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人物传记随感录436
司马昭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
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正元二年(255年),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逝,年五十五,葬于崇阳陵。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昭为皇帝,谥号文帝,庙号太祖。
读司马昭有感
一
天下空荡荡,无一人声朗。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详。
权倾于朝野,佩剑上朝堂。
翻手即为云,覆手风雨狂。
二
家无内鬼,外鬼难进。
今进外鬼,搅乱宅神。
从无宁日,地暗天昏。
倍受煎熬,践踏蹂躏。

再读司马昭
世人皆知司马昭,野心勃勃欲篡曹。
大权独揽在一手,权倾朝野气焰嚣。1
上朝随身可带剑,威风凛凛多狂傲。
虎视眈眈待时机,一朝弑杀魏曹髦。2
注:1.气焰嚣即气焰嚣张。
2.曹髦即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王曹霖之子,曹魏第四位皇帝。因不满司马氏专权秉政,甘露五年(260年),亲自讨伐司马昭,为太子舍人成济所弑,年仅十九岁。
作者简介:
陈宝田,笔名龙山石,男,1949年2月出生,山东肥城人,中共党员,中学教师,自幼酷爱诗词、书法,毕业于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一生热爱文学,尤其喜欢诗歌创作,有作品见诸报端,为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得奖主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