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印
丹桂飘香
翻看日月
那一页依然令人心动~~
驾长河落日,牵大漠孤烟
汗滴润泽苍凉
戈壁滩醒了
长出一茬绿色心情
我挥镐的姿态
被砾石喊成一声惊叹
当我再次踏上那片土地
生态遍沙洲,鸟鸣绘家园
(注:七十年代曾插队玉门,在戈壁滩上垦荒。)
【今音评论】
去找出能够带动诗歌节奏的个异与实物
这首诗歌的异是指反推与逆向思维。反推是第一段第一行的“翻看日月”。逆向思维是指第三段第一行的“当我再次”。
诗歌语言的平实与否,当下有些人欢喜从文字的表面来决定所谓的深奥是片面的。
因为没有从诗歌的整体去认识,缺少的是方法,而不是积极性。出现这方面的问题,也容易耽误作者的成长。
这时候评论题目中的“个异”就活性而言,是诗歌人物的穿越眼光,
所具有的是一时、一地和一物的特征,由此区别玉门以外的地域。
这时候还需要有识别能力跟上诗歌的节奏,因为要欣赏这首诗。欣赏要求变数和适应上的主动来予以配合。
配合去看诗歌描述的时代、背景和当下的不同。比如第二段第五行的“砾石”,这是诗歌的质感部分,也是细节。接着就要去衡量它,如,不起眼,甚至还不入眼,但是,作为意象有选择地被摄入诗歌以后,发挥出了对人物精神和意志的夯实。至于实于何处的道理,没有一个标准的说法和认为,是因为经历和看法不同所形成的,掌握适度,会减少很多你没有经历过的偏见。因此,对一首诗歌一孔之见的现象确实存在。
但也有跟不上的原因就是缺乏思考上的活性。这时候容易出现的争论属僵化的多。僵在深入不下去,僵在说理服人这一块的老生常谈,或者还有胡搅蛮缠。而评论需要评出新意,比如,从各诗语的平实中去发现相互联系出来的那些深度,如“砾石”。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