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生日娘饱 爹醉
作者 郭玉森 
又是一年的八月。
八月,秋风送爽,硕果累累,粟熟谷黄,正放着暑假的小孙女格外高兴,悄悄准备着自己的漂亮的衣裳,准备盛装出席爸爸、叔叔的生日宴。
八月是值得纪念的时节,两个儿子生日中间只隔一天,往常的老大先宴请大家,老二时隔一天接着宴请大家,真可谓:三天两天吃大餐。嘿嘿,没有比出席这样的活动让人开心啦!今年,由于疫情原因,政府规定不允许聚集、不允许堂食,生日宴只好改为在自己家里“隆重”举行,爱人还按惯例扎着架子准备接受孩子们的祝福和红包的时候,她却给我准备好了着担当大厨行头和去大张购置需要的各种食材清单、塑料袋。虽然,距离生日节点还有一星期的时间,但家里已经开始洋溢着欢度生日的气氛。
生日,有人说是当母亲的受难日,要孩子们记住那母亲生死攸关的那一天。然而如今,儿、孙们过生日的那个阵势真叫排场,有的有钱人家儿孙生日那天,车水马龙,生日宴在大宾馆一字摆开,哇!中午、晚上宴请竟然达上百桌酒席,声势之宏大,档次之豪华,令人咂舌。生日像这种过法,且不说现在经济条件宽裕了允许这样过,但我们从来不敢那么铺张,那么豪横。因为,我打小曾经经历过苦日子。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回想我们小的时候,和生活在当代的儿孙们没有办法相比,不是一个区间段,真是没有过过像样的好日子,那时连粗茶淡饭都填不饱肚子,家里大人那还有心思给儿孙过什么生日?在那经济欠发达的年代里,家境好的家庭生日时最多是一碗长寿面足矣!哪还敢有其他奢侈想法?母亲今年已84岁了,从来没有过一过生日纪念,我们姊妹们多次提出都没有获准。她常挂在嘴边上的话是:年纪大了糊里糊涂净过了,省得阎王爷知道。
也许是人的年纪大了,眼下的事情记不住,过去的事情却忘不了。在家里一般我们不敢提及过去的事情,每每说起过去曾经度过艰难的岁月,总让我们有“恍隔三世”的那种感觉。我都不知听过了多少遍,然而,每次母亲讲着说着眼圈就红了......总是,时光已过了60多年了,她依然把过去的事情点点滴滴讲述的那么清楚......
她讲述起建国前那兵荒马乱的那些年代。
她讲述起我出生的那个时节。原来我从小就听母亲说我是在武汉汉口出生的,因为现在家里确实还保存有1959年在武汉父亲、母亲和我一起的照片。在那久远的年代能有这样一张照片也是非常幸运的。武汉长江大桥建于1955年,1957年才建造落成,是湖北省武汉市连接汉阳区与武昌区的过江通道,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横跨在长江水道之上,气势恢弘,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美誉。至今也是武汉市重要的历史标志性建筑之一。现在细看这张老照片,自己傻愣愣的,那时也不知道对着镜头笑一笑。
我实际出生地在距离老家不远的聂村,当时缑氏乡里在聂村设立了一个极其简陋的接生站,土柸房简陋,四下透风,屋里没有浮棚,母亲挺着大肚子只身一人来到那里把我生了下来,而后独自照料自己,我是我们家族里我们这一辈儿的长孙,横空出世,应该得到应有的关注,可直到出生了一星期以后,奶奶才去接生站看望。那时天气寒冷,外面下着雪,接生站生活条件差,奶水不济,我整天饿得嗷嗷叫。细想:一顿一碗连红薯都没有的红薯汤,用四川话讲:能顶啥子个用?当时几个自然村是一个大队,当时还担任着妇女主任,母亲刚强,没有静歇产假,乡里布置的工作样样不落后,时常到晚上到外村开会到深夜,没有人能照看我,就随身抱着我去参加会和各种活动,赶到晚上回家时,四周黑乎乎的旷野听到猫头鹰叫,常常吓得浑身直出鸡皮疙瘩,但她还要自己硬着头皮往回走.....后来,母亲抱着我又只身来到了武汉,正在陆军士官学校学习的父亲接住我们后,母亲说起生我时在老家所受的症,声泪俱下,父亲也没有想到,原本从部队回老家生育原想老家人多,母亲会得到照料,却没有料到事与愿违。这件事父亲一辈子落了母亲的埋怨。母亲每说到这个时节,眼泪总在眼里打转转,此时我总要连忙出来打个岔:苦难使人坚强。要不是您从娃娃抓起,我及早开始修练了基本功,上中学的时候谁能煮鸡蛋一次一连吃十几个,捞面条一顿连吃两大碗?母亲破泣而笑。
我们老家,我们是一大家子人家,父亲兄弟五人、姊妹八个,家里人口多累受大,其实,那年代,爷爷奶奶能撑起这个家,能让一大家子人都有饭吃已经是很不容易了,爷爷奶奶省吃简用支撑着让大伯、父亲叔叔、姑姑们上上学,虽然他们上学的时候,穿的衣服是补丁摞补丁,学习用品也少的可怜,时常拾别人扔掉的毛笔修整一下自己继续使用,特别是遭遇雨雪天气要到几里外的地方上学,他们心痛露着脚指头的破棉鞋,父亲就光着脚在路上奔跑,趟过路上泥泞、水坑到学校后擦干冻得又红又疼的脚,穿上破棉鞋才坐进教室。尽管这样,但没有影响刻苦学习的动力和学习成绩。父亲十六、七岁当兵是完小毕业,三叔就是家里微薄的经济支撑和当时的部队服役的父亲邮寄来的几十元津贴的接济,才完成了北京体育学院的学业。事过多少年了,三叔一提起那一段最艰难的岁月,也总是泪光闪烁,感慨万分。其实,许多年以后,我才悟出来,母亲之所以如此这样说我的出生地,不是记忆错位,而是不想提起我出生时的那段往事。
良辰吉时终于被小孙女给盼到了,“清炖排骨”“尖椒炒鸡蛋”“四季豆炒肉”“炒蒜薹”......闪亮登场,家宴似乎没有特别讲究,凉菜热菜一块上,摆满了一桌子,这些菜品是在家庭微信群广泛征集大家意见各自点的自己爱吃的私房菜,顿时满屋飘香。小孙女则拿出自己前两天买的自己最鈡爱吃的大果冻和奥里奥夹心饼干,忙着给爸爸、叔叔每人制作一份符合名字谐音特点的生日礼物,“爷爷,祝福的祝字是哪一个?”小孙女手里举着写的小纸片,朱,猪,我摇了摇头告诉她:都不是,于是给她讲了这两字的意思后,工工整整给她写了个“祝”字。而后笑着对她说:“这个‘猪’字也可以,因为你爸爸属猪,你看,猪想吃好的,胖嘟嘟的多可爱,多幸福。”红酒打开了,女生喝饮料,男生一人一瓶红酒,我再三声明自己是有“架子”的人,医生不让真喝酒,可两个儿子一致不答应,态度坚定,要求一律平等,我无奈,只好顺应。大家一起拍手唱了《祝福歌》,燃了蜡烛,亮灯!按爱人事先的吩咐,我担任了摄影师、照相师,她开始忙前忙后给满桌子人加菜,她要求我为她手机上制作抖音留下素材。
酒过三巡,儿子给爱人献上了红包:妈,您辛苦啦!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我送上特别的祝福,祝您天天快乐!永远年轻!嘿嘿,真是人逢高兴事儿精神爽!专门换了换衣服准备上镜的她,脸上顿时乐开了花,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无论是母亲节、生日纪念,爱人每次都愉快的接受孩子们的祝福和红包,总是喜滋滋的,好心情一不留神持续好长时间。可我,本家的大老爷,却从来也没有红包待遇。今年,重大巨变来了,来的有点突然,让人感觉猝不及防,竟没有注意早晨太阳从哪边出来了,生日纪念的宴会上,儿子也很庄重地给我发了一个红包,此时此刻,在大家的注视下,我一下子还真不大习惯......虽然,在我向儿子祝福的时候,红包被爱人直接收缴由她“保存”啦,但我依然很高兴,因为毕经是一个良好开端,全家人都提高了思想意识:大老爷原本也很重要!
一圈人在劝我爱人自己也吃饭,可她靓声应承,却不见怎么动筷子,私下她还悄声对我说:从上午忙到现在,中午虽然替儿子吃了两碗长寿面,感觉也没有吃啥东西,咋就是不觉得饿呢?我也悄声说:可能红包有抗饥饿的功效,看我,实实在在的一瓶红酒,我已有点想醉哩....(2021年9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