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黄冈》特约记者 田树兵 胡均星 通讯员 宋勇涛 湖北武穴报道
“孩子,谢谢叔叔!有了这些钱,这学期的学费不用愁了,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开学前夕,武穴城西龙港小区A栋23楼退伍老兵张金泉和老伴在一旁叮嘱孙女对爱心人士程维胜不断地表示感谢!”
“用我的爱温暖你的人生”,他一直不遗余力。据了解,程维胜1966年出生于武穴市大金镇程继胜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从小就体会到乡村的艰苦,人生的艰辛。拿着老人家的看病实据,程总十分同情并承诺会经常来看望他们。
“这是我从新疆带回的玉米油,吃这种油,对张伯的身体恢复有好处,请张娘收下”。提起在新疆打拼开公司的这些年,程维胜“知恩图报”用行动关怀员工、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并经常登门嘘寒问暖、捐款捐物......
“谢谢程总,我老张,当过兵、扛过枪、打越军、受过伤、你的恩,我和老伴带孙女终生难忘!”程维胜是一个情感丰富,情系家乡且具有侠义心肠的人。他常说,有爱在心间,无言也温暖;有情在心底,晨语也甘甜。多年来,程维胜和他的鹏祥建安公司从新疆到武穴,无论走到哪里,他总是乐善好施,能做事、爱做事、做成事、做好事,大爱在心,有求必应,慷慨解囊。
真是凑巧,本来是到中医院检查一下身体,偶然看到这对残疾人夫妻多可怜,立即转身把车上的驼奶粉拿来慰问。程维胜对素不相识的患者夫妻说:“这是新疆的驼奶粉,坚持每天喝,对你这个病是有帮助的”。在刘医生和护士的见证下,中医院住院部6楼6号病房里爱心融融,程维胜向残疾人患者田治国捐助驼奶粉和红包共计1300多元。田治国是一对残疾人夫妻,两年前,他俩老来得子,50多岁苦命夫妻育有一个男孩,自从老田患上直肠癌以后,这个一直靠国家救济的低保户小家庭又是雪上加霜……
值得一提的是,镜头里凝聚浓浓白衣天使心,在刘医生和护士的精心治疗护理下,老田的病大有好转,当记者发稿时,老田打来电话说:“这几天能吃能喝,精神好多了!叮嘱记者代他向好心人程总和中医院住院部6楼的医生护士们说声‘谢谢!’”
大爱之歌,传唱新疆武穴。说起维胜,我和他一起长大,大道无声,大爱无言,他每年都要拿出一些钱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其实他不是最有钱的人。总是宁可自己生活过得艰苦点,也要挤出钱来帮助他人,特别是那些残疾人,这就是程维胜的为人处事”。好朋友程维鳌说。
作为老师又是党员,张年珍老师负责任说:“上垸修路,维胜第一个带头捐资1万元,那个时候的1万元是个什么概念啊!为了乡亲路好走,村民致富奔小康,身为“游子”,维胜是乡亲们信得过的“好儿郎”。“千道理,万道理,乡村振兴才是硬道理。”我是一个做生意的农民石匠,村民的出路在哪里?老百姓接受新生事物缓慢,看这儿,一条新刷黑的柏油路,宽阔平直,通达各垸场,一幢幢楼房整齐又漂亮,叫人翘指赞美。莫小看石匠程大哥,他可是我们仓头片区这一带出了名的“诗人”石匠呢!张老师坦言。
在大金镇程继胜村,该村党支部书记程维阳告诉记者:“爱心是一面镜子,照亮人的心灵;爱心也是一杆秤,衡量人的行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要常念家乡、常怀爱心,常施善举,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维胜就是这样的热心人。前些年,村里建设文化活动中心,他慷慨解囊捐款2000元”。“说到这个份上,多谢老书记鼓励夸奖!作为程继胜的子孙,树高千丈不忘根,父老乡亲大如天,如果家乡需要,我将把新疆的“好人脉” 邀请回来,共同为程继胜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记者观察:连日来,“程维胜的爱心故事”被传为佳话。走进武穴市大金镇程继胜村,耳闻目睹,令人心旷神怡,村里旧貌换新颜,特别是该村在老支书程维阳的带领下,村民们安居乐业,乡村振兴指日可待。群雁高飞头雁领,记者希望程维阳和他的一班人带领全村群众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路上,用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续奏乡村振兴的赞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