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这座秀美的“月亮城”,枕着长江和运河,揣着惬意和诗意,透着灵秀和温婉。生在这里的扬州人,享受着舒缓的生活节奏,以及林林总总的美意。如今,扬州嬗变为一座“太阳城”。因为疫情的缘故,城里的每个人,都活成了发光发热的太阳。小城大爱,柔弱的肩膀扛下了所有困厄,用坚韧和顽强,谱写了一曲新编绝响《广陵散》。
谁能料想,夏末秋初,一只“潘多拉盒子” 在扬州悄悄打开, 邪恶的“德尓塔”新冠病毒,在全城肆虐,人们的生活秩序,被彻底打乱了,城市上空“愁云蔽日”。1.8米之内,4秒钟,就能感染的可怕病毒,它让我们的每一口呼吸都显得异常沉重。
我身居桃园,却不在“世外”。在疫情地图上,可以看到周围2公里之内,有24个密密麻麻的 “大红点”(高风险地区),不禁头皮发麻,可幸运的是,不足百户的桃园小区,是“无疫绿洲”。疫情发生后,邻居都自觉带上了口罩,人人距离远了,心却靠近了,因为我们知道,扬州人都登上了同一条船,要携手并肩,搏击“惊涛骇浪”。“宅家,切断传播链条,就是作贡献”。柳间鸣蝉的欢叫,湖里天鹅的悠游,无形之中,缓解着桃园的紧张氛围。
摄影:陈军
水、电、通讯时刻保持着畅通,让人宽慰。通过朋友圈看到,这个节骨眼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岗位,工作者都在默默地奉献着,他们十几天没有回家了。上周,我的工行同事瑶美女,为能准时发放各单位劳动工资,她握着证明,骑着“绿马”,拎着“小心”,通过重重关卡,圆满完成了工作,她说自己像“鬼子”,我们夸她是“英雄”。我身边这样的英雄,真是不胜枚举。我熟悉的蜀冈-瘦西湖风景区美女导游们,个个素质过硬,都从“娇红芍药”,变身为“铿锵玫瑰”,日夜奋战。还有“大中小幼’教师们,也奋不顾身,投入了战斗。这场战役中,我的文友美娟姐,作为母亲,她为90后儿子成为志愿者,激动并自豪。她写下的动人诗行。“我在微信里提醒你要多喝水,可你却告诉我,上一次厕所会浪费一套防护服。从早上七点穿上,到晚上才能脱下,能拧出哗哗的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可圈可点的扬州人,就是 “硬铮”。
摄影:孟德龙
我们的日常,不得不关注的 “新增病例数”和“病例轨迹点”,还有健康码是不是“绿马”?对于社区网格群的各类信息,也是生怕有疏漏,我们的神经不免绷得紧紧的。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谨慎。自从扬州出现了“毛老太事件”,我们生怕由于自己的疏忽,造成不良的影响。值得自豪的是,尽管扬州成了此次疫情的“风暴眼”,但扬州没有向外输出一个病例,这也是一种“硬铮”。
我和父母住前后楼,相距“一碗汤”的距离。疫情期间,菜场、超市陆续“中招”,关门了。为保证老人家的营养,增强自身的抵抗力,采购到新鲜食材,可谓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好在运气不错,冰箱里总是满满当当。我对厨艺颇自信,扬州特色的“烫干丝”、“大煮干丝”、“葵花大崭肉”没少做。混搭炒菜,如“西红柿炒包菜丝”、“土豆丝炒海带丝”、“洋葱丝炒篙瓜丝”等,简单爽口,老人家也喜欢。当然我自己也有养生小妙招,用黄芪、枸杞、黄精、麦冬,每天泡茶喝。邪气内侵时,“扶正固本”很重要。

以前每天清晨,母亲总由父亲骑着三轮车,护送到河对岸的“西园曲水”,和一帮票友“唱扬剧”,这是她终身的爱好,父亲是她最忠实的观众。如今,她困在家中,经常问我:“姑娘啊,什么时候可以出去唱戏呀?”“等等,快了!”好在,我们家的花,次第开了,荷花、牵牛、晚饭花、百合、长寿花、月季,善解人意的“花仙子”,慰藉了我们。扬州人自古以来一直爱花,那句豪横的“十里栽花算种田”,芬芳至今。我也趁这段时光“修篱种菊”,读了一些喜欢的书,偶尔练练字,拉拉二胡、唱唱歌,当然网课也没落下。其实,扬州人内心世界要多充实,就有多充实。千万不能因为扬州人爱打麻将,“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我的朋友圈里,以“读”攻“毒”,以“艺”战“疫”的“精神大餐”,比比皆是。还有许多战斗在新闻战线的勇士,夜以继日,争分夺秒,他们抓拍的珍贵的镜头和影像,是一份特别的爱,也是一份难忘 “城市记忆”。
摄影:孟德龙
一月以来,核酸检测是家家户户“头等大事”,每个检测地点,离住户都很近。作为老党员的老爸,年逾八旬,又重疴在身,对每次检测都积极配合,催着我早点去。在社区精准细致的安排下,对于老人和残疾人士都优先参加检测,不用排长队,这贴心的举措让我们倍感暖心。我在现场不止一次看到,一些老人坐着轮椅,由四名男士抬着,前来检测,真亏这些警官和志愿者的辛劳付出。
不得不提,在我们危难时刻,党中央、国务院、省政府对扬州的高度重视,以及众多的兄弟城市伸出援手,鼎力相助,这份真情让人泪目,值得扬州人民,扬州历史永远铭记!有一份最平凡的感动来自“天使白”、“守护蓝”、“志愿红”,我们无法知道你们的名字,可我们知道,你们是为我们拼过命的人,没有你们的守护,我们、我们的家、我们的城、我们的省、我们的国,都会面临更大的危机。辛苦你们了,道一万声“谢谢您!”,也无法表达我们的感恩。
摄影:蒋永庆
著名诗人刘禹锡,曾为扬州留下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如今读来,别有况味,难道历史有惊人的暗合。无疑,此次疫情罹难,是上苍对扬州的一次重大考验。黑暗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闪光发热,成了小太阳。向死而生的扬州,似浴火重生的凤凰,必将张开羽翼,翱翔在九天之上!
摄影:陆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