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觉悟明心心自明
文/一风
那是几年前的初秋,我带着满心的烦恼到国太寺求教住持觉明法师。觉明法师慈悲,开门见山,说尽管讲出你的烦恼来,这寺院里没其他人。我带着疑问的口吻说,刚才还看到寺院门前有居士上香呢。觉明法师微笑道,你的心里始终装着别人的事,又怎能让烦恼远离呢?闻此言,我不觉惭愧起来,多么浅显的道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觉明法师带着我,漫步在寺院里。我看到院内有好几棵无花果树,树上正累累果实。觉明法师注意到了我的目光,问道,你知道这无花果为何只结果不开花呢?我不假思索,说果树品种的心性呗。觉明法师不觉笑了起来,说,你说的确实没错。不管是开花结果,还是开花不结果,抑或是不开花结果,都是果树的心性。但你能从它的身上看到什么呢?这结果不开花的无花果,我能从它的身上看到什么呢?我的思维一时间短路了。

觉明法师没说话,脚步走向一池鱼塘。我真是笨,脚步停在无花果树边,却怎么都想不出什么关系来。觉明法师向我招手,指着水里的游鱼说,你看这鱼呀,它从不动脑筋,也活一辈子。我说,是呀,烦来恼去的人生也是一辈子。从这点看,人还不及这鱼幸福呢。觉明法师反问道,当你看到菜市场里的鱼被人买去杀了烧了吃,你还会认为鱼比人幸福吗?听着觉明法师的话,我简直有点懵。
走到寺院的后院,我见到那里种着各种树苗,地上长满了杂草和一些野菜,还有几个长得硕大无比的冬瓜。觉明法师说,这满地的杂草、野菜和冬瓜,你不觉得就像人生样吗?觉明法师看我茫然的表情,说,我们到楼上喝茶去。
秋天的脚步刚刚踏来,寺院前后良田空旷,四处弥漫着稻香味。坐在室内的木质长椅上,清凉的空气令人很是适宜。觉明法师一边给我倒茶,一边让我讲讲自己的烦恼。我是个直性子的人,像觉明法师一样开门见山。我说工作方面,有个同事让我很烦,遇到一点事与他沟通,他就大呼小叫起来,就像吵架一样。觉明法师问,他和其他人说话也这样吗?我点头。

觉明法师让我继续说。我说朋友方面,当他们出于某种原因关心我时,总以喋喋不休的口气用自己的观点强加于我,从不顾及我的感受。作为朋友,我又无法回避他们。觉明法师问,你出于情面又无法与这些朋友断交,是这样吗?我点头。
法师喝了口茶。我接着说生活方面,不管是亲人还是朋友,他们总希望我能出人头地,总想让我干出一番事业来,可他们从不替我的心情和身体考虑。烦也烦死了。
法师指了指茶杯,示意我喝口茶。 我这个人天生有两个毛病,一是从不崇拜任何人,二是总质疑别人的能力。不过,我也有一个优点,就是当我发现对方值得尊重时,我会用心地尊重他。就像我向觉明法师提出这三个方面问题时,还抱着能否让我满意的心态在等待着他的答案。

觉明法师喝了口茶,说,你有没有想过,这人世间很多事,本来就是互为因果的。觉明法师仿佛看出我的疑惑,他接着说,互为因果,指的是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类事,本身就是一问一答的模式。这句话吊起了我的兴趣,便请教。觉明法师说,你想想看,我问你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从无花果身上看到了什么?其结果就是你说的那个与人说话就大呼小叫的同事身上具有的特性。他和谁说话都那样,说明并不是针对你一个人。所以,就像你说的无花果一样,是心性。既是心性,谁也改变不了,你只有调整自己,又何必心生烦恼呢?
觉明法师看我不住地点头,他又说,刚才你回答我的第二个问题是鱼比人幸福,你之所以这样回答我,只因你站在池塘边的原因。如果你走进菜市场看到这条鱼,你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角度不同,结果自然不同。哪怕角度相同,环境不同结果也不一样。回到那些关心你的朋友们身上,道理是一样的。其实,我们的人生不就像这些鱼一样吗?我们在别人的眼里,是幸福还是痛苦,都源于我们给别人的外在表现。你若不想别人来干扰你,最好的方法就是安心做自己的事,不要到处宣讲。觉明法师强调,外在带来的烦恼多是源于炫耀和显摆。

第三个问题是生活方面。觉明法师说,你很反感别人对你的过高期待。刚刚我们看到寺院后面的那片杂草丛生的一块地,不是居士们不去清理,而是让它们尽情自在地生长着自己的生命。想想看,你能让杂草长得像树一样高眺望着远方吗?同样,你能让树长成杂草那样葳蕤丰厚着土壤吗?它们都不能,但它们都有各自的生命价值。所以,过分在意别人眼光,往往会使自己陷入无尽的烦恼之中。
我豁然开朗,原来事物互为因果就是互为答案的秘笈。
临别前,我问觉明法师:“您的法号‘觉明’是觉悟明心的意思吗?”觉明法师笑着对我说:“如果你能寻到生活中的因果密码,那么做任何事都会像你的名字‘一风’一样,一帆风顺的。”

作者简介:
一风,原名李业峰,江苏淮安人,退役军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作品集《格桑花开》《生活暗示》《心里的那条河》《天空的眼泪》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