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一个地方摔倒三次》
九岁那年秋天的一个晌午,娘从地里收秋回来,拖着疲惫的身体给我们兄妹三人赶了“三悸子”白面绿豆面两掺和的面条儿,用萝卜丝打的卤子。
我们兄妹三人围在娘身边,看着即将入口的面条,闻着菜籽油烹调出来的香味儿,一口接口的吞咽着馋涎欲滴的口水。只觉得辛苦的娘做饭动作“慢”,我那急于想吃到饭的心啊,都跑到时间前面去啦。
过了好一阵子,面条总算煮好了。我是长子,娘先用“大海碗”给我捞了一碗,舀上卤子,左手端着碗底,右手拿着筷子拌着面,两只眼睛像“饿狼扑食”一样贪婪地盯着眼前这碗面,一边从厨房往外走,一边急不可耐地往嘴里送着面,准备坐到院子南墙根的青石墩上去享用。
哪知厨房门口左边放着一个“一梢水(能装一桶水的大盆)”和面的瓷盆(逢年过节娘为大伙蒸馒头,和面拌菜馅儿用),一拐弯儿,两腿不偏不倚地被这只大盆绊倒在地,只听“啪啦”一声,我四脚着地,踏踏实实地摔了个“大马趴”,手里那碗面也早已飞了出去。娘听到这声音,没有出厨房,凭经验就知道我办了怂事儿,就在厨房里说:“你看你,咋就那么不操心呢?来,这儿又快煮熟了,端上吃去吧。
我很不好意思的,怯生生地走进厨房,端起第二碗面,仍然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不料出门一拐弯儿,又被这只大瓷盆绊倒,几乎准确无误的把第二碗面又撒到了第一碗面的痕迹上。娘在厨房里听到这声音,着急的跑出来问我:摔到了没有,碰着了没有?娘见我除了衣服弄脏了,别的没有妨碍,就没有再说什么。赶紧回到厨房,看着煮面锅,只见煮面锅正在向四周翻溢着白色泡沫,锅底下的火也快被扑灭一半儿了。娘有点儿着急了,自言自语地说:“唉,咱越穷吧,你看这孩子就越跟你造(指浪费)。俺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俺上辈子欠你们的,老天爷让你祖奶奶来还啦”。娘发着牢骚,可手上的活儿一刻也没停。釜底下的火也逐渐的上来劲儿了,不多一会儿把仅有的面条又煮好了。可我端起第三碗面,又在不该出手的地方把碗出手了……,真是不可思议,不可理喻。
这不大一会儿的功夫,摔了三大跤,浪费了三碗面,打碎了三只碗。娘像发了疯地从厨房里跑出来,骂骂咧咧地冲向我,一顿拳打脚踢,我将双手护住脑袋,任凭娘对我“狂轰滥炸”。等把我“袭击”完了,娘哭了,我也哭了。娘说:“俺不是心疼这三碗破面条啊,娘是说你把面浪费了,你弟弟妹妹吃啥呀?俺吃啥呀?那要是把你磕碰着了,那可咋办呀?呜呜——”,我随着痛苦的娘哭了个无可奈何。
当我把痛苦的眼睁开后,看到娘和弟弟、妹妹正蹲在地上收捡我洒下的三碗面往锅里弄呢,见此情景,我赶紧跑过去用手帮他们收拾残渣剩羹,要不然他们晌午就要挨饿啦。即使重新做,一来要很长时间,费很大的力气,二来缸里的面本就不多,哪经得起这般浪费啊,一边捡着,大家一面哽咽着,两眼都是通红通红的。娘把锅端到灶上,加了加热,把卤子与面倒在一起,弄了一锅杂烩面,兄妹几个抽泣着,无奈、无味、无表情地吞咽者。好不容易挨过了这顿中午饭了。这也是我终生难忘的一顿中午饭。
俗话说:允许再一再二,不许再三再四。人可以犯错误,但不可以犯同样错误,更不可以在同一时间、地点、原因重复犯错误。说汲取教训,这句话说起来轻松做到很难,如果错误面前不走心,不过脑,不思痛,不追责,不受罚,不付出足够的代价,是不容易汲取教训的。工作生活中值得汲取的教训,涉及领域宽、范围广,头绪多,答案少,从点到线方方面面,从静到动不一而足。但是,人的生命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经验教训都经历一遍。最聪明的人是既要从个人经历中积累经验教训,又注重借鉴、引用他人用鲜血和生命总结提炼的经验教训,并能化间接经验教训为直接经验教训。进而达到少出差错,少栽跟头,少走弯路,少付代价。
把危害生命安全的要素转化为保护生命安全的因素,在安全中发展,在安全中进步。
山里布衣
编辑:孔建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