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秀
童年是一首歌,时常在耳边萦绕;童年是一杯咖啡,慢慢品尝越品越醇香让人回味无穷。虽然童年离我们远去,却会时常让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回想那回不去的童年。
我们的童年简单而快乐。八十年代的农村好多家庭还在贫困边缘徘徊,那时,为了让家里日子过得滋润点,家家户户都养好几头大肥猪,村里人多地少种植的喂猪食料远远不够。那时父母不仅指望我们要念好书,放学、放假还要我们当家里的小帮手。周末或者放寒暑假,我邀上村里的几个小伙伴,背上背篓带上镰刀,偷偷地逃过父母的眼光顺便带上扑克牌,去附近几个村里的山坡上或者田间地头寻找“野猪草”(给猪吃的野生植物)。
我们一边在草丛中寻找野猪草,一边顺着瓜香味来个顺藤摸瓜。山里娃个个身手敏捷,我们熟练地穿过一棵棵挂满倒挂刺的野树,撅着嘴,抽动着鼻子,寻找地瓜藤。当我们发现地瓜藤时,那兴奋劲比喝了蜜还甜。几个小伙伴叽叽喳喳地围在一起卖力的刨着地瓜藤下面的泥土,一颗颗像花生大小鲜红的野地瓜带着它诱人的香味破土而出,捧着那一颗颗一碰就容易碎烂“金贵”的小东西,我们像对待宝贝似的小心翼翼的放在背篓里的桑叶上,我们都不舍得吃,我们要带回家去给家里人一起分享。那时的我们,想到家人美美的品尝到自己亲手刨来的美味野果,那真的就是莫大的幸福和快乐。

我们像一个个精灵似的在旷野外寻找野猪草,寻找田野馈赠给我们的野果,山蘑菇……每当我们在草丛中发现美味白嫩的山蘑菇时,总是会惊喜地尖叫起来。捡到蘑菇的小伙伴,就好像参加比赛拿了冠军一样满脸的自豪,惹得我们个个都眼红不已。都凑上去闻闻它醇香的野味。捡到蘑菇的伙伴就像举着奖杯一样,高高在上。让我们羡慕嫉妒恨,我们没捡到蘑菇的个个都恨不得把自己眼睛擦得更加雪亮点,一眼就能看到山里的蘑菇。山里可以淘到不少的“野宝贝”,让我们这些山里娃爱上了找野猪草,那份快乐是现在那些娇生惯养娇贵的“公主”和“王子”无法品尝到的。

可别小看我们这些山里娃,爬山坡,下田埂一会儿工夫大大的背篓就装满了嫩绿的野猪草,我们也不会亏待努力的自己,拿出藏在兜里的扑克牌,在山坡上席地而坐开始寻找乐子。输了就高歌一曲,有的小伙伴五音不全,那跑调的声音足以吓跑在山坡上吃草的牛和羊儿,惹得我们捧腹大笑,眼泪都顺着笑声滚落下来。有离谱一点的伙伴,竟然一边笑一边在地上打滚来伴奏。当然也有嗓音甜美的“乡村歌唱家”,她一张口,哇!动听!我们就纷纷献上一把野猪草作为奖励。“歌唱家”赚得盆满钵满,背篓的奖励品越来越多了,开始冒尖了,我们这些五音不全的看看自己的背篓有点害羞了,想想回家肯定要招父母一顿臭骂,宣布不玩了!为了蒙混过关,只好硬着头皮,偷偷地去自己家地里,割红薯藤放在背篓里以此逃过父母雪亮的眼睛。父母知道实情后对我们”弄虚作假”的行为大声呵斥一番,拿着扫帚吓唬我们,我们边跑她们会恨铁不成钢的假装”追打”。
现在老人家年龄大了,再也不像当年那位伸手可以遮半边天,跑步如飞的人了。回想当年被他们“责骂”、“追打”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如今,多希望时光能够倒流到童年。

童年时期求学的我们,也少不了山里娃一股拼劲。每天天蒙蒙亮,我们就翻山越岭徒步差不多两小时,来到给予我们知识的茶店子学校,在土墙瓦房的教室里面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课,努力积累知识,为我们的未来奋力拼搏。几个煎饼、一点白粥陪伴求知的我们慢慢长大。那时,我们依然苦中作乐,自编诗歌,自编歌曲在上学、放学的路上高歌一曲。《童年》这首歌里询问山里有没神仙?让我们充满无限遐想。我们就憧憬着外面的世界会不会更精彩?老师黑板上的粉笔字会不会把我们的梦带得更遥远?那时的我们天天幻想着长大,如今的我 ,却只有致那回不去的童年记忆不要走远!

作者简介:李菊秀,四川人,文学爱好者。爱好文学的我,在广播电台、多家报纸和平台上发表过数十篇文章,并在大型征文中多篇文章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