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火爆全国的网红饮品店喜茶再度“出事”,9月3日,喜茶店员错拿饮料样品导致顾客喝下液态硅胶后入院洗胃”一事引发广泛关注。

8月29日,上海的陈女士通过喜茶微信小程序下单了一瓶双炸杨桃油柑和一杯烤黑糖波波牛乳茶,取茶地点为喜茶上海南翔印象城店(位于该商场一楼)。大约16时37分,陈女士到达该门店取茶。因店员失误,错将放在展示柜上的陈列道具递给了陈女士。由于陈女士在该商场6楼的电影院购买了16时45分的电影票,因此拿到饮料后,她就立即塞进随身的包包,匆忙上楼与朋友会合。大约在17时左右,陈女士一边观影,一边打开在喜茶购买的双炸杨桃油柑。当她毫无防备用吸管喝了一口后,一股厚重的油脂感充满了整个口腔。“因为也是第一次购买该产品,我以为它可能就是‘油油’的。”于是,陈女士又用吸管搅拌了一下,“结果还是一样无味的厚重油脂”。借着影院微弱的灯光查看产品后,陈女士发现瓶身上竟然贴着“样品”字样,“我意识到,喜茶很有可能给了我一瓶放在展示柜上的样品(非食物)”。
随后立即联系喜茶门店。当天陈女士在店员的陪同下前往医院洗胃。
但就仿真样品里的液体成分,店家多次改口。由于暂时未能确认陈列道具的成分,陈女士在医院进行了抽血化验和洗胃的医疗救治措施,等待许久后,喜茶方面表示拿到了供应商发来的报告,样品的液体成分是“正己烷”。由于“正己烷”具有毒性,急诊医生建议,出于安全起见最好洗胃。整个洗胃过程一共插管三次,洗胃结束后,陈女士全身发抖,并伴有胃部、喉咙的剧烈疼痛。
当晚喜茶相关负责人通过短信与陈女士沟通表示:“会承担所有医疗费用及向公司申请8000元补偿费用。”而陈女士则表示,除了法律规定的医药费和误工费外,不会额外要求喜茶支付其他费用,希望喜茶承认在此次事件中的失误和管理上的问题,并通过官方渠道向她公开道歉。
9月3日晚间,针对喜茶店员拿错饮料顾客喝下后入院洗胃一事,喜茶官方在社交媒体作出回应称,对陈女士表达诚挚的歉意,门店员工立即陪同陈女士到医院就医,检查和相关医疗处理。面对给陈女士带来的不适和痛苦经历,喜茶郑重道歉,希望能够提供所有的支持和最大诚意的补偿,等等。

这件事情再次给喜茶敲响警钟,最近事关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陈列道具样品不应该有明显的“样品”标记吗?不应当与真品分开存放吗?为什么会拿错?既然是样品,内装液体成分不明,不能食用,为什么瓶盖还能打开?事前没有防范保护措施吗?任何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失误,背后往往隐藏着一连串的安全管理问题。这起舆论事件,充分暴露出喜茶在道具样品管理上的不细致。
不能把员工误拿样品、顾客误食样品当成极小概率事件。不能把这起看似“乌龙”的舆论事件当成笑话看。消费者的痛苦应该是商家的痛苦,商家自己应该痛苦反思,深入解剖;监管部门应该严厉惩戒,让其痛苦,给商家敲响警钟。只有提高警惕严格防范,广大食客才能吃得放心、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