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境界就是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然后领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自己的梦想。
58岁的我说这个话题会有人觉得可笑。可我一直在职场,私企,我一直和年轻人在一起,我知道他们有多拼,就是我自己如果不努力也会被淘汰,更不要说我老家农村的孩子了。当你知道的时候就晚了,可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我农村老家家里
有个初中生,他在上初三,那日见了面,我问他,你有人生规划吗?他很是不屑,尴尬的说,规划它干什么?我有点愕然。
一个农村孩子,不努力,以后靠什么鲤鱼跳龙门?农村的教育水平本来就低,家里的经济实力本来很差,不拼将来还去建筑队搬砖?
我们小时候,是很励志的,记得小学毕业那年,班主任梁老师慷慨激昂,同学们加油看谁能考上大学,我当时也是被感染了,我们长大了,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栋梁。
后来我才知道,我家出身不好,在那个年代,我根本不可能考大学,只有工农兵才能上工农兵大学。但我一直学习很努力。
转眼到了1981年,我高中毕业,那时候早就没有出身一说了,我完全可以考大学。毕业那天,班主任艾老师慷慨陈词,你们家祖祖辈辈种地,你回家种地怎么了?那话太扎心了,我就是跟她较劲我也要考学,我一定要考。
我努力了,我补习,费尽洪荒之力,我终于考上了中专,我户口转成了城市户口。
现在想想高中毕业时艾老师说的没错,十三比一的录入比例,对农村户口录取的限制,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们村,我们哪一届,我是唯一一个考出来的。而我对自己的选择不后悔。
专业学校毕业后我上了班,我知道很多城里人看不起我,但我却一直很努力,那时的我你看不起,今日的我不一定看的起你。但是我明白一个人从他原生家庭所处的阶层往上走是很困难的,但我们不该励志吗?
忽然想起了王国维。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晚清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不朽之作《人间词话》中曾用形象的比喻提出了治学的三种境界或说是三个过程: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我觉得这也可以引申为人生三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一句出自北宋晏殊的《鹊踏枝》(又名《蝶恋花》,王国维却将其化为人生之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意为:一夜秋风,吹尽了树叶,独自登上高楼,看到远方看到天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而此处是指:一个人治学,首先要高瞻远瞩,立志高远。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句出自北宋风流词人柳三变的《凤栖梧》(又名《蝶恋花》,这原也是怀人之作,意指深情专注于意中人,为了她,骨瘦形销,衣带渐宽,绝不反悔。而我们呢,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学’消得人憔悴”。即要覃思苦虑,孜孜以求,犹如热恋中的情人热切地、不惜一切地追求着所思。这种执着的追求精神,对于痴情者固然需要,对“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更是不可缺少。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出自南宋爱国词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一夜鱼龙舞。
努力一点,拼搏一把,等你老了,你连自己的养老钱都没攒够,你那时候后悔该来的及吗。
我今生最大的成功就是让我儿子成了一个城里人,因为城里的教育水平,城里能接触到,是农村不能比的,至于他以后的高度,那是他的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