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导览图
如何将艺术融入乡村,助力乡村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前天,在金山区枫泾镇举行的“我为乡村种风景”系列活动——首届枫泾公共艺术季给出生动诠释。即日起,7件由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打造的公共艺术作品亮相于枫泾古镇景区及乡村,通过人文艺术文化与古镇共通、与乡村互融的方式,让游客和群众感受与众不同的千年古镇与美丽乡村。
首届枫泾公共艺术季“艺造古镇”为期三个月。活动现场,一个9米高的雕塑引人注目。该艺术作品叫《永恒之门》,由西班牙知名艺术家胡安·盖瑞扎博创作,是本次艺术季的主打作品更是永久作品。艺术家着迷于建筑结构的表达方式,作品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现实与彼岸、未来与当下之间的张力,探究人类共同的命运。这不仅象征着枫泾古镇蓬勃的发展,也是一扇通向未来的大门,联结了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和开放包容的世界。
本次艺术季还精选了6件公共艺术作品,它们散布在枫泾古镇、中洪村、新义村等地的旅游景点或网红打卡地,打造首届枫泾公共艺术季“艺术版图”,期待用艺术焕发乡村的活力、用艺术重塑古镇的面貌。
比如《无声的诗歌》,坐落在枫泾吴越广场停车场附近。艺术家用鸟笼做的笔写下“Life is”,他想告诉人们生活存在于每个人心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需要用一生来书写;作品《在一起》,坐落在新义村·田园综合体。乔伊·布朗的娃娃圆润可爱、自然拙朴,展现给人们最纯粹的快乐,也表达出乡村生活的多样而明媚;作品《心花怒放》,设在中洪村波兰倒置屋旁。人们可以看到,“蒲公英”看似细小卑微,却有高昂的自由精神,只要一点微风,它就乘风前进,在哪里落地,就在哪里扎根……这些展览作品,皆在用艺术串联枫泾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书写枫泾的新故事。
“枫泾是个千年古镇,我们创作没有破坏古镇牌楼的整体框架,用重塑的方式,与古镇特色有机结合,不仅让周边群众受益,也让游客通过原汁原味的中国元素,了解枫泾悠久的历史文化。”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艺术家李季解释了创作《解构建筑》的初衷。据悉,该作品以枫泾经典点位牌楼为设计元素,是为枫泾定制的一件作品,以建筑解构图的形式直观地表现枫泾古镇别具一格的江南建筑特色。
今后,枫泾将结合自身的自然风貌和绿色生态资源,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美丽休闲乡村和示范村建设力度,以古镇休闲旅游为核心,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做实做强全域旅游概念,全力推动旅游业态升级。
(解放日报 黄勇娣)

现场 | 首届枫泾公共艺术季开幕
8月28日上午,“我为乡村种风景”系列活动暨首届枫泾公共艺术季开幕式活动在长三角路演中心拉开序幕。枫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皓,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魏劭农,金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忠,镇党委委员胡吉根、副镇长顾学芳等出席仪式。


张皓在致辞中表示,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对城市软实力提升具有引领性、决定性和基础性的作用。 本次公共艺术季的举办,目的就是要让高雅的人文艺术文化直插最基层的乡村,使文化之气在乡村散发、使艺术之光在乡村点亮,让基层群众更加直观地感受高雅的艺术文化之美。
张皓说,近年来,枫泾在乡村振兴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先后举办了“我为乡村种风景”大学生公共空间设计大赛、长三角青年乡村振兴设计大赛等艺术赛事,把艺术元素通过赛事活动不断引入古镇、引入乡村,从而助力古镇旅游发展、助力文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文化软实力。接下去,枫泾也将继续以文化为纽带,全力推动旅游业态升级。最后,他衷心祝愿“我为乡村种风景”暨首届枫泾公共艺术季取得圆满成功。

魏劭农在讲话中表示,公共艺术在塑造城市形象的同时还能有效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说是最好的文化地标。此次活动在政企联合中加入了高校资源,无疑是一场多方共赢的合作。在未来,希望将公共艺术季活动做成不仅有贡献于枫泾,金山,乃至于上海、长三角区域的文化标杆产品。

据悉,首届枫泾公共艺术季“艺造古镇”展期为三个月,共分枫泾古镇、长三角路演中心、中洪村、新义村四大板块,通过7件具有独特意义的艺术作品串联重要地理节点,打造首届枫泾公共艺季艺术版图。7件公共艺术作品 中包含1件永久作品和1件定制作品,它们分别为《永恒之门》(永久作品)、《解构建筑》(定制作品) 、《无声的诗歌》、《心花怒放》、《从未老去》、《在一起》、《和谐》。

永久作品《永恒之门》,象征着枫泾古镇蓬勃的发展,同时也是一扇通向未来的大门,联结了千年文化的古镇和开放包容的世界。

《解构建筑》为特别定制的一件作品,以建筑解构图的形式直观地表现枫泾古镇别具一格的江南建筑特色。

《无声的诗歌》执笔在无声处,书写未知的生活。

《心花怒放》诠释着此心安处是吾乡,彰显对生活的热爱。

《从未老去》表达着对纯真的守候和坚持,对时光的留恋和赞颂。

《在一起》令人感受到生活的多样而明媚。

《和谐》“重塑”想象力,改变着对生活的刻板印象。
撰稿/ 摄影 :俞 翔
艺造古镇-2021首届枫泾公共艺术季
枫泾古镇,横跨吴越两界,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巷”之称,亦为新沪上八景之一。江南水乡的气息弥漫于古镇之上,历史的痕迹镌刻在石板砖瓦之间,古镇清雅秀美,有着浓郁的古朴气息与独特的文化魅力。
这座千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即将迎来首届枫泾公共艺术季,本届艺术季以“艺造古镇”为主题,用艺术重造年轻的古镇,展现一幅古典与现代风格俱全的新颖画卷。当代艺术遇上历史古镇,新的化学反应将要发生。届时,观众不仅可以饱览古镇风貌,更能身临其境感受艺术魅力。

▲枫泾古镇图
关于展览

▲作品导览图
首届枫泾公共艺术季“艺造古镇”是“我为乡村种风景”系列活动下连接传统与当代,城市与乡村,地区与国际的公共艺术创新项目。
展会以古镇与当代艺术的碰撞为出发点,将生态、艺术元素整合,植入商业、休憩、旅游等各类公共空间,营造精致、历史感、富于想象力的古镇环境。
本届艺术季1件永久作品,1件定制作品,5件展览作品分别位于长三角路演中心、中洪村、新义村以及枫泾古镇,欢迎前来打卡!
关于作品
首届枫泾公共艺术季以艺术作品为载体,拉开一场现代与古典的时空对话,感受空间、时间与艺术交织的独特魅力。

《永恒之门》——艺术家着迷于建筑结构的表达方式。作品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现实与彼岸、未来与当下之间的张力,探究人类共同的命运。

《无声的诗歌》——艺术家用鸟笼做的笔写下了“Life is”, 他想告诉我们生活存在于每个人心里,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书写。

《从未老去》——观看王荣此系列作品的人,会被逝水流年的童年记忆打动,那是艺术作品奇妙的投射和补偿。

《心花怒放》——“蒲公英”, 那样细小卑微的生物,却有高昂的自由精神,只要一点微风,它就乘风前进,在哪里落地,就在哪里深深扎根。

《和谐》——当老汽车遇上绿植,谐谑、幽默、天真、轻快,为城市中的人们带来隐藏在平凡生活里的惊喜。

《在一起》——乔伊·布朗的娃娃圆润可爱、自然拙朴、闲逸宁静、生机勃勃,展现给了我们最为纯粹的快乐。

《解构建筑》——作品基于枫泾古镇的在地性建筑元素,通过参数化的解构建筑本身,将建筑的历史与文化彻底量化,把建筑最直观的信息展示于公众面前。

2021首届枫泾公共艺术季开启了古镇,乡村与公共艺术的美好故事。
观展tips
| 首届枫泾公共艺术季——“艺造古镇”
| 展览时间:2021.8.28-2021.11.28
| 展览地点:枫泾古镇旅游区
| 友情提示:入场遵守疫情防控要求