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晨女士《七律.丁香女子诗社葡萄园采风剪影》简析
文/王楼
七律•丁香女子诗社葡萄园采风剪影
晓晨
金秋九月胜春妍,异彩纷呈百果鮮。
马乳水晶莹若玉,西施龙眼媚如仙。
红裙采韵青藤下,素袂搜奇银幕前。
惊喜诗才飞锦句,神怡情悦谱新篇。
注:“西施”即“美人指”葡萄。

这是一首写景状物佳作。立意鲜明,选材紧扣命题,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语言精当,恰当的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可谓文情并茂。
首联,“金秋九月胜春妍,异彩纷呈百果鲜”,首句先交代时令、时间是“金秋九月”,接下来“胜春妍”三个字用对比衬托手法,说虽然是秋季,可风景胜过春天艳丽。第二句是对“胜春妍”三个字的具体解说:各种奇异的色彩缤纷呈现,各种果子鲜艳、鲜美,句中“鲜”用了双关修辞手法,既表现色彩艳丽,也表现味道鲜美。这两句总写秋景,为下面分写葡萄园景象张本。
颔联,“马乳水晶莹若玉,西施龙眼媚如仙”,这两句描写葡萄的形态,都用明喻的修辞手法。出句说马乳水晶蔔萄像美玉一样晶莹剔透。对句说各种葡萄体态娇媚,像仙女一般。上句描写葡萄的色泽,下句描写葡萄的形态。
这一联对仗十分工整,做到了上下句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句式一致。
颈联,“红裙采韵青藤下,素袂搜奇银幕前”,这两句由上联的写物,转而写人,描写女子采摘葡萄的画面。出句说穿红裙的女子在青藤下采摘葡萄。句中“青藤下”前省略了介词“于(在)”,是省略句。“红裙”用借代修辞手法,借指穿红裙的女子,属相关代,正如我们常用“橘色”借指环卫工人一样,用服饰代本称。对句说穿白色衣衫的女子在银幕前采摘葡萄,同样用了借代手法,且“银幕前”前面也省略了介词“于”。句中“银幕”又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把多彩多姿的葡萄园比喻为一个大银幕,贴切而形象。
这一联对仗极工巧。“红裙”与“素袂”都是以名词为中心词的偏正词组,偏部都是表颜色的形容词红、素(白)。“采韵”与“搜奇”都是动宾词组,“青藤下”与“银幕前”都是方位词组。上下句做到了工对。
尾联,“惊喜诗才飞锦句,神怡情悦谱新篇”,上句说有诗才的女子惊喜之余脑海中飞出了美妙的诗句。这一句运用了倒文的修辞手法,即限于格律的需要做了词序倒置的处理,正常语序应为“诗才惊喜飞锦句”。下句说于是高高兴兴地写出了新的诗篇。
全诗笔墨集中,字字句句紧扣题目,无一多余字词。文脉清晰,首联总写秋色,中间两联分写葡萄的色泽、形态和女子采摘的画面,最后一联写有才气的女子触景生情,挥毫泼墨,写出了一首首佳作。
总之,全诗状物、写景、写人都恰到好处,堪称一首文情并茂的佳作。
(20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