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这个老龄化日益增加的社会中,有的老人在地铁打人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有的却捐出毕生所有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5年5月2日,有位老人颤颤巍巍的走进了,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白峰街道小门村的村委会大楼里,当天是他的80岁生日,可他却决定捐出毕生积蓄265万元为村里做公益,其中一部分善款专门设立了小门村优秀学子奖励基金。从2015年至今,这笔基金已累计奖励优秀学子85人次,金额67万多元。
这位老人的名字叫做徐既仁。每次发放奖学金,老人都要亲自参加。今年8月20号,是徐既仁奖学金的第七次发放,这一次,奖学金照发,徐既仁却缺席了。原来,就在前几天,老人不幸中风了。然而,即使生病了,他还是一直想着助学的事,嘱咐家人和基金会一定要按时发放奖学金。
这位老人,一生俭朴,他生活在浙江一个小村庄里,平时出门连5元一次的三轮车也舍不得坐,能走路就决不坐车打车,即使生病也不愿意多花一点冤枉钱,衣服不破就一直穿。就是这样的一位老人却毅然决然的捐出了自己毕生的积蓄,徐既仁认为自己苦点累点不怕什么,因为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帮孩子们读书。今年,一共有19名小门村学子领到了来自徐既仁助学基金,额度从3千元到1万元不等。这次助学金一共发放了12.8万元,也是2015年以来的第七次发放。

有网友表示老人的行为及想法都是好的,可是老人将积蓄全部捐了出去,自己以后的晚年生活该如何得到保障?据了解,徐既仁老人现有两儿两女,其中3人在经商办企业,家庭生活条件都还不错。老人捐出的这笔钱,一部分是夫妻俩多年攒下的,还有不少是来自子女们平日的孝敬。
徐既仁称:“钱用不光,也是没用的,等于变纸扔掉了。我想最有意义的就是帮助孩子们读书。如果说帮助其他困难,比如吃不饱饭捐些钱给他们吃吃饭,这也没什么用,永远好不起来,不读书是不行的。”徐既仁说,这些节俭的习惯是因为曾经吃过苦。
1986年,徐既仁家中遭遇火灾,房子全部烧光了,包括穿的衣服,烧的一样东西都没有了。自己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别人送给自己的,吃的饭也是靠别人救济的。从这之后,他就经常对两个儿子说,要是不读书,就没有出路。虽然徐既仁只在学校读过短短五年时间的书,但他对4个子女的教育却十分重视,他的教育理念就是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也正是因为孩子们都读了书,后来都发展得不错。徐既仁表示,现在自己和子女条件都好了,就应该力所能及地去帮助更多人,这一行动也得到了家人们的支持。

徐既仁女儿徐柳表示:“主要是鼓励学生再接再厉,拿到助学金以后,(希望他们)读书要更奋发图强,学成以后来报效,为家乡作贡献,为国家做个有用的人才。”浙江盛威普世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李丹也表示:“助学金我们会一直延续下去,依照徐既仁老先生的意愿,惠及我们小门村的学子。”
曾接受过徐既仁奖学金的学子们称:“所传达给我的精神,一直都是一种造福社会家乡的一种精神。我觉得通过这个奖学金的颁发,也是希望能将这种精神传给一代代小门学子,以后我们发光发热的时候,也可以造福社会,回馈家乡。”正因为有这种无私奉献的人,激励了更多人行动起来,倡导更多人关注慈善事业!向捐款的老人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