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人物传记随感录439
商鞅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
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他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他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被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公子虔诬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西南)。尸身被运至咸阳车裂,全家被杀。
也说商鞅变法
为图国强实施变法,大张旗鼓宣示天下。
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取信于民赞誉有嘉。
触犯权贵切身利益,遭人诬陷谋反事发。1
战败身死尸被车裂,因受株连全家被杀。
注:1.指公子虔。
欲说变法
欲说史上历代变法,令人深思无不惊讶!
初衷虽好但都失败,甚至付出生命代价。1
为何如此难以成功?既得利益者施弹压。
由此而看变法真难,几人情愿平分天下?
注:1.为了变法商鞅被五马分尸;晁错被腰斩;王安石被罢相;戊戌变法的六君子在菜市口被斩首。
作者简介:陈宝田,笔名龙山石,男,1949年2月出生,山东肥城人,中共党员,中学教师,诗人,书法家,毕业于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一生热爱文学,尤其喜欢诗歌创作,有作品见诸报端,为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得奖主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