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得新-开学新主题“减功课减补课”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
9月1日,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在新一轮抗疫斗争再次旗开得胜的喜庆氛围中,迎来了新学期正常开学。作为中小学全面落实教育部“双减”政策的第一个学期,“双减”落地,将是送给全国亿万中小幼学生和家长、老师最好的“开学礼”。

刚刚过去的辛丑年暑假,全国一系列教育政策密集出台并迅速落地,让亿万中小幼学生和家长、老师看到了国家贯彻“双减”政策的决心。
笔者获息,所谓教育部的“双减政策”是指:在义务教育阶段,减轻学生的功课和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事实上,执行这项“双减政策”是很有必要的。为什么这么说?一方面,学生作业负担较重,作业管理不完善;另一方面,校外培训仍然过热,培训超标、超前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校外培训项目收费高昂,资本过度流入的风险更大。因此,有必要从政策方面进行调控,促进教育更好地发展。

教育部推进、落实“双减政策”,具体包括:
①控制作业总量,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鼓励布置分层、灵活、个性化的作业;
②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供学生自愿选择,加强和优化免费在线学习服务;
③促进区域内学校干部和教师的流动。小学一年级坚持“起点”教学,学校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招生分班考试,严禁分重点班和实验班。

教育部此前表示,“双减政策”督导已被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一号工程”。可以预见,接下来“双减政策”落地实施将非常严格。在近一段时间的专项整治行动中,各地已坚决处理一批违规典型,包括教师违规补课、无证办学、培训机构违规收费、发布虚假广告,以及职能部门内外勾结、监管失职等。直面复杂情况、找准问题症结,“双减政策”已迈出积极一步,社会各界期待新学期“双减政策”的落实力度不减,进一步强化人们的信心。
新学期,广大学生和家长也拭目以待学校的积极变化。目前来看,教育部强调的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等,直接回应了广大学生和家长关切的“槽点”和“堵点”,进一步细致规范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纪律和管理规定。

值得一提的是,“双减政策”背景下,全国各地迈出了更大步伐,明确将大比例促进学校干部教师轮岗交流,为“校内教育高质量均衡”给出了现实方案。虽然这只是一种地方层面的探索,但它代表了一种积极行动的态度。未来,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学生接受公平高质的教育,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生态,将是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的使命。

当然,新学期难免带来新“焦虑”。“双减政策”后学生如何实现全面发展,家长如何配合?教师如何适应教学新情况,学校如何落实好政策?这些问号,都需要审慎的方案、积极的心态以及更好的协同来拉直。这必然对学校的管理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责任心提出更高的要求。

其实,笔者认为,“双减政策”的“减”字背后,广大家长最期待的“增”,就是校内教育质量的提升。而家庭作为人生第一所学校,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就需要真正担负起责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校一道携手创造中国特色义务教育的良性循环;共同呵护广大中小幼学生走上更好的人生之路。为此,特赋《摘得新》为评为观。
学业新。
双重减压门。
削功时补课,
最关人。
师生家长均舒逸,
教良循。
——2021年9月2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