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影集 | 济南府第八期摄影展
凡河川能伸能屈,能收能藏,唯我黄河,
其高峡为镜,平原飘带,奔川浸谷,
挟雷裹电,即因时势而变。
时滔天接地而狂呼,又拥地抱天而低言。
—《壶口瀑布记》梁衡

冲破山谷
横贯中国九省
浩瀚与日月同辉
她是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济南富力凯悦酒店特邀摄影师 栾利杰老师
第八期主题摄影展 黄河影集
-摄影师 栾利杰-

栾利杰,1963年10月生人。
1984年受训于山东大学“山东省第一期高级摄影培训班”。在全国报刊杂志发表摄影作品上百幅,数十幅作品在国内外影展、影赛中参展、获奖。
2018年开始拍摄黄河主题,六次行走黄河流域,三次进入无人区。
2021年4月开始在《大众报业 · 农村大众》报开设“看见乡愁”专栏,挖掘、介绍齐鲁乡土文化。
走近一步
通过影像领略人文黄河之美
感受强烈的艺术魅力
-沿黄九省一省一境界-
本次摄影展会展出黄河跨越九省的9张经典作品

-苍茫大地镶玉带-
黄河开山劈岭,滚滚不息
如盘古洪荒中开天辟地一般
给辽阔大地镶嵌了一条金色玉带

-河源图腾-
阿玛尼卿大雪山地处青藏高原
是黄河源头第一雪山
藏语为大河先祖之意,是藏民的图腾神山

-大漠丝路-
在黄河和沙漠亲吻的地方
一座废弃百年的古驿站
在用残垣断壁诉说着曾经的丝路辉煌
......
山东是万里黄河入海回家的地方
还有更多作品
记录了山东省境内的黄河掠影

-入海口钻井平台-

-入海口生态湿地-

-黄河入海,我们回家-
......
今日黄河入海口 栾利杰
山东东营垦利区黄河口镇,是万里黄河入海回家的地方。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纵横5464公里,途经9省,一路浩浩荡荡,奔涌入海,所向披靡。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沙土,在入海口沉积,正常年份每年新造陆地近3万亩,平均每分钟造地35平米,此河口镇是中国唯一能"生长土地"的地方。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诞生了古老的中华古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黄河又似一匹难以驯服的“野马”,决口灾难不断,历史上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古黄河的入海口并不在山东东营,那时的黄河下游河道就像一条巨龙的龙尾,以河南孟津为顶点,北到天津海河、中到山东济水古道,南到江苏淮河古道,在四五百公里半径范围内来回摆动,夺路入海,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部分地区的人民深受水患之难。史料记载从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口泛滥达1593次,造成黄河重要改道大迁徙26次。
1938年6月9日,国民党为阻止日军沿黄河西进,利用黄河伏汛期,人为炸毁黄河河堤,造成惨绝人寰的悲剧,是文字记载中最详细、最令人不堪回首的黄河决口、改道事件。据当时国民政府的《豫省灾况纪实》记载:堤防骤溃,洪流踵至,房屋、田地、财物悉付流水;难民或攀树登屋,或夺路逃命,侥幸不死者,饥寒交迫,疾病侵夺,往往横尸沟壑;卖儿鬻女司空见惯,人市之价日跌,求售之数愈伙,荒凉惨苦,惨不忍睹!据当时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统计:河南、安徽和江苏3省44个县,5.4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尽受灭顶之灾,89万人死于滔滔洪水,390多万人外逃,1250万人流离失所。
今天的黄河入海河道,成形于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因河南铜瓦厢北大堤决口,黄水泛滥夺山东济水河道入海。济水,中国“四渎”(黄河、长江、淮河、济水的合称)之一,济南、济宁、济阳等地名均由济水而得名。这次改道,使济水河永远湮灭在历史尘烟中而成为黄河下游的一部分,定格在山东人的记忆中。1938年花园口大决堤,造成黄河改道夺淮入海,1947年复堵花园口,河道又被逼北归,从山东利津入海,从此以后,黄河入海口在广袤的河口地区来回游荡。解放后,1953年至1996年,入海口河道经过三次有计划的人工改道,黄河入海探路的脚步才被人类所控制,入海口飘忽摆动的历史得以改写,滚滚黄河水按照人们的意愿注入渤海,黄河终于回家了。这就是今天的黄河口镇入海口。
披荆斩棘,百折不回,是黄河赋予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而战天斗地,博弈黄水,更体现出黄河子民自强不息的黄河精神。今天的入海口,美丽而富饶,它有中国最完整、最广阔、最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有著名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所在地,已成为中国最有魅力的能“长土地”的河口、石油宝库和黄金海岸。
展览时间
2021年9月1日-11月30日
展览地点
济南富力凯悦酒店2F济南府长廊
特别鸣谢 摄影展协办方
尼文影像


欢迎莅临济南府中餐厅
欣赏经典的摄影作品
感受济南的文化底蕴
摄影展详询
182 6531 9600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