境内二十六坊(牌楼)现无一存世,实乃中华文明之悲哀,江淮文化之悲痛,吴楚文脉之切肤,国学传承之断代,民族振兴之缺憾。如能被当代重视,致力兴修,祖脉重光,这才是大别山雄起之幸也!


马民权,男,1952年2月出生于湖北英山,中共党员。政教专业毕业于华师大、湖北自修大。历任英山县文化馆副馆长、文化宫主任,文联秘书长、副主席、主席。系湖北楹联学会理事、湖北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北民间文艺家协会、湖北文化学会会员,国家注册高级咨询策划师。现任中国·城乡小康发展促进中心文化研究员、中国影像杂志社旅游天下主任记者、黄冈市大别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英山老区建设促进会宣传动员部部长。创作音乐作品近500件(首),歌曲《等待》,歌舞《喜送劳模上北京》等分别获省、地文艺会演创作、演出奖并摄入文艺专题片《山花烂漫》,由电视台录播、电影拷贝发行。部分音乐作品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民歌》、湖北人民出版社《百花集》选载出版。独力担纲中国民间艺术十大集成中的民歌、民戏、曲艺、民间文学等《英山卷》的搜集整理工作,是《湖北卷》、《黄冈卷》编委会成员。被湖北省文化厅、湖北音协授予《湖北卷》民歌、民间音乐采编积极分子称号。与人合作的歌曲《大别山情怀》等荣获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化部新人新作奖。先后有《更新观念,发挥优势,促进山区文化建设》、《走出迷阵,实现民族音乐的崛起》等多篇论文入选湖北省首届文化管理研讨会和民族民间音乐理论研讨会并获奖。致力于毕升碑墓相关人文开发研究,系英山毕昇研究组成员,有《毕升故里在英山》、《毕升有了户口薄》等作品近20万字先后载入《炎黄春秋》、《爱我中华》等报刊。创作出版长篇历史小说《毕昇传奇》,并改编为46集同名电视剧在筹拍之中。有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作品见诸《长江文艺》等报刊。《青春,在实践三个代表中闪光》获《人民文学》报告文学奖。有《大别山文学讽喻家——闻筱辑》、《风物传奇》等多本专集出版问世。先后被评为省、市、县宣传工作先进工作者、模范党员,湖北省文联系统先进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