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卷战旗上南山
音画诗情景剧

第一场 血色越岭
时间:1934年12月
地点:湖南城步·老山界
人物:鲁队长 中央红军直属纵队宣传队队长
小 周 宣传队队员 鲁队长警卫员兼马夫
小 杨 宣传队队员
杨大娘 当地苗族山民
其他红军战士 若干
LED背景:高耸入云的崇山峻岭,危岩峭壁,滚滚乌云。
(着红军军服、抱住红纸标语的鲁队长上。)
鲁:小周,警卫员!
(抱住标语和手提浆糊桶的小周跑上。)

周:到!
鲁:标语都贴出去了吗?
周:报告鲁队长,都贴出去了。还剩下一张,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展开标语:红军北上,抗日救亡!)
鲁:(念)“红军北上,抗日救亡!”嗯,这张就贴——(目光搜寻,一指远处)就贴那儿,那棵大树上!
周:是!(转身的时候,步履有点蹒跚)
鲁:回来!这一向你怎么啦,生病了吗?我看你行军老是掉队,脸色也不好。
周:队长我挺好的。哎,队长,这里的老百姓知道我们是穷人的队伍,是去打日本人的,都不那么害怕了。还说要煮饭给我们吃呢。
鲁:(高兴地)嗯,这就是我们红军宣传队的作用!这里不比中央苏区,老百姓还不了解我们红军。
(突然响起隐约的枪炮声,一个手提一块肉的红军战士小杨跑上。)

杨:(喘息未定地)队长,殿后的五军团跟追上来的桂军接火了。还有大批的湘军从北面和东面压过来。听说在鸡公坡我军的伤亡很大呀。
鲁:啊?五军团还能顶多久?
杨:反正够呛。纵队首长命令,今天无论如何要翻过眼前的这座山!
(小周下场贴标语,旋又上场。)
鲁:(吃惊地)连夜翻这座老山界吗?当地老百姓说,这座山连鸟都飞不过去。何况我们还有那么多的伤员辎重。小杨,你手里拿的什么?
杨:马肉。
鲁:那来的马肉?
杨:先遣支队的两匹马。这座山的路太陡太险,这两匹马就摔死了。这是分配给我们宣传队的马肉。
周:队长,我去弄点柴火把马肉烤熟了吃吧?我饿得腿都发软了。
鲁:来不及吃饭了。小周,你马上通知所有队员,带齐锣鼓快板,还有标语,到最危险的路口去,一定要把大家的劲儿鼓起来!
周:是!(一瘸一拐下)
杨:(抬头仰望)我的妈呀,这山这么高、这么陡,白天都能摔死马。我们过得去吗?
鲁:(同样仰望,勒紧皮带)过不去也要过!几十万蒋军就在屁股后面,不想死在这里就得翻过去。
(小周扶着着苗族服饰、提着瓦罐的杨大娘上。)
周:队长、队长,杨大娘给我们送饭来了!
大娘:长官。
周:大娘,我们不叫长官,叫队长。
鲁:您就叫我小鲁吧。
大娘:鲁、鲁队长,我们家里就只有这么一点米了,加了一些包谷和红薯,煮了一锅饭,你们就垫垫饥,将就吃一点吧。
鲁:谢谢大娘,我们红军是老百姓的子弟兵,是穷人自己的队伍。小杨。(示意给钱)
(小杨拿钱给大娘,大娘推辞。)
杨:大娘,听说您姓杨,我也姓杨。我就是您的儿子啊。儿子的钱做娘的应该收下才是啊。
鲁:大娘,这块马肉也留给您吃。大娘,您穿得这么单薄,小周,把我的那条棉裤拿出来送给大娘!
杨大娘手捧棉裤和马肉,异常激动。
大娘:马肉?你们杀马了?
周:这马是翻前面这座山时失足摔下来摔死的,我们红军是绝不会杀马的!
鲁:小周,等会翻老山界的时候,马就交给小杨来牵吧。
周:(倔强地)不,我能行!
大娘:(心酸而无奈地)唉,你们都是好人哪!(仰望老山界长叹一声)老山界呀老山界,你可不能害这些好人啊,保佑他们平安过去啊。
鲁:大娘,我们红军是铁的队伍,我们一定能翻过老山界的!
众:对,我们一定能翻过老山界的!
(切光。众人下,转场景。)
(背景:险峻的山峰,陡峭的绝壁。高举红旗的红军战士气喘吁吁,一个紧跟一个,互相鼓励,互相搀扶拽拉,艰难前行。其状艰险恐怖。)
(在一块巨大的石崖上,红军宣传队员小杨正在打着快板,鼓舞士气。)

杨:同志们,加把油,胜利就在你前头。同志们,加油干,翻过高山是平川。只要翻过了高山口,吃的喝的样样有。
杨:同志们,朝前看,胜利的旗帜在召唤。红军都是钢铁汉,拖不跨来打不烂。冲破了四道封锁线,拖着老蒋满山转。
杨:红军战士顶呱呱,天大的困难都不怕。高举红旗去抗日,长征的路上大步跨。
(几个红军战士簇拥着队长,队长将满脸是血的小周背了上来。)
杨:(见状大惊)小周、小周,你怎么啦?(小杨与几个战士将小周扶下来,躺在队长的怀里。)
鲁:我的马摔下去了,小周拼命拉着缰绳,我喊他松手他就是不肯,结果跟马一块摔下去了。
杨:(掏出急救包)我这有急救包,伤在哪儿了?我帮你包扎。(急忙撕开小周的军装,)
周:(推开小杨的手,虚弱地)不用了,过湘江的时候,我的肚子上就负了伤。现在已经没有血了,血、血都流干了……
鲁:(痛心地)你怎不早说。卫生员!快叫卫生员!
周:队长,不用了。那点药,就、就留给最、最需要的同志吧。
鲁:小周,你要坚持啊。
周:最可惜的,是、是不能跟、跟你们去打日本鬼子了。(晕厥)
众:(大叫)小周、小周!
鲁:快,拿水来!(给小周灌了几口水,小周复清醒过来。)
周:(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你们看,那么多火把,连、连到天上去了。就像、就像天上闪亮的星星,多、多美啊。(言毕突然头一歪,牺牲了。)
众:(大喊)小周、小周!小周——
悲苍的音乐起。队长带头,大家一齐默默地脱下军帽,向牺牲的战友致哀。

鲁:(举手宣誓)同志们,我们要永远记住老山界。这里有我们战友的鲜血。苏维埃革命胜利万岁!中国工农红军万岁!
众:红军万岁!
(切光。众红军下场。斢换场景)
第二场 拓荒云海
时间:现在
地点:南山国家公园
人物:老垦荒队员老石、老曾、青年老石、青年老曾、主持人甲、乙,年轻垦荒队员a、b、c和众青年群众演员等。
舞台上有古树危岩等景片。一个身穿草绿色旧军装的老者坐在岩石上凝神远眺。由于舞台上切光,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剪影。

舞台背景有LED大屏幕。大屏幕上映出八十里大南山的绿水青山,涌动舒展的云海,满山的牛羊和在云中缓缓旋转的风车桨叶,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背景映出文字:1949年10月1日,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站立起来了。但是,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积贫积弱,百废待兴。当年从这里经过的老红军王震将军兑现了他的诺言:等全国解放了,我们一定在这里建设一个高山牧场!
背景画面上映出文字(伴随画外音):1956年,从长沙、邵阳等地来了近千名热血青年。他们高喊着:“到荒山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们的目标,是青春的热血在这荒无人烟的老山界、大南山建设一个类似苏联老大哥集体农庄那样的共青城。于是,在青年们用理想和汗水建筑起来的共青城里,涌现出来的感人故事就像夜空中的繁星,数也数不清楚……
舞台上光起,着旧军衣的老者(老曾)站起,从怀里拿出一面被岁月侵蚀得有些许褪色的红旗,对着巍巍大南山高举起双臂。
老曾:(振臂高喊)南山,八十里大南山,我们来了!我们950个热血青年来了!
老石上。
老石:老曾,老曾,你看这是什么!(拿出红头文件)南山成为国家公园了!
老曾:(无比激动地)啊?这、这是真的呀?(夺过文件看,激动得老泪纵横,紧紧抓住老石双臂)老石呀,我们这一辈子没有白活,我们几代人的愿望终于实现啦!
老石:是啊,从二十郎当岁的毛头小伙到八十多岁的白发老头,我们这一辈子都交给这八十里大南山了!

老曾:(拿出红旗)老石,你看看这是什么?
老石:(展开红旗)啊?这不是我们第一次上南山打的那面红旗吗?怎么,你还保留着?
老曾:必须留着,这可是光荣的革命传统啊!
老石:对,光荣的革命传统!老曾,你看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拿出军号。军号虽已破旧,但是擦得铮亮,军号上缠着的红绿绸子依然鲜艳。)
老曾:(吃惊地瞪大眼睛)啊?这不是我那把军号吗?
老石:对,你这个当年淮海战役的小号兵,不会忘记1956年我们第一次攀登南山,我让你吹响冲锋号的往事吧?
老曾:(与老石紧紧握手)不会忘,这一辈子也忘不了啦!(两人抬起头,遥望着高耸入云的南山顶峰,陷入了往事的回忆。背景音乐传来隐隐的冲锋号声。切光。两人下。)
在垦荒队员之歌的旋律中,一队年轻的垦荒队员背着背包,工具,打着红旗,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地攀登着。
队员A:(拄着红旗,气喘吁吁地)队长,这哪儿有路呀?哎呀,累死我了。
队员B:这山也太陡了吧,上面的人都踩到下面人的头顶了。我也爬不上去了。
青年老石:同志们,再坚持一下,爬上山顶就到了。
队员C:队长,要不我们把背包和工具都扔掉吧,这样也许就能上得去了。
青年老石:(制止一个要扔背包的青年)哎,同志们,不能扔!扔掉背包我们晚上怎么睡觉?扔掉锄头我们用什么开荒呀?这条路,是当年红军走过的老山界,我们要发扬老红军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坚决登上南山,建设属于我们新中国青年的共青城!
队员B:(累的瘫倒在地)队长,有一口吃的也许就上得去了。
青年老石:吃的没有。我只能给你们精神的鼓励。(拉过青年老曾)同志们,这位小曾是当年参加过淮海战役的小号兵,我们听他的!(接过队员A的红旗)小曾,吹冲锋号!同志们,跟我来,向着八十里大南山,冲啊——
(激昂的冲锋号响起,大家跟着红旗不要命地冲锋向前。切光,众演员下场。)
光起,众演员坐在地上的草铺上,有的打着手电在写家书,有的背靠背挤着取暖,有的打着雨伞在地铺上蜷缩着睡觉。主持人甲乙上。
甲:南山上的严酷环境和无处不在的困难,远远超过了垦荒队员们的想象。近百平方公里荒无人烟,有的只是一人多高的茅草和肆虐横行的豺狼虎豹。
乙:这里自然条件恶劣,一年四季云遮雾绕,寒气逼人。垦荒队员们上山的三个多月里,一共只见到三个半天的太阳天。由于潮湿肮脏,队员们身上都爬满了虱子。
甲:当时流行一首打油诗“白天生产披蓑衣,晚上睡觉打雨伞;身上虱子爬不停,手上血泡数不清。”
合:为了建设共青城,生虱起泡也光荣!

青年老石上。
青年老石:哎,刘主任回来了没有?(众七嘴八舌:没有呢!)哎呀,这天都这么晚了,她怎么还没有回来?
队员a:队长,刘主任她们抬电杆的十个人全是女的,您当初应该派我们男的去呀。
队员b:是啊,她们要抬那么重的电杆,还要爬八十里的山路呢。
青年老石:(拍着额头懊悔地)都怪我!被她们“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豪言壮语搞晕了!
一个人搀扶着青年老曾上。大家一拥而上,将两个人团团围住。
青年老石:怎么啦、怎么啦?
青年老曾:(有气无力地)队长,我们十六个人回来了,发电机终于抬回来了。
搀扶者:可是老曾他——
众:老曾他怎么啦?
搀扶者:他累的——口吐鲜血,晕倒了!
众:啊?
青年老石:快、快叫卫生员来。谁有热开水,拿来!
队员a:队长,你看。不是我们不努力,这荒无人烟的大南山根本就适合开发。
队员b:是啊,我们辛辛苦苦种下了三千多亩玉米蓖麻,到现在却颗粒无收!
队员c:(拿出一把玉米秸秆)你们看,就是剩下的这么可怜的一点玉米也全被野猪岩羊给吃了!队长,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众:(一齐盯着队长)我们该怎么办?
青年老石:(在一个队员搬过来的树墩上坐下,慢慢地掏出一张文件,沉重地)省、地、县委都接到了我们的紧急报告。他们也派人来调查了。最后同意我们撤离。
队员a:同意我们撤离?
(没有人高兴,大家都低下了头。)
青年老曾:(挣扎着坐起)就这么走了?打了败仗灰溜溜地走啦?要走你们走,我一个人留下!
队员a:是啊,这多没面子啊。
队员b:当年红军从这儿过,那么艰苦,九死一生都坚持下来了。我们这么走——
队员c:丢脸啊!
青年老石:大伙儿说得对,革命前辈流血牺牲打下来的江山,让我们来建设还怕苦怕累,像话吗?再说,现在还没到死人的地步!我表态,我带头留下!
大伙儿纷纷表态:我留下!我也留下!青年老曾咬破手指,写下血书。
青年老曾:(递上血书)队长,这是我的决心书。人在阵地在,我绝不当逃兵!
大家纷纷写血书:这是我决心书!这是我的!
青年老石:(看血书,点人数)好!同志们,我们这一百零八个人,就是南山一百零八条好汉!我们誓与南山共存亡!让我们宣誓——(举手宣誓,众纷纷举手)“为建设南山共青城——”
众:(宣誓)“我们奋斗到底!”
活泼轻快的音乐《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响起。
队员a:大家跳起来啊!
(众纷纷跳起舞来)
(切光。转换场景。众演员下。)
第三场 彩虹南山
时间:现在
地点:南山国家公园
人物:老垦荒队员老石、老曾、青年老石、青年老曾、主持人甲、乙,年轻垦荒队员a、b、c和众青年群众演员等。
背景:南山国家公园几处有代表性的旖旎景致:高山牧场、云中的风力发电机、茅坪湖;两江峡谷的翠竹、白云湖清澈的涟漪、金童山的映山红、十万古田的五彩杜鹃等等。
一个着苗族服装的青年高举一份红头文件,兴高采烈地跑上。
青年:同志们,父老乡亲们,天大的好消息!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南山国家公园的文件正式公布啦!
所有人一拥而上,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大家兴高采烈、欢呼跳跃,和着音乐载歌载舞。

(音乐转为轻快而抒情。一队民族服饰的年轻女子上场跳起了苗族风情的舞蹈。两人苗服女子搀扶这老年老石和老年老曾上。)
主持人甲:春去秋来,历经六十多个严寒酷暑,在前后共六批三千多年轻的共青团员的不懈努力和奋力拼搏下,南山建成了今天这样美丽的南方呼伦贝尔高山草原牧场。
主持人乙:以南山为核心景区的南山国家公园,将发展成涵盖湘桂两省和周边县市共1500平方公里的,集自然保护、生态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国家公园。
主持人甲:美丽神秘的南山国家公园欢迎您的光临!
主持人乙: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像老石、老曾这样的老一辈共青团垦荒队员。
主持人甲:让我们把感恩和敬仰的掌声送给他们!
老石:年轻的同志们,今天,我们不是还要让大家去开垦荒山。我们要敬畏大自然,要保护这里的一草一木,要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
老曾:对,我们主要是希望大家能继承和发扬南山共青城的那种精神。那就是,时刻听从党召唤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改革创新的精神!
老石:同志们,你们看,南山顶上那是什么——
众:风卷战旗上南山!
音乐声大作,众演员列队、谢幕。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