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念舅父
——老红军窦文德
文/张笃海
我的舅父窦文德老先生,于1911年生于陕西省扶风县天度镇鲁马村窦西组一个中农家庭。上过几年私塾,后去省城西安省二中学习。1928年投身革命,离开西安,到陕西东府,参加了著名的“渭华起义。”1930年经时任中共陕西省委常委李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我省早期党的地下工作者之一。
1930年8月,根据党的指示,去甘肃镇原创建革命武装,在国民军陕西警备师三团二营搞“兵运”(策划起义),领导和组织发动了“蒿店兵变”。这次兵变失败后,一部分人员和习仲勋领导和发动的“两当兵变”撤出人员合并,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后该部并入红二十六军,并随红二十六军进入陕北革命根据地。后他又奉命回到家乡关中西府,在凤翔、岐山、扶风一带坚持武装斗争。
1933年,李庚指示,窦文德调陕西省委,并接替汪峰同志任中共陕西省委军委书记。同年8月,由于省委组织部长杜衡(原名杜振庭)被捕叛变,省委机关被破坏,舅父和几位同志被捕,被关押在杨虎城的军法处。受尽各种残酷刑罚,坚贞不屈,与敌斗争。1934年元月,经组织营救出狱。
1936年冬,窦文德在陕西三十八军九十八团任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在省城组织了有三十多人参加的扶风抗日救国会,积极支持我党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宣传我党关于团结抗日的政策,促进抗日救亡群众运动高潮的到来。“双十二事变”发生后,他又奉党的指示,率领张志仁、薛云峰、李子重等热血青年返回家乡,向扶风士绅和全县各界人民群众宣讲“双十二事变”经过,和张、杨为何要捉蒋,以及中共关于当前全国形势的看法和主张。在中共扶风县委的领导下,在县城城隍庙前举行了群众大会,学生代表们在戏台上慷慨激昂的演讲,痛斥国民党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宣传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台下听众无不感动。冯公略老师挥笔写了“讨姜宣言”(姜指当时扶风县著名士绅姜博君),全县四十八所小学学生罢课,游行示威……全县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寇进攻中条山,窥伺潼关。陕军出关抗敌。窦文德奔赴河南,在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李景春领导下,在第六纵队担任领导,在开封、洛阳及山西中条山一带多次与敌作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1943年以后,他又回到家乡,在扶风、岐山一带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曾任扶风县委宣传部长,。1948年以后,我西北野战军先后在扶风一带发动了“西府出击”、“陕中战役”、“扶眉战役”,扶风县城曾三次被攻下。但由于敌强我弱,前两次我军都撤退了,直到1949年七月扶郿战役取得胜利,西府地区才得到解放。在这期间,他作为游击队长和西府游击总队负责人之一,和战友们往来奔走,舍生忘死,侦察敌情,传送情报,接受上级指令,一次又一次地把人员和物资送到陕北。

解放后,窦文德曾任豆会区区长和扶风县农会副主席,参与组建新生的地方革命政权,并扎扎实实的参与并领导了我县基层的土地改革工作。1952年任中共扶风县委委员。历史已经证明,当时西北局、省、地委和扶风县的土地改革工作,是全国做得最好的地区之一。窦文德和他的战友们,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由于长期从事“兵运”等地下工作,舅父生前曾几次与组织失去联系,但后来都接上了,不过也屡遭误解。1946年“西府审干”中,曾将他的党龄定为:1944年入党。后来他一面努力工作,一面向组织申诉。直到1952年他去西安,见到西北局书记习仲勋同志、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组织先后任命他为陕西省建筑公司劳资科科长、宝鸡交通银行书记兼经理、宝鸡煤碳建材公司经理、中国石油公司宝鸡二级站经理,宝鸡市燃料公司经理等职。“文革”浩劫期间曾遭受迫害,他与“四人帮”一伙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舅父窦文德为党和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积劳成疾,离休后,于1973秋年因病去世。享寿62岁。

我对舅父的印象分为两个阶段。解放后,我三、四岁。见到他,只记得他骑一辆旧自行车,风风火火的在路上奔忙。也常到我们村和邻村与群众交谈。给童年的我印象最深的是,舅舅屁股上挂着的那一把短枪,和枪把上带着的火红的红绸子。现在想来,那是他正在领导群众搞土改,分田地。第二个阶段是时隔十一,二年后,直到1968年十月我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回到家乡。1963年秋季,我在豆会中学初三毕业,考上了省重点高中宝鸡市长寿中学。舅父当时正在宝鸡工作,我来到宝鸡上学,又和表弟同校,所以常去舅舅家,从而能经常聆听舅父教诲。加上那时口粮紧张,大小伙子每天一斤定量,肚子时常饿的咕咕叫。星期天中午常去看望舅父舅母,也顺便蹭一顿饭。可是舅舅家孩子多,口粮也非常紧张。由于多了我这一张嘴,舅家全家人就要吃稀一些。现在想来,我实在是给舅父、舅母添麻烦了!但到底是亲外甥,舅父一家从未给我脸色看,舅母有一次一边给我舀豆面条,一边说:“现在是困难时期,给外甥吃豆面,真是对不起!”我忙说:“妗母,有豆面条吃就不错,几年来我已经和弟弟们争饭吃了。”舅父为人话语不多,我有时问他过去的事,他都谈得十分简略,我知道,那是因为他的许多战友都牺牲了,他是侥幸活下来的人之一。再说,自从1959年庐山会议彭德怀直言获罪,干部们说话都很小心,因为稍不注意就会被扣上“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但当我毕业前他得知我县两位同学的父亲因参加魏文德游击队而受整时,非常气愤,一五一十的把当年的情况说得清清楚楚,为这两位同学作了证。我这才发现,舅父虽然平时寡言少语,但他的记忆力超群,他的脑海里有一张陕、甘、宁三省地图和扶风县地图,也装着扶风全县解放前敌情、我情的全部档案;更难得的是,他有嫉恶如仇、敢讲真话的一腔热血……

前几天我县周文化研究会组织几十名会员去野河山景区采风,我又来到了当年舅父和他的战友们忍饥挨饿、来往奔波、与敌人浴血奋战的的战场旧址。当年,在省委和地、县委的领导下,西府游击总队在野河山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配合野战军主力,在“西府出击”等几次大的战役中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孙宪武、彭修、史汀,这一个个革命英烈,为了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共洒热血迎旭红”。舅舅和吴彦俊、赵和璧、魏文德(魏四)等前辈,作为那段历史的幸存者,今天也已离开了我们。野河山区既是游击队的根据地,也是陕北革命根据地通往关中地区的桥梁。让我们永远怀念曾在这里战斗过的英雄们!以他们为榜样,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革命前辈的遗志,努力干好各自的工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老红军舅舅啊,我永远怀念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