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情思
——张三丰传人与英山南武当重兴
·马民权·
据《武当武道》杂志特刊——《张三丰与武当拳》载,程捷译撰的《明朝道教仙人张三丰》一文所述:“张三丰神迹不独限于武当山。洪武年间至永乐时期(公元1368年戊申——1244年甲辰),他先后“游于四川成都,……平越(贵州)附近的福泉山的高真观,至今此地仍有一‘礼斗亭’,据说那是他日间隐居静思,夜间礼祀北斗之神的地方。”在山东云门山“他住过的洞室,因而得名‘仙张洞’。……
在安徽(今湖北英山南武当武圣宫,见《英山县志》:‘武圣宫,有六,……县北一百里张家咀,张姓香火’),张三丰曾施教于道士张古山,古山后来成为武当山道观提点。“英山张家咀多云山上的武圣宫,因此而香火日盛,此地亦被称为“南武当”。“在湖北太平山,他携一童子游于空中,邀一老翁与之共餐,顷刻之间饭菜即从一百四十里以外的店里买回。文中所载:“他携一童子游于空中”即英山张家咀添楼乡人张大悲。据《英山县志》载:“张大悲,添楼乡人。居县西香炉岩(建于唐以前的玉皇庙之玉皇尖,系天楼山脉,今又名”五峰山“),自幼好神仙术,语人未来事及晴雨辄中,父母怪之,令牧牛,画地为圈,牛与群牧不能出。尝作泥丸自食。坐卧处,往往有云气。洪武初,游方外莫知所终。”公元1449年(已巳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真追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从以上所载,英山张家咀多云山武圣宫和张咀添楼山(亦称“天楼山”,“五峰山”)均为张三丰传道显圣之地,“南武当山”也因此而得名。张三丰内家功第十四代掌门游玄德秉承祖训,复修南武当武圣宫,重开武当南脉,并授英山籍著名作家熊召政(理器)、金融家张国庆(理鼎)、实业家彭善超(理超)等三人为第十五代传人。由此,应证了张三丰:“余教十四代必当开南宗,武当异日必大兴”的预言。

马民权,男,1952年2月出生于湖北英山,中共党员。政教专业毕业于华师大、湖北自修大。历任英山县文化馆副馆长、文化宫主任,文联秘书长、副主席、主席。系湖北楹联学会理事、湖北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北民间文艺家协会、湖北文化学会会员,国家注册高级咨询策划师。现任中国·城乡小康发展促进中心文化研究员、中国影像杂志社旅游天下主任记者、黄冈市大别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英山老区建设促进会宣传动员部部长。创作音乐作品近500件(首),歌曲《等待》,歌舞《喜送劳模上北京》等分别获省、地文艺会演创作、演出奖并摄入文艺专题片《山花烂漫》,由电视台录播、电影拷贝发行。部分音乐作品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民歌》、湖北人民出版社《百花集》选载出版。独力担纲中国民间艺术十大集成中的民歌、民戏、曲艺、民间文学等《英山卷》的搜集整理工作,是《湖北卷》、《黄冈卷》编委会成员。被湖北省文化厅、湖北音协授予《湖北卷》民歌、民间音乐采编积极分子称号。与人合作的歌曲《大别山情怀》等荣获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化部新人新作奖。先后有《更新观念,发挥优势,促进山区文化建设》、《走出迷阵,实现民族音乐的崛起》等多篇论文入选湖北省首届文化管理研讨会和民族民间音乐理论研讨会并获奖。致力于毕升碑墓相关人文开发研究,系英山毕昇研究组成员,有《毕升故里在英山》、《毕升有了户口薄》等作品近20万字先后载入《炎黄春秋》、《爱我中华》等报刊。创作出版长篇历史小说《毕昇传奇》,并改编为46集同名电视剧在筹拍之中。有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作品见诸《长江文艺》等报刊。《青春,在实践三个代表中闪光》获《人民文学》报告文学奖。有《大别山文学讽喻家——闻筱辑》、《风物传奇》等多本专集出版问世。先后被评为省、市、县宣传工作先进工作者、模范党员,湖北省文联系统先进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