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袁照:这是我所听到的最好的开学致词
原创 柳袁照
开学是学校重大的典礼。谁讲?讲什么?怎么讲?都是值得讲究的。新学期开学即将来临,开学典礼也将纷纷举行。要不了几天有关媒体,会收集优秀的致词与大家分享,一般都是名校或名校长的,年年如此,过不了多久,就会被遗忘。
有一篇开学致词,听了就忘不了。她是不朽的“典范”,影响力经久不衰。魅力在哪里?我读完,掩卷而思,即对自己提出了八个问题,——反思性问题:
什么是最初的教育忠告?——“不要忘怀你们的童年!”,这篇演讲是对人生中第一次刚刚入学孩子说的,这些孩子,正处童年时,或着童年即将结束而进入少年。《开学致词》对孩子们说:“你们中有的小朋友,好似坐在炉盖上,滑来滑去很不安定;有的像被胶粘住了似的,坐在位置上一动不动;还有的在暗暗地吃吃发笑。”“你们的心情有点不安,这不能说,你们的直觉是错的,你们的某种时刻确已到来了。”“到今天为止你们伶俐活泼,从明天开始要将你们像做罐头似的密封起来!是的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从生命之树进入文明社会的罐头厂——这就是摆在你们面前的道路。”“只有长大成人并保持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人生的第一课,第一课上发出的忠告,真诚、朴实,如天籁一样,这个忠告是开学致词中所有忠告中最重要的一个忠告,像古老的纪念碑上的格言那样,印入孩子们的脑海,打入心坎,而影响他们一生。
什么是成人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不说大话,不说空话,与孩子平等交流。学校教育存在许多弊端,从第一天开始,就如实地告诉他们,不掩饰、不隐讳。“规劝你们的人,是一位和其它人一样,毫无办法,同样散发着‘罐头’味的人呢。不妨让他试一试吧,要谅解他,因为他从未忘记,也不会忘记当他自己第一次上学的时候,坐在那间用灰砖砌成的、过于宽敞的盒子里,他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他的心是那么受压抑呀!”完全把孩子当成朋友,可以信赖的朋友,诚恳地告诉他们,学校将是“罐头”,时刻会受到压抑,在如此“罐头”中接受日常教育,或许都是违背自然天性的,让孩子们有所准备。
什么是人一生最重要得品质?——有自己的见解、思想,有主见,不会人云亦云,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与民主自由的精神。“不要把教师的讲台看作是皇帝的宝座或是传道的讲坛!老师坐得高一点,不是为了让你们向他祈祷,而是为了使你们彼此看得清楚一些。老师不是教官,也不是上帝,他不是一切全知道。假如他装作知晓一切的样子,那么你们宽恕他就是,但不要相信他!相反地他若承认,他不是一切都知道,那你们要爱戴他!因为他是值得你们爱戴的。还要说一点的是:老师不是魔术师,而是一个园丁。他可以,并且将抚育和培植你们,但成长全靠你们自己。”说的是对老师的态度,要尊重老师,但不能迷信老师,这是为未来人生奠基的时刻,在学校里怎么样,决定了走上社会怎么样。
什么是教育的批判性,即批判性思维?——这一问与上面一问是有联系的,遇事多问一个为什么?用今天的话叫做创新精神。“不要完全相信你们的教科书!”教科书是过去的知识、过去的历史,“常常写得不明不白”,新的教科书从旧的教科书里抄,旧的教科书又从更旧的教科书里抄,一条抄的流水线,“人们说这是传统。传统可是另外一回事,例如今天的战争已经不是教科书中描绘的那样的战争,不再挥动长剑,不再使用闪亮发光的胸甲。对于这一点许多教科书里还没有足够的说明。你们也不要相信历史故事,在这些故事里,勇士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有勇猛的!请你们不要信它,也不要学它,不然当你们今后踏上生活之路后,会觉得特别惊讶!”对这些已经过时的东西,要学会舍弃,一笔购销。
什么是感恩,又能用最通俗的方式来表达?——“你们要关照对你们关照的人!”学会关照对自己关照的人,就是学会感恩、学会爱,这是做会做人的基础。说说容易,做起来难。致词者举了自己的一个例子:“在我上学的时候班上有个男孩,他的父亲是开鱼店。可怜的小家伙叫伯劳厄,他的身上总散发着鱼腥味,每当他向屋角走去时,我们其它人会感到一阵恶心。鱼腥味已粘到他的头发和衣服上,涮洗也无济于事,大家都躲开他。这并不是他本人有什么过错,但他被嘲笑,被孤立,独自坐在一角,好象得了鼠疫似的。他羞得无地自容,但这有什么用呢。”告诉孩子怎么与同学相处,人与人相处要能相互理解、相互宽容,这是善德。
什么是最温情、最有力量的开学致词?——不充斥着陈词滥调,也不唱高调、不着边际,讲故事、讲实话,直抵心灵。一般人开学致词,总会说一些用功读书、学习用功这些勉励性的话,这个致词却说“不要过分用功!”理由是什么?不回避,“学校的各种作业并不是生活的唯一组成部分,人应该善于学习,不要死用功。”然后谈自己的切身体会,“这是我的经验之谈。我小时候曾像牛一样死用功,虽然我尽了很大的努力,也没能做好,今天我感到奇怪。人的脑袋并不是身体的唯一器官。”并坚定地说这是真理,“谁持相反意见的,就是在撒谎。谁相信这一谎言,那他通过各种考试之后,虽然成绩优异,但身体已经累垮了。因此,必须经常跑步、做操、跳舞、唱歌,不然大脑袋填满了知识,却只是个残废人。”这样的理念,放在今天都不过时、都是先进的。身体好,是第一的,这是根本,直达教育本质的核心。
我们能比较吗?我们自己的开学致词与其比较,差距在哪里?我也曾做过很长时间的校长,我也做过许多次的“开学致词”,更多的时候,我只是把它当作一个学校工作程序。有时局限于就是论事,就本学年、本学期的主要工作作“告示”,提要求,寄希望。有时就当下形势,某一件时事,发表见解,以形成共识,等等。更有一些校长遇到这类致词,轮到自己上场,都有别人撰稿,不痛不痒地上台朗读一下而已。既没有高度,也没有广度,时效性很短,涉及不到教育的本质,不可能影响孩子一生,功利性、事务性地特点,使这一神圣性的开学典礼的真正意义丧失。
什么是“新教育”?——我所说的这篇令人感动、至今几乎无出其右的《开学致辞》,是德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埃里希·凯斯特纳(1899—1974)所作。凯斯特纳是德国的儿童文学之父。他曾被授予安徒生奖,这是儿童文学的最高国际奖。他的这篇《开学致词》,充满理性又感性,充满激情,闪耀思想火花的,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都得到认同。一个作家对教育的理解,别开生面,折射了“新教育”的光芒。什么叫“新教育”?她是教育的新潮流,《开学致词》作了完美的诠释。建议我们中小学校长、老师,都能好好地读一读,以获得借鉴、滋养。
2021年8月25日

柳袁照个人简介:
柳袁照,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苏州市首届教坛新秀、苏州市十杰校长。曾在农村、城市的普通中学任教师;曾任苏州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政策法规处处长、教育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曾在百年名校苏州十中校长;苏州市振华双语实验学校校长;曾任三届江苏省政协委员,曾为上海市、福建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审专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苏州市教育管理学会会长兼秘书长。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领航班导师。曾任北大教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北大培文学校总校长。现任北京新学道教育集团总校长、兼任教育研究院院长。
2008年第1期《人民教育》以《“最中国”的学校》为题,盛赞了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园的文化建设。该篇报道入选为“《人民教育》创刊60年报道过的33件最有影响力的事件之一”。“最中国的学校”不仅成为苏州十中引以为豪的标志性美誉,而且成为一大批有中国特色、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学校的办学追求。同时,作为“诗性教育”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柳袁照提出了“质朴大气,真水无香,倾听天籁”的十中精神和办学理念,表达了在功利之风日盛的社会中,学校教育对神圣理想的坚守。
先后出版《旧雨来今雨亦来》《感恩蔡元培》《图像的独白》《我在最中国的学校》《在这个园子里,遇见你》《老什物》《教育是什么》《学校是美的》《教育是美的》《学校应该是一个有诗意的地方》《读书是美的》等散文、教育随笔10余部,以及《柳袁照诗选》、《星星降临》、《流连》、《走入荒原,越发美丽》4部诗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