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李燕玲,笔名文竹,1969出生于甘肃省临洮县,现定居兰州。十几年的记者生涯,对生活具有独到见解和思考,作品常见报刊和网络传媒平台。
电话:18919831081(微信同步)
李燕玲18919831081@163.com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下水巷国税局家属院


洮河岸边的吟者
文:何俊锋

她是洮河岸边的女子,从远古的诗经意境里走来,一袭白衣,在清晨的阡陌中前行,一步步走近黄河,走进兰州金城。文竹在她的书桌案头,顿生一种诗意的纯美,纤秀而又茁壮。人如其名,文如其人。她就是自称文竹的诗人李燕玲。

很久没有从诗歌里感受到紫罗兰的气氛了,也很久没有从文字里看见常青藤般的夜曲般低声倾诉了。而燕玲却在诗歌里唤醒了我们这种沉寂多年的回忆。在古城西安的一个下雨的午后,她几十首诗打包发给了我。她是一个睿智而聪慧的女子,骨子里隐藏着那种神秘而超越性别的思考的精灵。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还能够在一个年轻女诗人的作品中找到适合在烛光和雨夜下欣赏与朗诵的诗歌,其实是一种幸运。在她的诗歌里依稀能听到黄河的涛声,洮水奔腾,老水车的吱呀,滨河路的晚风,爱人温柔的手,她将指纹变成了年轮与生命的记号。能够在诗歌里通过文字传递着一种来自中世纪的幽静气氛,是对于今日漫天喧嚣的一种反叛与文字的觉悟。

读燕玲的的诗歌,是一种烛光弥漫的感觉。她对诗歌对文字对语言的多层次思考。我们曾经习惯于在诗歌里寻找往日的情怀以及对于未来的憧憬,还有对世界对生命本质对生命内涵的归纳。然而,我们却忽略了诗歌本身的形式与内在环境的文字的力量。

燕玲是一个善于将日常生活变成蒙太奇视角场景的导演文字的女诗人。通过文字表达视角审美,她没有追求诗歌主体的恢宏大气,也没有去追求惊心动魄的技巧。应该说,她是一个不注重任何诗歌写作技巧的女诗人,幸运地将心中美好的故事用诗歌的形式展现给了我们,使诗歌与烛光变成了温柔的等待。在燕玲看来,诗歌的生命力与其说来自精湛的句子,不如说是来自思想的发掘与思考。文学艺术必须体现出庄严肃穆的思想。文学的庄重与肃穆感能够体现在一个后现代的中国女诗人身上,是诗歌永远不死的象征与幸运。而同样,我们对于诗歌的崇尚也不会终止。因为我们需要诗歌,需要从诗歌里寻找世界的存在感、证明感。

燕玲出生在临洮,生活在兰州,西北人性格的直率、开朗、阳光在她身上得以良好的传承,一幅微笑永远挂在脸上。由于酷爱文学,不管她从事什么职业,行业,文学始终是她的事业。虽是一个自由职业者,却绝非一般俗世女子,虽处在平凡的生活中,依然能用文字和心灵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乐园。她把自己引向有花草树木、蓝天白云、彩蝶翩跹的地方。那永不枯竭的灵感是她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每一首诗,每一篇文字,都是她心灵的倾吐。每一段文字都渗透出她不俗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她的文字没有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有的是一段情感的渲泄、一种精神的释放。

也许喜欢文字的女子,都爱做梦。也许文字本身也是梦的载体。在每一个寂静的夜晚,在别人醉心于歌厅、酒场或忙着在朋友圈刷屏时,她却甘于寂寞,在电脑前用文字记录着美好的爱情和浪漫的生活。真佩服她总是有那么多灵感。不知从哪里读到过这样的句子:“喜欢写诗的女人是尘埃里盛开的花朵,她的芬芳本不该属于俗世,因为她的灵魂早就升入了天堂……”我想这句话说的应该就是如燕玲这般的女子吧。没有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

在凡俗的世事里,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单调和乏味的。但正因为有了诗歌,才能让燕玲把司空见惯、耳熟能详、柴米油盐乃至自然界的四季变化、风花雪月变化成或优美、或激越、或向上、或婉约的诗句来,写出自己对人生、对生活、对爱情、对自然的感悟。她是知性的女子,是善感的。能听见花开的声音,也晓知花落的叹息。她会欣赏浪漫的歌声,也能读懂白云的眼神。她深知“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箴言,更注重精神和灵魂的修养,绝不会庸俗的靠美貌去博取虚名。她用虚怀若谷的胸襟游走在精神世界里,在喧嚣与浮华的红尘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文字创作。

在燕玲心里,诗歌是她的心灵之花,是心灵被外界事物触动而激起的具体感应。是欢乐时酣畅的笑;是痛苦时苦涩的泪;是婴儿无邪的眼睛;是处子圣洁的身体;是母亲慈爱的辛劳的手;是父亲坚韧负重的肩;是独行时行走的风景;是世间的天籁之声;一切美好的东西皆入诗而来。在她用诗笔写生活,写爱情、写亲情、写风景、写四季,生命的四季在她的诗里亦是如此的美丽。因此李燕玲是个不折不扣的诗人。她用女性的细心和敏锐感知生命中匆匆聚散的事物,用善良悲悯的情怀抒写成一首首精美的诗歌。读她的诗如与之同行的伴侣,分享生命四季甜蜜的美好,如友人般耳语;如亲人般叮嘱;如情侣般呢喃。读她的诗是一次心灵的对话,分担生命的冷暖,聆听来自生命的歌唱。

在普通人眼中,诗人是勇于思想、行为梦呓般玄幻与现实生活不合节拍的群体。诗人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保持尊严的唯一方式或许只剩下沉溺。但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能在这个年代存留下来的诗人很有可能就是最纯粹的诗人。也许诗歌并不能使燕玲获得荣誉和利益,但她爱诗,就象她爱自己的灵魂和生命。诗歌已成为她生活、生命的一部分,是她的另一种生活存在方式,她的诗是吟唱给生命的最纯净的天籁之音。写诗是她生命之泉和灵魂之火的涌动和燃烧,而她自己就是一支暗夜里的火烛照亮自己也照亮了别人。

燕玲是一个在生活中伴随诗意栖息的诗人。在她的诗境里,诗意般的生活和诗人的激情融为一体是她诗歌震撼力之所在。她写新诗、填古词,题材、体裁和表现手法多面多变。她擅长驰骋丰富的想像,用鲜明的艺术形象直接诉诸读者视觉、听觉和幻觉上的感受,把自己内心感受的最美的霎那捕捉住,并从大自然中摄取新巧的景象,情景交融、直抒胸臆,使诗歌情思浓郁、清新浪漫、动人心弦。她选择创新的视角和现代诗艺术中的意象,通过暗示、隐喻、通感等手法对诗意空间进行营造,使诗意隐晦含蓄,增强了诗歌的弹性和张力。在物象与情感的蜕化中,脱俗的诗句和高深禅思的意境,真切畅达的传递了她对生活、生命、自然、爱情本真的寻觅和感应,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美关系的叩问与关爱以及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

在她眼中爱情的《浪漫》/是醉倒爱情的烈酒/强势/ 强大不容我拒绝/一个被脱壳的瓜子仁/你轻轻地挑在舌尖上/送入我小小的嘴巴里/是细腻和羞涩的结合/轻嚼慢咽我品出了青春的精髓。就像|《在你的心海里抛锚》中“心 /贴上思念的标签/不再我行我素/扯下云端上的深情/装进行囊里/让永恒在生命里提炼一生真情。月圆的夜晚/紧紧握住半边星辰/让一句呢喃在耳边震荡/一泓清水总想装满你的酒杯/抿一小口醉倒后半生。”燕玲的诗是灵动的,在她的诗《春播》里,辛丑春的灿烂/是生命里最阳光每一天/借来牛的勤奋/我想把一段真情播种/爱人牵着我的手/一起走过咋暖还寒的季节/他亲吻着柳枝鹅黄的娇嫩/他爱抚着河俩岸的花草/让枯萎一丝一缕悄然褪尽/绽放/ 一切都在盛世里。燕玲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她写 《黄河水车》的“吱吱呀呀”;写雷神山,火神山,钟南山的《三山挽臂》,众志成诚;写《春风里》的花喜鹊;写愁涨中《湿漉漉的心事》;写中山铁桥下黄河的《涛声》;写《白塔山》的清晨;写《滨河路》三十里长堤的夜景……燕玲一路行走,一路收获心中的风景。

读到这里,我们随着诗人完成一次生命的涅槃,一次灵魂的洗礼。至此,我有理由说,燕玲是一个可以期待的优秀诗人,因为她用心写出来的诗篇已经呈现了优秀诗人高贵的生命气息。“在高处思索,在低处生活”,这是燕玲在现实生活中的诗歌状态和写作姿态,从她大量的作品里,让我看到了一个纯情关注的神态,倾听存在和仰望星空,我蓦然发现,在这个浮躁的红尘里诗人和诗歌依然美丽。

《何俊锋简介》
陕西著名作家,文化学者,美术评论家,陕西省中国画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安美协学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美术》原主编,《逸品》,《道法终南》杂志社社长、总编,《三秦视点网》总编辑,西安丝路商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