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记吃不记打的猪》
小的时候,我父母每年都要喂养一头猪。年初在农村集市上买回仔,春节前长到130斤上下,出售给镇上屠宰站,卖上个五六十块钱,全家老小过一个“肥肥”的春节。
那一年,家里养了一头“穿着花衣裳”的猪,它长得有点儿“尖嘴猴腮”,体型比较漂亮但也比较挑食。每天放学以后,为给它丰富营养,我都要到地里挖野菜,到邻居家倒泔水,帮着父母养着它。
农村住的房子是世代相传的老宅子,墙体是鹅卵石加“破灰泥”(就是石灰加黄土合成的泥)砌成,睡着是砖土炕。由于年久失修,墙体内和炕洞里有数不清的老鼠,与我们一家人“同吃同住同娱乐”,而且有点稀罕好吃的东西,总是老鼠们先尝。由于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经常是低头不见抬头见,我们说话论家长里短,说古谈今,老鼠们在洞里也打闹的“嘻嘻哈哈”叽呱乱叫。我们吃的家常便饭,它们在我们的灶台上,面板上、米缸里上蹿下跳,津津有味地也享用着美餐。它们狡猾诡异,身捷体敏,非常善于玩儿“洞藏出没”,愁的我们脑仁疼, 恨的我们牙根痒。可又对这些祸害人们的“四害”(苍蝇、蚊子、臭虫、老鼠)之一,没有太多的办法,几乎成了我们的“心腹大患”。
那时好像还没有研制出杀灭它们的药品,即使有,数量也很少,惠及到农村时,已鞭长莫及了。所以只能任由它们横行霸道,为非作歹。
白天,大人们到地里干活去啦,我剜野菜回到家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厨房面板上十几只老鼠在争抢食物,打斗得胜负难分不可开交。当我拿着“武器”企图消灭它们时,这些“害群之马”瞬间都溜之乎也不见踪迹。还没等我走出厨房,他们又蠢蠢欲动,悄无声息的又占领了面板。可见,这些鬼怪的精灵把人们的心理“研究”的多么透彻,可想,耗子们给我们人传播了多少疾病啊。我心里想,一定要给它们点儿颜色看看。于是我想出“堵鼠洞、养猫抓、动手打”等方法。首先,我模仿大人们用筛子抓捕麻雀的方法。将一根约十厘米左右长的小木棍,拴上几米长的细绳子,用木棍支撑住和面盆的边缘,往盆下撒上一点米面,然后将细绳子拉到厨房外面观察。当老鼠们钻进盆子下面偷吃米面时,突然一拉绳子,木棍瞬间与盆边脱离,就听“啪”的一声,和面盆扣在面板上,来不及逃走的老鼠总有一到两只被扣住,有的被盆子边缘压住身体动弹不得。我拿起夹木炭用的火剪,将老鼠夹住来到猪圈前,把它递送到猪的嘴巴前。聪明的猪一见到鲜嫩的美味儿,张开大嘴,一口将它含在嘴里,老鼠在“吱吱”的叫声中变成了猪的半晌“零食”。既除了“四害”,少了打扰,又给猪添了营养,真是一举两得,一石三鸟啊。
家里头还养活了十几只鸡,它们整天与猪泡在一起,吃着猪剩下的残食。很长时间以来,它们和睦相处,相安无事。可是这年春天,我们买了数支鸡仔,几个月后也长成半喇子大了。那天我在抓老鼠,就听猪圈里头一只鸡发出凄惨绝望的叫声。我跑去一看,猪已把鸡吃到嘴里快一半儿了,只有两只翅膀还在垂死的扑棱着。很快,这只鸡玩儿了个“人间蒸发”,变成了猪的腹中食。
见到此情,我气不打一处来,嘴里念着:我好不容易把鸡养这么大了,再过一两个月就要下蛋了,可恶的猪啊,你这不是挖我们营养之根,毁我们生活改善之源吗,你真可恨!想到此,我拿起手边的木棍,对着猪抡头就打,边打边骂:叫你吃我的鸡,叫你吃我的鸡,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吃了,再吃我就打死你。猪被打得惊慌失措,龟缩在墙角,用十分恐惧的眼神盯着我,嘴不停地“吧嗒吧嗒”嚼着白沫(猪紧张愤怒时特有的动作,据说是猪的一种自我保护。嚼的白沫是一种毒素,弄到动物身上会肌肤溃烂)。待我私愤发泄完了,也打累了,方才善罢甘休。
不过啊,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天都有一两只鸡销声匿迹,都被猪给吃掉了,尽管我每次发现少了鸡,就给猪一顿痛打,每次被打猪都很紧张害怕,但猪还是把不该吃的给吃了,并没有意识到吃鸡就要被打的教训,真是一头记吃不记打的猪啊。
由猪记吃不记打得到几点启示:
一是本能使然。本来猪就好吃懒做,吃饱喝足就是养膘增肥,为人们提供美味的肉食。我将活鼠投喂给猪时,猪在吞噬时产生味蕾上的新鲜刺激,感觉活动物要比酸腐的臭泔水好吃得多,以至于剩下槽里的猪食不吃,把注意力放在了待机捕捉活动物上面,以满足猪追求“美味佳肴”的欲望,可谓是“鼠死鸡烹”啊。
二是心理满足。猪知道吃了主人的鸡肯定要受责打,但猪可能也“算过一笔账”,吃只活土鸡,(现在的人吃到都很难),得到香甜回味,享受要胜过挨打的痛苦。吃活鸡的收获要大于人们责难的成本,追求嘴巴舒服要比身体受痛苦划算,即使人嘴上骂着要把猪打死,人也不会真把猪打死的,因为打死掉一头猪的成本,要远比一只鸡大的多的多。猪或许也估计到人不能也不会把它往死里整。所以猪才一而再、再而三地与我们的愿望背道而驰,继续我行我素,为所欲为。
三是每次的痛打,激起猪的逆反心理,形成猪与人的情绪对立。(这个待研究)
四是“森林法则”。动物界通用的弱肉强食使然。
山里布衣
编辑:孔建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